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一網訊 水清見魚影,心清知德行。近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丹洲鄉中心小學通過開展黨支部書記上黨課、師德講堂、寫“廉潔”字、畫廉潔畫等形式多樣的廉潔主題活動,營造濃郁的校園廉政文化氛圍。
“小手拉大手,廉潔齊步走”活動倡導以清為美、以廉為榮的社會風尚,增強家庭成員的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能力,把清廉理念和意識逐漸滲透到家庭生活中,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助力清廉家庭建設。在學校組織的“小手拉大手,一起畫廉潔”活動中,學生們都力爭當好“廉政小衛士”,做家長的“廉政監督員”,和父母一起學習廉潔故事、畫廉潔畫,支持父母干凈做事業、廉潔做公仆,積極向父母倡導“為民、務實、清廉”的從政行事準則。學生們和家長一起堅持從日常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把廉潔、誠信、公正、儉樸等優良品德的養成貫穿于學習、生活和為人行事的一言一行之中。
咸豐新聞網訊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的小村鄉民族中心小學把廉政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積極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增強廣大教職工愛崗敬業、廉潔從教的意識。
該校將廉政教育納入學校德育教育,通過班級線上主題班會,組織全校師生學黨史、知黨情,對學生行為規范、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等進行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積極且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道德情感和理想信念。
樹立清正廉潔的從教形象。該校還組織全校教職工集中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并簽訂《黨風廉政承諾書》,促進廣大教師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廉潔從教,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廣大師生走近廉潔、走進文明,營造了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廉政文化氛圍,對構建和諧、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園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課堂上,教師結合社會熱點開展廉政教育
瀟湘晨報訊 廣東省肇慶高新區中小學生對一線太守、陶母封魚等廉政故事耳熟能詳,能背誦“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等格言警句,得益于肇慶高新區紀工委與該區教育局共同編制的《廉潔教案》,廉政教育在該區中小學蔚然成風。
《廉潔教案》由區內中小學骨干教師共同編寫,編寫出小學、初中、高中3個版本共1000冊,發放供全區中小學教師使用。翻開教案,廉政名言警句、古今廉政故事、中外廉潔事例按照語文、政治、歷史等類別融入日常教學中。
該區紀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編寫廉潔教案、開展廉潔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希望通過直接上廉潔文化課的形式引導學生學會分辨善、惡、美、丑,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給他們播下敬廉崇潔的種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學生廉潔自愛的行為會反作用于學校、教師以及家長,從而推動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
早在2015年,肇慶高新區紀工委和區教育局就在全市率先編寫廉政教案。今年則是對教案進行大幅度修改,增強了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層次性,把廉潔文化的相關內容更加有機地滲透、融入課堂教學。
肇慶高新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編寫《廉潔教案》外,該區各個學校還會因地制宜打造校園廉政文化墻等宣傳陣地,讓廣大師生時刻接受廉潔文化的熏陶和洗禮,在潛移默化中樹立起崇尚廉潔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青少年學生體驗農事

青少年學生在水田插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訊 為了積極倡導和鼓勵青少年在暑假期間多參加勞動,樹立勞動意識,養成勞動習慣,7月19日上午,共青團山東省菏澤市曹縣縣委組織在萬畝荷塘生態園舉辦“稻田文化插秧節”公益勞動教育活動,來自全縣11組家庭的16名青少年學生走進田間體驗插秧的樂趣。
在活動現場,16名青少年學生首先參觀了農事農具,了解這些農具如何使用等知識。隨后,在現場教師的帶領下,學生脫掉鞋襪,卷起褲腿,光著腳在水田體驗抓魚、插秧。
在插秧過程中,按照撥秧、挑秧、插秧“三步曲”,學生小心地撥秧、細心地挑秧,有模有樣地用食指和中指鉗住秧苗的根部,掌心朝向秧苗,食指和中指順著秧苗的根朝下插入泥土中。“看見孩子在感受農耕快樂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強了節約糧食的意識,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公益活動。”一名學生家長表示。
據悉,這次特別的實踐,讓學生在喊累的同時,真正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央廣網訊 7月15日,港澳青少年憲法基本法深圳研修基地在深圳大學掛牌成立,是全國首個港澳青少年憲法基本法研修基地。
基地由深圳海外聯誼會和深圳大學共建,旨在通過開展憲法和基本法研習、國家安全教育、社會主義法治成果考察等研修培訓課程,幫助港澳同胞特別是青少年增強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
基地掛牌后,深圳海外聯誼會將發揮廣泛聯系港澳各界的優勢,邀請港澳社會團體和學校共同發起研修計劃。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將精心打造符合港澳青少年特點、形式豐富多樣的特色課程體系,并充分依托深圳企業和社會資源拓展現場教學,讓港澳青少年深入了解憲法和基本法,通過深圳這個“窗口”深入了解內地經濟、社會和法治建設成就。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 7月18日,由中國信息協會主辦、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承辦的全國幼兒及青少年人工智能素養等級測評活動暨“院士+”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正式啟動。
“人工智能不僅僅是工具,更是現在以及未來學習的重要部分,在教育領域推動人工智能有效落實的具體行動,是國家培養復合型人才,形成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高地的基礎路徑、關鍵內容和有效破局點。”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表示。
“人工智能進入教育領域,不僅要重視其對教育產生的革命性變革,更要培養學生適應人工智能時代學習和工作的素養與能力,即對人工智能的學習與實踐。”中國信息協會教育分會常務副會長丁書林表示,目前在我國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領域存在的理念不清晰、路徑不明確、體系不健全等現實問題亟待解決。
據介紹,人工職能素養等級測評將通過一個核心、兩條路徑、三段測評、四個維度以及五大特色,尋找一條人工智能學習與實踐的有效之路,推動幼兒及青少年人工智能素養的提升。具體而言,將在全國建立地市級以上測評服務中心和測評考點,組織開展培訓師和測評師培訓,為考試平臺和試題處理提供技術支持,重點建設人工智能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