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志全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清水小學 貴州 遵義 563000)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符合《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并要求將“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解答數學問題的輔助工具,改變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方法”因此,數學解題類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不但符合新課標要求,還對小學生學習其促進作用,提升解題類教學效率。


微課在數學解題過程中的運用,可以向學生解釋如何使用新知識解題或者鞏固新知,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一題多解的過程,即學生思維啟發不足。面對如何利用微課培養學生一題多解能力,可以從三個問題入手:(1)見過類似的問題嗎?(2)可以轉化為以前熟悉的問題嗎?(3)問題中包含哪些定理定義?通過此鼓勵學生嘗試一題多解,即從多個角度觀察問題,然后使用不同手段解題,其中更加重視解題方法中的內在聯系。如分析問題解法的時候,教師先為學生播放剖析過程微課,圖1為微課截圖。此過程單靠學生觀看是不夠的,還需與教師語言引導結合。如教師先拋出問題“同學們有什么好的方法解答這個問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結合圖1,找出問題的解答方法。然后教師提問“誰還有不同的解法?”有的學生說“這個問題中包含很多數量關系,除了圖1中的解答方法,我還想到了另外一種方法,即畫出線段分析小明手中錢數的變化”利用“剩余”與“花掉”關系圖形的繪畫,找出等量關系。教師與學生一同繪制圖形,并逐步計算。
根據教師的引導與學生思考,同一個問題,產生兩種解題方法,一種是直接利用題目中的語言進行反向推導。另一種是即根據題目繪制對應數量關系的圖形,然后再反向推導。待學生掌握解題方法之后,然后利用這兩種方法進行練習。此時教師趁熱打鐵,通過微課展示相似問題,讓學生利用兩種方法解題。
此過程中微課的運用,將解題思路直觀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察更加便捷,并且教師利用鼓勵性的語言,將重點放在對學生解題思路的激發中,進而在教師的引導與總結下,擴展學生解題思路。
課后歸納環節中運用微課,將重點放在解題方法的歸納與解題思想的引導中。利用問題“請你思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才能使用今天我們接觸的倒推法呢?”引導學生思考。并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列式倒推法與畫圖倒推法等方法,加深學生理解。整個課堂歸納過程,以“閱讀題目-找出關鍵信息-梳理倒推法-找到答案”為主線進行,讓學生更深刻記憶倒推法。但是教師在設計此環節的時候,需要注意:第一,詳細梳理數學解題方法,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即學生不但會解答問題,還能將倒推解題方法,運用于其他問題中[2]。第二,教師帶領學生歸納總結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數形結合。以往每節課帶領學生反思的時間較少,因此教師要有很強的邏輯性與層次性,以精簡的語言讓學生快速知道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進而才能進行知識點遷移。
信息技術的融入,為小學數學教學添磚加瓦,對于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在此,以解題教學為例,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探尋問題的關鍵詞,進行一題多解學習模式,促使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