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坦贊鐵路連接了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在中部非洲、南部非洲非和東部非洲打破種族隔離制度封鎖、推進民族獨立和解放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中非友好的象征。21世紀的今天,由中國企業采用全套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造的非洲首條現代電氣化鐵路——亞吉鐵路正式通車,被譽為“新時期的坦贊鐵路”。亞吉鐵路和坦贊鐵路之間存在著很多共同點,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又造成了兩者間的很多差異。本文旨在對坦贊鐵路和亞吉鐵路在各方面進行一個對比研究。
關鍵詞:坦贊鐵路;亞吉鐵路;差異;對比研究
坦贊鐵路與亞吉鐵路共同之處
坦贊鐵路和亞吉鐵路的相似之處首先在于它們的修建都是出于強烈的本國需求。坦贊鐵路的修建和坦贊兩國迫切想打破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封鎖,擁有一個獨立自主的出海口的強烈意愿有很大的關系。而亞吉鐵路也同樣如此,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政府在發展初期對于交通運輸部門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公路上,鐵路的發展長時間受到忽略。且國內原有的大部分鐵路設施都破舊不堪,跟不上現代交通運輸的要求,有些軌道的使用時間已經嚴重超期。這些鐵路都面臨著軌道嚴重磨損、土方工程退化以及安全性能低等的問題。因此,隨著本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都已經認識到了老舊的交通設施對于本國經濟造成了制約,拓展在交通建設方面的投資將有利于國際市場的拓展、大宗貨物的運輸以及本國經濟的發展。
其次坦贊鐵路和亞吉鐵路共同見證了中非雙方深厚的友誼。坦贊鐵路的完成通車得到坦桑尼亞和贊比亞人民的一致認可。當時的贊比亞總統肯尼思·卡翁達曾稱:“巨大的成就需要巨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坦贊鐵路就是這樣一項巨大工程,后人將永遠感謝它的締造者,它將永遠是中、非團結的一個里程碑。”因此坦贊鐵路作為到現在為止中國最大的援外成套項目之一,被看作是中國人民與非洲人民友誼的象征,甚至是被看作中國與非洲甚至中國與整個第三世界“兄弟情誼”的一座豐碑。而亞吉鐵路是非洲第一條采用中國標準的跨國電氣化鐵路,這也同樣是一條友誼之路、合作之路。亞吉鐵路建設過程中,中國公司累計雇傭3萬多名當地員工,中國工程人員手把手教授技術,另外還有2000多名當地員工在中國接受培訓,這與40多年前修建坦贊鐵路時的中國工程師和工程人員做的事情如出一轍,目的就是為了讓非洲人民自己也能具備鐵路建設能力和維護能力。
坦贊鐵路與亞吉鐵路差異之處
誠然坦贊鐵路和亞吉鐵路有許多相同之處,但不同之處亦有之。上個世紀中國援建坦贊鐵路的時候,中國鐵路的發展才剛剛起步,鐵路修建技術相較于西方等發達國家落后,盡管已經竭盡所能,但依舊只能幫助坦桑尼亞和贊比亞修建出當時中國技術所能達到的鐵路。經過40余年的發展,中國鐵路建設的能力已今非昔比,鐵路事業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7萬公里,其中高鐵2.5萬公里,占世界高鐵總量的66.3%,鐵路電氣化率、復線率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成果,高速鐵路、既有線提速、高原鐵路、高寒鐵路、重載鐵路等技術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以說,今日的中國不僅能夠幫非洲國家修建鐵路,更能修建出為非洲當地量身定做的鐵路。在非洲,截止到目前,中國在非洲通過援助和投融資正在或已經修建的鐵路里程約為 6200多公里、公路里程約5200多公里,與此同時,也對于非洲國家的港口、機場、電站和通信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投資建設。
