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飛
(宜興市中醫醫院,江蘇宜興 214200)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癥之一,對患者的健康,生命安全均造成嚴重威脅。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轉變,患糖尿病腎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且越來越年輕化[1]。目前臨床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有效方式為血液透析,將患者血液內雜質清除,調節體內微循環。其中以低通量濾器最為常用,但其難以充分清除患者血液中大分子毒素,治療效果一般。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高通量透析技術得以發展與完善,其具有更大的超濾系數,有效去除血液內多種炎癥因子,提高治療質量,備受患者認可及好評[2]。本文旨在探討高通量透析的臨床應用價值,結果如下。
選取2017 年7 月至2019 年11 月宜興市中醫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糖尿病腎患者72 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抽簽法分為兩組,各36 例。對照組男性25 例,女性11 例,年齡30 ~65 歲,平均年齡(50.4±1.8) 歲,病程1 ~5 年,平均病程(3.5±0.3)年。觀察組男性26 例,女性10 例,年齡31 ~66 歲,平均年齡(50.5±1.7) 歲,病程1 ~6 年,平均病程(3.7±0.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2 型糖尿者,符合《糖尿病診斷和分型標準》[3]相關診斷標準,病因均為糖尿病腎病所致終末期腎衰竭;②年齡30 ~66 歲;③均自愿參與且積極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排除合并重癥感染患者;②排除合并血液系統疾者。本研究通過宜興市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許可。
兩組患者在透析治療前均需開展血糖常規調控治療,采用皮下注射人工胰島素(甘精胰島素,生產廠商:德國惠氏制藥公司,批準文號:注冊證號S20080102,規格:3 mL ∶300 單位)的方式調控,要求空腹血糖值需在8.0 mmol/L 以下、餐后2 h 血糖值需在11.1 mmol/L 以下時開展透析治療[4]。
血液透析治療時兩組患者均需預置動靜脈內瘺,由動脈連接透析機,經過濾由血液連接靜脈回輸,配合透析用碳酸氫鈉干粉開展治療,血液流通量需控制在250 ~300 mL/min,透析液流通量則需設定為500 mL/min,每周均需開展3 次透析,2 次至少間隔1 d,單次透析治療時長不得超過4 h,單次透析超濾量需保持在患者實際體重的5%及以下,殘余尿量均低于400 mL。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低通量透析療法,選擇F7 HPS [費森優斯醫療服務股份兩會公司(Fresenius Medicat),德國,產品注冊號:20143453632]透析儀治療,各項參數中尿素轉運面積系數設定為789 mL/min;超濾系數設定為每小時16 mL/ mm Hg;有效面積設定為1.6 m2。觀察組患者則采用高通量透析療法,選擇Fx60 高通量透析儀,各項參數中尿素轉運面積系數設定為967 mL/min;超濾系數設定為每小時46 mL/ mm Hg;有效面積設定為1.4 m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微炎癥指標及β2 微球蛋白水平變化。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10 mL,進行離心處理后備用。離心速率設定為2 000 轉/min,離心30 min。通過ELISA[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neyme-Linked Imnuno Sorbent Assay,ELISA)]方法對患者血清內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β2 微球蛋白(β2-MG)指標進行檢測。利用免疫比濁法對血清超敏C 反應蛋白進行測定。利用流式細胞儀對患者外周血T 淋巴亞群相關指標進行測定,嚴格遵照檢驗標準及儀器使用說明書操作。外周T 淋巴亞群指標主要包括:成熟的T 淋巴細胞(CD3+)、輔助性T 淋巴細胞(CD4+)、T 淋巴細胞群集分化8(CD8+)、輔助性T 淋巴細胞/T 淋巴細胞群集分化8 比值(CD4+/CD8+)。
整理研究結果后錄入SPSS 20.0 系統完成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經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前,微炎癥指標、β2 微球蛋白水平均無統計學差異(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 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微炎癥、β2 微球蛋白水平變化對比(±s)

表1 治療前后患者微炎癥、β2 微球蛋白水平變化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與治療前比較,#P <0.05。
