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邢曉鳳

張天和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大新莊鎮初級中學教師
在偏僻的山鄉村野,只有風從這里吹過,然而,風是輕的,你微弱感覺到它的存在,但它卻用無聲無息的力量吹開了遍地的野花。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大新莊鎮初級中學的教師張天和便是學生心中的領風者。
“作為一個鄉村教師,我盼望我的學生能走出鄉村,找到屬于自己的廣闊天地,我能做的就是在學生的行囊里裝滿知識,讓他們將來闖蕩的步伐堅實有力。”36個風雨春秋,張天和用寶貴的青春溫暖著山鄉村野的孩子,從風華正茂到鬢生白發,張天和無怨無悔地在日復一日的平凡中沉淀,從朝露到夜幕,從家到學校那條1.5公里的小路,張天和每天用耐心與恒心丈量。
1979年,17歲的張天和參加高考,以2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他不得不接受命運的安排,成了一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1984年,唐山市豐南區招聘民辦教師,張天和以優異的成績考取,進入大新莊小學成為一名語文教師兼班主任。
九十年代初,正是下海潮風起云涌之時。當時張天和的一位親戚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他十分認可張天和的人品,決定帶著他一起做,家里人也覺得做生意是一條更好的出路,紛紛勸他辭職下海。“是一輩子當一個默默無聞、清貧的教書匠,還是趁著大好年華在外面闖蕩一番?”張天和面臨著人生的抉擇,他有些動心,但晚上一躺下來,眼前便是孩子們親切的笑臉,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像天空的星辰綴滿了他的心幕,他的心猛地一疼:鄉村的孩子太渴望知識了,如果我離開了,孩子們怎么辦?
“還是當個老師吧,孩子們需要我。”懷揣著這樣的信念,張天和拒絕了親戚的好意“提攜”,面對親戚朋友“書呆子不開竅”“沒有大志氣”的評價,張天和淡然處之,把根扎在鄉土,他的心是踏實的、滿足的。生命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選擇波瀾壯闊來開闊生命的寬度,張天和則選擇了靜水流深來拓展生命的深度。此后,張天和心無旁騖,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一節節地聽課,一遍遍地揣摩,做了大量的聽課筆記,寫下了大量的教學思考。功夫不負有心人,不久后,因教育教學成績優異,張天和被選調到大新莊鎮初級中學工作。
進入中學后,張天和像上了發條的鐘表,每天以飽滿的狀態投入到教學中去。他潛心研究教材教法、細心領悟教學大綱,積極參加學歷進修、教學研討和業務培訓,訂閱了大量教育教學參考資料,邊實踐邊總結邊提高,探索形成了以“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為基本方法,以課本為圓心、以經典閱讀為半徑的語文教學模式。他常年組織學生開展課前3分鐘演講比賽、講故事、名著精彩語段品評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語文學習的價值和語言文字的魅力。
由于教學成績突出,1997年唐山市豐南一中吸納優秀人才,張天和在調動的范圍中。“人往高處走”這是多少鄉村教師夢寐以求的事情,面對著這千載難逢的機會,張天和卻毅然選擇留在大新莊中學。生于斯,長于斯,他太熱愛這個地方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張天和正是大新莊中學的學生,當年他曾親眼看著教學房屋倒塌,看著一些同學和老師犧牲于此,如今大新莊中學從歷史的風雨中蹣跚走來,堅強地守護著教書育人的信念,張天和對大新莊中學情有獨鐘,那份愛深入骨髓。
家里離學校1.5公里,張天和每天早上6點鐘來到學校,查看學生狀況,跟著學生跑操,晚上,他堅持每天查寢,等到學生熄燈休息后才騎著電動車回家,風雨無阻。原本學校分給張天和一間宿舍,但他看到更多的教師,有的離家遠,有的孩子尚小,有的年輕教師需要獨立的空間,便依然把自己的宿舍讓了出來。常年超負荷的工作,使他患上了嚴重的頸椎病、胃潰瘍、骨關節病和美尼爾綜合征等多種疾病,老師們都勸他不用這么辛苦地往返,但張天和卻依然堅持著自己的職責。就連已經立業、在外工作的兒子都勸父親不要這么拼,但張天和笑而不語。在他心里,兒子是他的孩子,學生也是他的孩子,兒子已經長大,但學生們更需要他。
