李雅倩

【摘要】目的:心血管內科專科護理質量監測指標干預惡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評價。方法:根據心血管內科專科護理質量監測指標中的心律失常識別的正確率,進行回顧性分析2018年臨床評價指標監測結果,觀察2019年臨床評價指標監測結果,指導心律失常患者的護理。結果:前后兩年的指標比較,心律失常識別的不合格率大幅度下降,極大的提高了心律失常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結論:建立心血管內科專科護理質量監測指標,對心律失常患者的救治有正向作用,能夠促進護理質量的改進。
【關鍵詞】 專科護理質量監測指標;心血管內科;護理質量
最近幾年,我國醫療技術不斷取得新的突破,要求護理管理人員不但重視做好基礎護理工作,而且還需致力于提升專科護理水平。護理人員掌握高水平的專科護理技術對高危病人搶救工作異常重要。心血管內科惡性心律失常具有明顯的突發性與致殘性,病人在出現心律失常的情況下會嚴重影響血液循環,甚至會引發意想不到的嚴重后果。只有及時準確判斷病人病情,在最短時間內引入正確的治療措施才能挽救病人生命。在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要做到認真觀察病人病情,隨時掌握病人心電圖變化。因此護理管理人員與護理工作人員均需意識到心電圖在搶救心血管內科惡性心律失常病人的重要性。我科結合最近幾年的實際護理經驗,制訂了專科護理質量控制標準,利用隨時關注專科監測標準數據,有效保障了專科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使護理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得到了病人認可,主要過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心血管內科普通病區護士一共30人,床位50張,床護比1:0.5,護士30位女性,年齡22-32歲,平均27歲;學歷:1位研究生,本科20人,大專9人;職稱:主管護師2人,護師18人,護士10人;2018年平均每月收治心律失常患者80人,其中惡性心律失常患者10人,2018年平均每月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00人,其中惡性心律失常患者15人。
1.2方法
1.2.1制定質量指標
我院心血管內科各區護士長、護理骨干人員根據心血管內科病癥表現,在反復討論的基礎上制訂了心律失常判斷標準,并設計了心血管內科專科護理判斷指標,主要質量指標包括下面這些內容:①入院病人不需采取急救措施的情況下,設計心電監護報警值的時間不得超過10分鐘;②護理人員交接班時需要強調心電監護儀的運行情況;③護理人員解決心電監護異常的時間不得超過30秒;④病人一旦出現惡性心律失常,護理人員必須要在10秒內判斷病人病情并立即上報醫生,同時采取合理的搶救措施;⑤護理人員判斷由于血液循環異常引發心律失常的原因準確率務必要達到100%:如頻發多元性室性早搏、短陣室速等;⑥及時做好護理工作記錄,發現病人病情變化要立即與醫生聯系。判斷指標設計合理的分值,規定1234條可設定為2分,656條可設定為1分,完全落實得滿分,假如一條中包括大量內容,一項內容得不到落實則不能得分。計算方法:各項正確率=抽查各項總得分/使用心電監護患者滿分總和X100%;每月固定時間總結專科質量指標數據,護士長每個季度總結一次專科質量指標數據,同時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制訂改進措施。
1.2.2指標的監測
在制訂心律失常判斷標準及判斷指標以后,我科及時將全體護理人員集中在一起,采取講解法與圖譜法,引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護理人員掌握心律失常判斷理論,詳細講解心臟傳導系統示意圖,促使全體護理人員通過直觀形象的理論學習進一步夯實專業知識。學習內容主要有:普通心律失常心電圖表現、惡性心律失常心電圖特點等。學習心律失常判斷標準的計算方法,保證每一名護理人員考核合格,順利進入相關工作崗位,有利于及時掌握準確的護理監測指標。我院心血管內科設計有二個病區,每個病區均需創建“心血管科護理專科質量監測指標”,并配備質量管理人員,護理人員交接班時要認真填寫心電監護病人人數,責任組長每天抽查護理人員針對心電監護病人心律失常判斷情況,并與前一天的記錄情況進行對比,每月總結并制訂合理的改進措施。
1.3評價方法
比較2018年和2019年:各項正確率=心律失常識別正確分數總和/使用心電監護患者滿分總和X100%
1.4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前后兩年的指標比較,掌握常見的心電圖知識對及時準確地識別異常心電圖,尤其是危及生命的病情變化,贏得搶救時間起到了關鍵作用。對于心臟科護士來說,心電圖知識的識別與掌握是最基本專科技能之一。護士是與患者的接觸最為密切,若能做到早發現、早識別,則可在黃金時間內施救,提高搶救成功率。
3 討論
制訂專科護理質量監測指標以我科實際操作特點為中心,本著合理、簡單、實用、規范等原則,護理評價對象發生了轉變,強調評價病人的護理情況,在衡量病人治療效果時增加護理質量指標,得到了有關人員的一致認同,我科將根據實際情況繼續深入分析心電圖有關知識。
參考文獻:
[1]張翠翠,葛修茹,莊旭華,周秋,楊文文.專科護理質量監測指標在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06):8-10.
[2]王敬松,劉芳.基于崗位能級構建心血管內科護士分層次培訓[J].護理研究,2017,31(22):2806-2808.
[3]徐麗,于明峰.血液專科護理質量監測指標制定及應用效果[J].護理學雜志,2015,30(19):68-70.
[4]湯慧紅,冷燕俠,狄曉琴.專科護理質量指標監測在CCU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老年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8):92-93.
[5]阮紅芳,李建平.腎內科專科護理質量監測指標制定與應用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03):169-170.
[6]孫晉潔,孫永強.基于德爾菲法和分層研究法的胃腸外科專科護理敏感監測指標的構建[J].護理學報,2018,25(18):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