名稱 n hs-CRP(mg/L) IL-6(ng/mL) TNF-α(ng/L) β2微球蛋白(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6 10.12±0.35 7.15±0.28*# 20.42±0.76 17.01±0.15*# 52.53±1.32 44.09±1.01*# 65.95±3.31 44.12±2.06*#對照組 36 10.13±0.34 8.94±0.27# 20.43±0.75 18.49±0.14# 52.55±1.31 47.58±1.02# 65.97±3.35 50.51±2.07#t 0.32 7.11 0.41 7.56 0.92 10.16 1.04 15.41 P 0.086 0.025 0.057 0.014 0.063 0.012 0.097 0.025
血液透析治療前,兩組患者相應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透析后均轉好,與透析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且觀察組相應指標優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微炎癥實質即免疫性炎癥,指的是免疫復合物、補體、化學物質等刺激巨噬細胞使其激活,從而釋放TNF-α及IL-6 等促炎性細胞因子,患者自身出現輕度炎癥表現。hs-CRP 是臨床最常用的炎性反應標志物,其精確度、敏感度均高于其它指標,根據大數據統計顯示血液透析患者體內hs-CRP 的濃度較普通患者或健康人群均高[5]。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hs-CRP 指標(7.15±0.28)mg/L 明顯低于對照組。TNF-α、IL-6 均為細胞因子網絡中十分關鍵的促炎性細胞因子,不僅可以直接作用在組織細胞外,同時可激活其它炎癥介質[6],患者經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后兩者指標均明顯下降。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后TNF-α(44.09±1.01)ng/L、IL-6(17.01±0.16)ng/mL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β2-MG 屬于人體中淋巴細胞、血小板等合成的球蛋白物質,目前醫學界認為其代謝途徑只有腎臟。若人體腎功能發生損傷,則其血液中就會出現β2-MG 的大量累積,因此其也可作為持續性血液透析治療效果的評估指標之一[7]。需要注意的是,β2-MG 的分子量可達到11.8 kD,傳統低通量透析治療很難對這類大分子進行有效清除。高通量血液透析則屬于高效血液凈化治療技術,其借助專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儀,配合較大的透析膜孔、較高的超濾系數,以彌散、對流等多種方式加強對血液中溶質的吸附性,使得高分子物質也能夠被很好的去除[8]。此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β2 微球蛋白治療后水平(44.12±2.06)mmol/L 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
表2 治療前后患者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指標變化對比(±s)

表2 治療前后患者外周血T 淋巴細胞亞群指標變化對比(±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與治療前比較,#P <0.05。
名稱 CD3+(%) CD4+(%) CD8+(%) CD4+/CD8+(%)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0.56±3.23 40.45±2.98#* 29.67±3.05 42.27±1.96#* 26.92±0.43 23.17±0.2#* 1.12±0.24 1.52±0.23#*對照組 30.55±3.24 37.19±2.99# 29.68±3.03 36.89±1.9# 26.95±0.44 25.34±0.22# 1.13±0.26 1.41±0.22#t 0.47 8.18 0.55 12.15 0.89 6.95 0.71 7.78 P 0.087 0.025 0.075 0.022 0.064 0.045 0.067 0.043
目前導致血液透析患者治療后免疫功能失調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但大多數學者認為與毒素累積導致T 淋巴細胞免疫抑制有密切關聯。血液透析治療患者感染高發的原因與自身免疫功能障礙有關,主要表現為T 淋巴細胞功能下降,包括各類淋巴細胞亞群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而當這些T 淋巴細胞亞群數量或功能出現異常時,患者就會表現出免疫系統紊亂的癥狀。其中CD4+屬于典型的輔助性T 淋巴細胞,具有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的功能,而CD8+則是抑制T 淋巴細胞標志物,其濃度過高時說明人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因此當CD4+/CD8+比值明顯下降時,說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而血液透析治療中很多患者該指標均呈下降趨勢[9]。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CD4+(42.27±1.96)%明顯高于對照組,而CD8+(23.17±0.2)則相較對照組較低。
另外,根據臨床研究表明高通量透析可以降低患者血液中TNF-α、IL-6 以及hs-CRP 的含量,改善患者微炎癥狀態。并減少CD8+的含量,使治療后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總之,糖尿病腎病患者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效果確切,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微炎癥,值得臨床應用且推 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