其次,坦贊鐵路和亞吉鐵路最大的不同在于鐵路完工通車后的運營模式。坦贊鐵路修建完成通車運行后,維護保養工作并沒有跟上,在機車車輛由于日常維護不足,長期超負荷運轉導致車輛完好率低下,運行用車嚴重不足。據統計,坦贊鐵路上運行的貨車超過大修期限繼續運行的車輛達 33%以上,超過中修期限繼續運行的車輛在 55%以上,車輛熱軸、制動配件脫落、車鉤分離成為車輛部門的慣性事故。此外,事故車輛不能及時得以修復,造成殘車率較高,達到了殘車總數的 50%,嚴重影響了車輛運用效率。此外,由于坦贊鐵路跨越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兩國國境,因此坦贊鐵路全線設置了一個鐵路局,兩個鐵路分局,由兩國各派人員進行管理,卻因兩國在地理位置、國情和經濟等方面存在差異影響了坦贊鐵路的運行效率。中國參與坦贊鐵路運營的模式是通過中國鐵路專家組間接參與運營管理,專家組每兩年一期,長期對坦贊鐵路的技術和運營管理提供指導和建議。中國專家能夠參加坦贊鐵路相關高級會議,但對相關問題僅有建議權,在各級管理機構中不擔任任何實職,所以,對于運營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幾乎毫無辦法。而回過頭來看亞吉鐵路,中國公司已與當地簽訂了長達 6 年的運行合同,以保障亞吉鐵路的正常運營,確保不會重蹈坦贊鐵路的覆轍。中國企業也將對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的當地人員進行培訓,以增強當地運營能力,有朝一日能真正實現鐵路自我運營管理。此外,在亞吉鐵路建設期間,大批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技術管理人員還接受了中國鐵路技術的系統培訓,這為兩個非洲國家鐵路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量寶貴的人才。亞吉鐵路的成功,實現了中非合作從以政府援助為主向企業投資和融資合作為主轉變,實現了海外鐵路建設從“交鑰匙”向“投建營一體化”轉變,同時也實現了從建設單一工程向積極參與沿線經濟開發和產能合作轉變。
坦贊鐵路與亞吉鐵路差異的原因
坦贊鐵路和亞吉鐵路存在差異的原因有很多,但首先就是因為時代的變遷。40多年前的中國,自身經濟困難且面臨國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和蘇聯的打壓封鎖,對于在坦桑尼亞和贊比亞援建坦贊鐵路是為了自身的政治訴求同時也是為了支援南部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那時,坦贊鐵路的政治意義遠遠大于其經濟價值。40多年后的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民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已經今非昔比。2014年5月開始鋪軌的亞吉鐵路已經不再是為了政治訴求而是中非雙方的互利合作。如果說,當初援建坦贊鐵路是處于時代風口浪尖的新中國走上國際舞臺的一次關鍵決策,那么亞吉鐵路則是“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為構建人類更加美好的共同世界而貢獻的中國智慧。
結語
40多年前由中國修建的坦贊鐵路現在由于南部非洲的局勢變化,鐵路部門的管理不善加上機車設備老化等原因,在完成了其政治使命之后已經無法承載其經濟使命。新時期的亞吉鐵路從非洲國家的自身國情出發,著重于經濟效益,創造了將中國鐵路從“中國建設”到“中國運營”無縫隙銜接的全新模式,實現了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為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今后鐵路自主運營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斌,試論我國援建坦贊鐵路的意義和影響[J].許昌師專學報,1998,(3)
[2]劉善文,老照片見證中國援建坦贊鐵路的歲月,黨史文苑,2017年12月
[3]臘翊凡,亞吉鐵路帶動非洲屋脊發展,人民日報,2016年10月
[4]《一子做“活”非洲東海岸 中國血統的亞吉鐵路今投運》,第一財經,2016年10月6日
作者簡介:
張嘉銘(1995—),男,漢族,籍貫:浙江紹興人,單位: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非洲學專業,研究方向:非洲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