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華建東、徐曉玲
2001年,江蘇省無錫市厚橋實驗小學(以下簡稱“厚橋小學”或“厚小”)基于學校教育生長“尋根”的需求,基于學校課程改革“革新”的訴求,基于學校特色建設“個性”的追求,啟動了兒童版畫特色項目建設。厚橋小學19年的堅持與堅守,5任校長19年的傳承與賦新,已深深地表明了厚小人的教育理想和價值追求,也收獲了學校特色和學校文化。
厚橋小學地處典型的江南小鎮厚橋,厚橋南部鄉村地區“五山”(鴻山、嵩山、石室山、鞋山、白丹山)參差,“四蕩”(宛山蕩、陸家蕩、謝埭蕩、八千蕩)映天。泰伯葬于厚橋南界,是吳文化發祥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厚橋,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鄉土氣息和現代氣息的“版畫”藝術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長期以來,當地活躍著一批民間版畫愛好者,他們研究版畫,制作版畫,收藏版畫。借力這片豐厚的民間文化土壤,從鄉土文化的“根”中傳承版畫藝術,讓兒童吸納本土滋養而獲得自然的生長。
厚橋小學的厚澤文化堅持“立德”為首,以“厚”為訓,堅持“三厚(厚德、厚識、厚身)之人”這一培養目標。兒童版畫是學校課程中的藝體特色類課程,在學校厚澤文化的觀照下,我們力圖對其課程愿景中“人的形象”做出比較清晰的設計與描述,和孩子一起去實現孩子心中美好的理想,思考想要怎樣的兒童版畫教育,通過這個課程想要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什么樣。
我們想要通過兒童版畫課程,以美惠德,以美涵愛,以美養正,厚實人生,潤澤生命,關注學生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我們想要讓學生在了解、欣賞、創作版畫的過程中有“美的發現”“美的行動”,從而積蓄“美的成長力量”,逐步成長為具有“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能力的“美能少年”。這樣的“美能少年”,他既勇于創新和開拓,又執著于美的追求;既有鄉村記憶,又有家國情懷,更有世界眼光。
學校環境真實地體現著學校的辦學追求,是學校課程文化的“第一張名片”。厚橋小學在學校空間布置時,倡導兒童版畫環境文化的潤物無聲,營造校本化的兒童版畫校園環境,使之成為一幅喚醒兒童對美渴求的“畫卷”。
借學校原地改擴建工程之東風,學校啟動了“一廊一院”的版畫生態主軸打造工程。學校主入口中心廣場“厚澤”校訓石端坐正中,東西兩側栽種10棵高大櫸樹,預示厚小學子堅韌不拔,茁壯成長。廣場北面是校史展示廳,陳列著百年禮贊、厚小大事記、學校榮譽等,向孩子們訴說著厚小的光榮。“版畫長廊”緊挨校史大廳,中國美協少兒美術藝委會主任、美術學博士尹少淳題詞“映照童心”彰顯學校版畫課程的兒童哲學。漫步長廊,溯版畫課程起步、發展的印記,賞學生作品、活動剪影,長版畫小知識。亮點櫥窗、“作品速遞”展板、班級“版畫天地”等版畫元素,點綴整個校園,和主軸交相輝映。
版畫長廊盡頭連通“厚澤”版畫院,院內精心規劃版畫工作室,布置版畫展廳。金莉娜老師的“指尖童趣”室,孩子們心靈手巧,“海底暢游”“弘揚國粹”“童趣卡通”等主題的作品在孩子們一刻一切、一鏟一鑿下誕生了,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浦曉嵐老師的“水墨童韻”室,一眼望去,童韻盎然,創意無限……一幅幅作品蘊藏著孩子們的版畫功底,也藏著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顧鳴鶴老師的“童畫木影”室,活靈活現的動物、生機勃勃的花草、傳統經典裝點著書吧。這“一廊一院”間,既成為一個多樣的課程景觀,又是一個開放的“活動場”。這個“場”能看得見兒童的思想、兒童的故事、兒童的經歷,找得到兒童生長的方向和力量。如此,環境在變化,課程在萌芽,置身于中央的人在生長。
課堂是課程文化建設的主陣地,是藝術特色課程創建的落腳點。“兒童版畫”課程強調兒童立場,側重于學生學習的經歷和經驗,是一門“學”的課程。由此,學校重點創生了生動活潑的版畫課程實施形態,從綜合—分科、必修—選修、學科—活動三個維度進行課程建構,形成兒童版畫豐富而有選擇性的立體課程群,體現學校兒童版畫特色。
