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軍
(溧陽市人民醫院,江蘇溧陽 213300)
前列腺增生作為一種發病率顯著的泌尿外科疾病,臨床主要擬定手術方案展開此類患者的對應治療[1-2]。本次研究針對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探究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治療方案,并進行可行性研究,以期改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早期轉歸。
選擇溧陽市人民醫院2017 年4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100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采用信封法分為兩組,每組50 例。對照組年齡55 ~89 歲,平均年齡(63.29±2.15)歲;病程4 ~7 年,平均病程(6.25±0.13)年;試驗組年齡56 ~90 歲,平均年齡(63.31±2.19)歲;病程4 ~8 年,平均病程為(6.29±0.17) 年。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納入標準:①對患者實施病理檢查以及CT 檢查,良性前列腺增生癥獲得確診;②疾病癥狀主要集中于尿急、尿頻與尿不盡等方面;③知情同意書簽署。排除標準:①表現出泌尿結石以及泌尿感染;②存在手術禁忌癥。
對照組擬定開放性手術方案:主要于患者恥骨上通過膀胱完成入路,于患者膀胱頸部位置保持環形切開,之后針對前列腺實施鈍性分離,并且將腺體仔細取出。完成手術后準備三腔導尿管進行留置,完成注水后,對患者腺窩以及前列腺頸部進行壓迫,最終針對切口實施逐層關閉操 作。
試驗組擬定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方案:針對患者膀胱截石位的選擇輔助完成后,擬定硬膜外麻醉方案給予手術配合,并順利完成氣管插管操作。如患者表現出尿道管狹窄癥狀,則對其合理展開尿道擴張操作,之后通過尿道合理插入前列腺電切鏡,控制電凝功率以及電功率分別為50 ~200 W 以及250 ~300 W;就患者膀胱以及尿道等系列情況,利用電切鏡展開認真探查。利用生理鹽水就其膀胱完成低壓沖洗操作。于其膀胱頸口6 點鐘位置,對標志溝進行深切。通過其膀胱約一點鐘位置,對其側葉進行切割,直至患者前列腺包膜位置停止。完成中葉切除后,針對兩側葉增生位置于臨床合理展開逐步切除操作,最終將精阜處腺體進行切除,準備導尿管進行留置,對手術切口逐層縫合。
觀察對比兩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的手術優良率、手術系列指標表現以及手術并發癥(尿道狹窄、尿失禁、尿潴留、感染、繼發性出血)。
優:患者呈現出的尿急、尿頻與尿不盡等系列癥狀,患者生活狀態均轉為正常;良:患者呈現出的尿急、尿頻與尿不盡等系列癥狀,患者生活狀態均獲得明顯改善;可:患者呈現出的尿急、尿頻與尿不盡等系列癥狀,患者生活狀態均獲得改善;差:患者呈現出的尿急、尿頻與尿不盡等系列癥狀,患者生活狀態均無改善[3]。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展開兩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治療結果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手術優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手術優良率臨床對比 [例(%)]
試驗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手術系列指標表現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系列指標表現臨床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手術系列指標表現臨床對比(±s)
組別 n 手術失血量(mL)臨床手術時長(min)術后住院時長(d)試驗組 50 113.25±11.39 43.39±2.25 6.13±0.25對照組 50 276.49±18.76 52.59±3.49 8.49±0.69 t 52.594 0 15.666 4 22.738 6 P 0.000 0 0.000 0 0.000 0
試驗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手術并發癥發生率臨床對比 [例(%)]
臨床擬定手術方案對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進行治療期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方案的應用,使手術治療精準率顯著提升,明顯促進手術系列指標的改善,使得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手術效果以及預后表現均獲得顯著提 升[4-7]。
綜上所述,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于臨床手術治療期間,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方案的應用,利于前列腺增生癥手術優良率以及安全性等指標確切改善,最終顯著促進良性前列腺增生癥患者早期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