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強則家興旺。長江黃河水,一浪奔一浪,傳承千年勢不可當……”2020年7月的一個早上,沿著雨后苔痕斑駁的山道,我一步一滑地向山頂的鄉村圖書館前進。接近目的地,耳畔傳來陣陣清脆明亮的歌聲,這是越民生義工團的義工樓國春與酈燕在教孩子們唱《少年強則中國強》。
眼前是浙江諸暨市馬劍鎮上和村的侯門山鄉村圖書館?!斑@里原是上和村的學校,由于學校撤擴并廢棄了十多年,于是,我們借助公益的力量,想把它打造成一個集文化教育、親子活動、留住鄉愁于一體的文化基地?!痹矫裆x工團負責人陳可英介紹,她曾在這里入學,也在這里當過老師。
于是,一直被叫作“后門山”的地方有了一個含義更豐富的名字——“侯門山”,校園內廢棄的教室成了一間間圖書館和活動室。越民生的義工和村民們挑起扁擔,將募捐的書籍、桌椅一件件挑進了鄉村圖書館。
“這里所有的物資都寫著愛的名字?!标惪捎⑿χf,曾在這里工作過的教職工成了圖書館的義工,從學校走出大山的學子紛紛捐獻出愛心款,圖書館留住了鄉愁,更種下了希望。
鄉村圖書館主要為兒童服務,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子女,這里開設了越民生閱讀大課堂,邀請作家進行公益講座,指導孩子們閱讀和寫作。
7月10日,鄉村圖書館開啟了暑假模式。24個家庭來到這里唱歌、讀書、做手工,共度愉快的親子時光。
“讀書的時候我就喜歡寫童話,不過那時主要是逗同學們開心的。后來我寫的《公雞凱特》,原型是我家養的一只雞,是我童年的深刻記憶。童年的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敝T暨作家宣月秀和孩子們一起讀自己創作的《香榧國的女兒》,回憶起了創作初衷。
“家長也得且走且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我覺得,父母是給孩子一個信任和熱愛生活的起點。”孩子們在參加閱讀講座的間隙,家長們分享起各自的家庭教育。想起女兒讀小學的時光,宣綏娟與大家敞開心扉聊了起來。
“我覺得做香包就是縫個布袋,沒想到實際做起來很難。很多事情真的是看著容易做著難啊。”在親子互動的香包制作環節,黃宇翔有所感悟?!艾F在都是每天電腦、手機不離手,有機會坐下來和孩子一起縫個香包,真是美妙啊!”黃宇翔的媽媽感慨道。
這樣的活動在鄉村圖書館是常態化的。2017年5月,侯門山鄉村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已經舉辦大型主題活動40余場,各類閱讀分享、講座更是不計數。
鄉村圖書館面積有1千多平方米,其中的3間教室被劃分成少兒類、青少年類、成人類不同主題的圖書室,4000多冊圖書每天向讀者尤其是孩子們敞開懷抱,經典名著、英語繪本、地方名志等好書不少,而且還不斷有新書在充實。
“文化是根,這里是村民尤其是那些走出‘侯門山’的莘莘學子尋根的地方,也是把文化傳承下去的地方。”談起建立鄉村圖書館的初衷,陳可英這樣說道,“我喜歡閱讀和寫作,更喜歡分享給孩子們。希望孩子們可以從書里去看世界,去認識人生,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責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