多年來,張天和一直擔任九年級語文課的教學工作,同時兼任班主任,他喜歡和學生在一起,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成長進步,用心用情,無微不至。他不富有,但對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愿意傾盡所有。一年中考前夕,學生小勵的父親突然查出身患重大疾病,本來就有精神疾病的母親病得更加嚴重,家庭的壓力,使小勵一度處在輟學的邊緣,張天和發動同學一起幫助小勵,并多次去小勵家里,輔導他功課,幫忙打理農活。隨著小勵父親病情的緩解,小勵又回到了課堂,并在當年順利考取了豐南一中。
有一年初三開學不久,一位母親來學校看望兒子小鶴,提出晚上要帶孩子一起去學校外面的賓館住宿。張天和感到有些奇怪。那位母親解釋說,她遠在內蒙古,和孩子的父親離婚后,已經好幾年沒有見到兒子了。張天和深表理解,在征得了學校及孩子父親同意的情況下,讓母親將孩子帶走了。后來,他便對這個缺乏母愛的孩子多留了份心,他發現小鶴就餐時連續多日都是只吃主食不買菜,懂事的小鶴解釋說,因為家里生活困難,他不想給父親再增加負擔。張天和心里一酸,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這樣下去營養怎么跟得上?于是張天和每天叫著小鶴一起吃飯,有時是從食堂買,有時是從家里帶飯,保證讓孩子每天吃上蔬菜和肉,每逢節日,張天和還會邀請小鶴去家里過節,周末還給他往返的車費。同他談學習、談生活、談理想,鼓勵他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張天和的影響幫助下,原本內向敏感的小鶴變得開朗自信起來,成績也直線上升,后來順利考入豐南一中。那年暑假,小鶴騎著自行車從很遠的家里趕來看望張天和,他將一袋沉甸甸的蟬蛹遞給張天和說:“張老師,這些年您一直照顧我,我現在還沒有能力報答您,這是我昨天晚上去樹林里捉的蟬,聽說吃了對您的身體有好處。”張天和心頭一熱,他摸著孩子的頭說:“傻孩子,老師哪要你報答呀,只要你好好學習,便是對老師最好的回報。”
不管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對張天和只有兩個字“服氣!”張天和善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對不同的孩子,張天和有不同的“招數”。每年班里總會有那么幾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但張天和“對付”這樣的孩子總有自己的“錦囊妙計”。他自學了理發的手藝,對那些留長發、不服管教的男孩,他親自給他們理發,找其弱點,重點突破;對那些愛打架的孩子,他會給他們講英雄俠義的故事,先對其肯定,然后話鋒一轉,告訴他們俠義和戾氣的區別,引導孩子們走向正途。
小卿是個聰明的孩子,但有一段時間張天和發現他成績下降得厲害。通過觀察,張天和發現他同隔壁班的一個女生走得很近,一起吃飯,下晚自習約著一起散步,舉止親密。“原來這孩子是早戀了!”于是張天和找到小卿談心,問他跟哪些同學最談得來,小卿顧左右而言他,提了班里班外幾個男生的名字。張天和說,有沒有談得來的女生呀?小卿臉一紅,承認自己喜歡上了隔壁班的一個女孩。張天和笑著說:“這有啥不好意思的,青春期嘛,對女孩子有懵懂的情感很正常,但一朵花過早地開放只會過早地凋謝。現在正是你樹立夢想、拼搏奮斗的時候,作為一個男孩子,心要大,要志存高遠,不能沉溺在兒女情長中,浪費了大好的年華。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不用我多說,你也知道,你的時間和精力應該投資到哪里。初戀很美好,你不如把它藏在心里,別再往深里發展了。”張天和用寬厚的手掌拍拍小卿的胸脯。他深知,如果采用極端方法直接切斷他跟女孩的聯系,只會適得其反,讓小卿更逆反,只有讓小卿內心認同并意識到早戀的危害,才能將他從偏道上拉回來。
之后,張天和又找到了女孩的班主任,兩人聯手做兩個孩子的思想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兩個孩子感情的溫度漸漸冷卻了下來,將心思放在了學習上,后來二人順利考入了重點高中。小卿在給老師發的微信中表示:您是我的慈父,又是良師,在初三的關鍵一年,是您拯救了我。
“再有兩年,我就退休了,還真有點兒舍不得離開孩子們。”張天和用自己淳樸的愛滋養著這里的每一個孩子,作為一個“孩子王”,他平和善良,寬厚豁達,他把窄小的教室擴展為遼闊的原野,使跟隨他的孩子內心富足、從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