第一個層次是版畫基礎性課程,以“美能少年”(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為參照,研究兒童版畫學習與發展的內在規律。側重點在版畫的認知和欣賞,為“美能少年”積累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等。
第二個層次是版畫拓展性課程,開發“版畫+鄉土地理”“版畫+人文閱讀”等“版畫+X”的版畫項目課程,強調多個學科領域的相互滲透和聯系整合,在每一個項目主題上,都盡可能多地去調動學生在各個學科、各項活動中的學業獲得,運用這些學業獲得來進行新的綜合性學習。

第三個層次是版畫個性化課程,開發主題式項目研究,側重點在于“關切”,體現個人興趣與意愿,鼓勵學生涉足更廣、更深的版畫學習領域。
在拓展性課程和個性化課程的研究推進中,學校的“壁壘”得以被打破,學生走出校園,走向自然,走近大師。“最美鄉村”謝埭蕩、靈秀嵩山兩個校外版畫基地,進一步打造妥帖心性的學習場域;宛山蕩、鴻山、蕩口古鎮則以地域文化的特有色彩著染、生成、濃郁、閃耀版畫課程。“一帶一路”國際版畫交流項目讓厚橋小學學生多一個展示自己藝術學習成效的平臺,添一個近距離接觸國際版畫藝術大師的機會。外聘無錫市錫山區美協名譽主席曹俊倫先生定期到校指導互動,豐富版畫多元的技法和表現手法。這樣,學校版畫教學資源走向更廣闊的自然和藝術空間,課堂邊界得以拓展,學生審美體驗得以豐富。江南水鄉一隅、“五山四蕩”的美麗厚橋以更完整的生活被學生用更豐富的體驗描摹。
這種整體的架構,使兒童版畫課程表達趨向于落點恰當、內涵豐富、邏輯清晰。這種兒童版畫課程新常態模式的積極探索,正逐步實現著“從課堂到生活”的教學時空的跨越,“從技藝到體驗”的教學內容的跨界,“從單科到合科”的教學方式的跨度。
人的各種文化活動,必須具有一種精神品質的支撐,這種活動才具有一定的意義,才能體現一定的人文精神。版畫藝術具有深厚的內涵,它源于一個信念——兒童就是美,兒童能創造美,美就是一種質量;它更源于一個需要——兒童生命成長與發展的需要!
尋找、發現、把握兒童版畫中獨特育人作用的成分進行培育、移植、激活,將版畫藝術之“精髓”融入學校文化價值,注入“厚小娃”的血液里,文化化人,藝術養心,使之更具神韻,熏陶、浸潤、濡染、潛移默化,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
例如,在厚橋嵩山村版畫基地舉辦的“少年家風說,我對媽媽說”主題活動中,孩子們用滿含深情的刻刀勾勒出了對媽媽深深的愛。畫面中,媽媽在夜燈下陪讀時對自己的精心照顧,母子一同出游時和諧、暢快的心情……一幅幅作品,蘊藏著孩子們對母親濃濃的愛意。
在“童眼看世界,我眼中的祖國”系列主題活動中,我們帶領孩子們走進映月湖、宛山蕩、蕩口古鎮等,讓孩子們了解古鎮建筑的結構、水鄉生活的特征,用速寫和相機記錄下了老一輩生活的樣貌,用黑白木版畫表現了古鎮風貌系列。
在迎接建國七十周年“紅色記憶·精神傳承”校園版畫展活動中,涌現出了許多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版畫作品,其中低年級學生的紙版畫,充滿了童心情趣;中年級學生的綜合版畫,表現了豐富多彩的肌理效果;高年級學生的木刻版畫,用各種刀法生動靈活地展示了自我個性特點,大膽地創造出了自己眼中的祖國飛速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融入作品中。
兒童版畫,在厚小人不懈的堅持與努力下取得了顯著成效:19年來,厚橋小學學生共創作積累了500余幅優秀版畫作品,舉辦了無錫第一個兒童版畫展。學校堅持對外交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版畫邀請賽及展評活動。在兒童版畫特色的引領下,厚橋小學被評為2018年江蘇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學校的“兒童版畫課程文化建設”被確定為2018年江蘇省小學課程基地建設項目。
小小版畫印刻著厚小學子美好的童年,版畫繪理想,七彩伴童年。作為兒童版畫課程創生者的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