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 高潔菲


摘要:工程機械實訓場地的建設和管理是實現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本文運用職業安全的相關理論要求對工程機械整機實訓場地的定位、功能、建設方法及管理等內容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剖析,值得借鑒。
關鍵詞:職業安全;工程機械:實訓場地:建設管理
0 ?引言
目前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建設開展的如火如荼,其中實訓條件(實訓室)的建設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在整個專業教學內容占有的比重較大,實訓基地是教師和學生交流互動的主要場所,由于頻繁的工學結合實踐,難免會出現各種安全隱患,而對于擁有諸多項目化實訓室和一體化實訓室的工程機械專業實踐教學更是如此。工程機械實訓項目中運動件數量眾多、運轉或行駛速度快,且大型機械種類多,危險源多,危險性相對其他專業更大,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將給教師和學生及學校帶來的影響則會超出人們的想象。目前的工程機械實訓室建設方案或規劃主要考慮的是教學功能,特別是整機實訓場地的建設,在職業健康與安全方面則考慮甚少或根本沒有考慮,包括實訓室的安全合理布局、實訓項目中危險源(含潛在的危險源)的辨識、風險等級的評價、師生個人勞動保護用品的正確選擇和配備、應急預案的編制和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等。實訓場所一旦發生事故,教師也不可能像專業的安全技術人員一樣及時和正確的處理。因此,從職業健康和安全的理念出發去重新審視工程機械實訓室的建設,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
1 ?整機實訓場地的建設
1.1 指導思想
作為專業培養實訓基地,工程機械整機實訓場地定位和功能一是滿足教學要求,突出工程素質墻養,二是成為產學研結合的平臺,三是成為展示學校辦學實力的窗口。因此,基地的建設應該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①先進性。把握技術發展前沿,集成先進設備,做到適當超前,并留有可發展空間。
②適應性。教學模式能夠滿足理實一體化,“學中做、做中學”。
③仿真性。創造工程實踐專業崗位對應技能要求組織實訓。
④開放性。加強資源利用,同時吸引人才參與。
⑤校企共建。是校企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
1.2 場地的選擇
實訓場地的選擇是一項繁瑣的工程,由于工程機械本身的特殊性,在選用場地的時侯應多方面考慮理論聯系實際,既要選擇在空曠的地方有利于機械設備的擺放,又不能太遠離教學區和油庫,而且還應該設置在下風口。在建設過程中還應該考慮以下因素:①遠離生活區;②靠近理論教學區;③交通便捷;④特殊實訓空間獨立處理等。
1.3 場地的布置和要求
整機實訓場地由停機區、等待區和實操工作區三個部分,其中停機區主要功能是停放大型各類施工機械,等待區主要是供學生等待和休息之用,而實操工作區則由四個工作區域組成,包括推土機工作區、挖掘機工作區、裝載機工作區和壓路機工作區等四個實訓場地。需要注意的是,等待區應該適當遠離操作區,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實訓場地機械布置示意圖見圖1。
1.4 機械的種類
主要有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壓路機和路面銑刨機等常用的大型施工機械,每種機械至少配備2臺以上,便于今后的操作實訓和考核之用。
1.5 建設過程中的危險源
工程機械設備大、投入多、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在建設過程中必須提高安全意識。特別是一些大型設備使用過程中應當指派安全瞭望員,確保施工安全以及路過人員的安全。同時在特定危險地區設置安全標示,警示人們危險,請勿隨意進入。在有易燃易爆危險液體、危險設備、開關、場地等應該設有禁止標志。
1.6 油品的存放
工程機械使用的油品大多為易燃易爆物品,主要有柴油、潤滑油(脂)、液壓油等,應設有專用油品擺放處,以降低危險和事故的發生。
2 ?工程機械整機實訓場地的管理
2.1 實訓人數的安排(見表1)
2.2 安全標志的張貼
安全無處不在,除了工程機械設備本身機體上有很多安全標示和警告標識之外,在實訓場地中應隨處可見安全標示,提醒大家時時刻刻注意安全(圖2)。
2.3 各種機械的維護保養
主要是清潔、緊固、調整、潤滑、防腐,即“十字作業”。此外還要定期檢查定期維護保養等內容。
2.4 安全操作手冊的遵守及應急預案的準備
所有人員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范并提高執行紀律的自覺性,同時應充分準備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做到有備無患。
3 ?結語
綜上所述,工程機械實訓基地(實訓室)的建設是實現高職院校工程機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實訓基地的建設必須以職業健康與安全的標準去要求,在學生走向職場之前,給他們一個健康安全的實訓環境,同時注重過程管理、構建信息化與網路化的安全管理平臺,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在建設、使用和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發現所有實訓項目的危險源(尤其是潛在的危險源),評定每個實訓項目的危險等級并采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制定完善的實訓規章制度、實習事故應急預案及配備師生勞動保障用品等等,為師生的日常實踐教學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從而為學生頂崗實習和今后的職場安全打下良好的認知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近華.高職院校機械類實訓基地安全管理改革[J].研究探討,2018(05).
[2]宋桂香.高職院校機械類實訓設備的管理對策探討[J].才智,2016(10).
[3]沈麗宮.淺談高職院校實驗室安全事故的預防[J].海峽藥學,2016(2).
[4]楊林.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8).
[5]趙計平.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M].工程機械出版社,2013.
基金項目:南京交院大學生創新創訓練計劃項目(CX1967);職業安全視角下工程機械實訓室建設研究與實踐(18JY103)。
作者簡介:沈旭(1963-),男,安徽人,教授,研究方向為工程機械及液壓系統;高潔菲(1999-),女,江蘇無錫人,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1750122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