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行 陳宏碧 王行表
(綿陽市中心醫院,四川綿陽 621000)
重癥肺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是由支原體、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嚴重肺部炎癥,患者發病時多伴有呼吸衰竭癥狀,且經常累及其他臟器系統,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主要給予重癥肺炎患者抗生素治療,但隨著抗生素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及相應耐藥菌株的不斷增多,導致早期應用抗生素治療重癥肺炎患者的效果并不顯著。莫西沙星是一種8-氨基氟喹諾酮類抗生素,而亞胺培南是一種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均在重癥肺炎患者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臨床療效有所差異。本文選取82 例重癥肺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比較莫西沙星與亞胺培南治療重癥肺炎的臨床療效,結果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至10 月綿陽市中心醫院治療的重癥肺炎患者82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分組法分成對照組與試驗組,每組41 例。納入標準:①根據美國感染疾病協會/美國胸科協會標準[2]確診為重癥肺炎者;②無藥物過敏史者;③知情并自愿參加研究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伴有惡性腫瘤者;②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病變者;③伴有中樞系統器質性病變者;④伴有精神疾病或者認知障礙者。對照組男性22 例,女性19 例,年齡39 ~77 歲,平均年齡(55.86±5.67)歲。試驗組男性23 例,女性18 例,年齡38 ~79 歲,平均年齡(55.19±5.73) 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了綿陽市中心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均給予祛痰、吸氧、降溫等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予以莫西沙星(南京優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42,規格:0.4 g)治療,莫西沙星0.4 g + 1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 次/d,持續滴注7 d;試驗組患者予以亞胺培南(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067,規格:500 mg)治療,亞胺培南0.5 g + 100 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2 次/d,持續滴注7 d。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炎性介質水平、不良反應發生率。①臨床療效評定標準[3]:患者臨床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影像學檢查顯示肺部無異常,判定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明顯減輕,體溫恢復正常時間不少于5 d,影像學檢查顯示肺部改善明顯,判定為有效;患者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判定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炎性介質:C 反應蛋白(CRP)、降鈣素原(PCT)、白介素6(IL-6)。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10 mL,3 000 r/min,離心處理,將分離的血清保存于-70℃冰箱中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治療前后CRP、IL-6 水平,采用電化學發光夾心法檢測患者治療前后PCT 水平。③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煩躁不安、惡心嘔吐、尿蛋白異常、夜間失眠。
采用軟件SPSS 20.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7.56%,高于對照組的82.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后,兩組患者CRP、PCT、IL-6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試驗組患者CRP、PCT、IL-6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介質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介質水平比較(±s)
注:治療后與治療前比較,*P <0.05。
組別 n 時間 CRP(ng/L) PCT(μg/L) IL-6(ng/L)試驗組 41治療前 123.85±13.51 16.86±2.17 145.26±10.53治療后 10.45±3.10* 4.23±0.88* 10.25±2.67*t 52.39 34.54 79.58 P<0.05 <0.05 <0.05對照組 41治療前 124.56±13.17 16.76±2.21 144.67±10.29治療后 16.24±3.24* 6.65±0.97* 18.17±3.59*t 51.14 26.82 74.32 P<0.05 <0.05 <0.05
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76%,對照組為12.20%,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重癥肺炎是呼吸系統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危重癥,當病原體侵入肺部時,會導致炎癥滲出物進入肺泡腔中,損害肺部換氣功能,從而出現低氧血癥,甚至并發呼吸衰竭,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現今,在重癥肺炎患者臨床治療中,主張“重錘猛擊”原則,即在細菌培養結果尚未檢測出來之前,采用廣譜強效抗生素對患者進行治療,盡量覆蓋多種致病菌,從而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4]。但是,經臨床調查發現,因為人口學特征的改變,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肺部感染多是由多重耐藥菌或混合菌感染引起,從而降低了頭孢菌素、青霉素等普通抗生素的治療效果[5]。所以,需要積極探索治療更加有效的抗生素,以期達到理想的臨床效 果。
有關文獻報道顯示[6],在重癥肺炎患者治療中,β-內酰胺類抗生素與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應用最為普遍。目前,莫西沙星作為一種8-氨基氟喹諾酮類抗生素,在重癥肺炎治療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耐藥率低等優勢,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同時,莫西沙星的生物利用度良好,組織滲透性與穿透力也較強,能夠有效治療重度感染[7]。亞胺培南是一種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相較于莫西沙星,其抗菌譜更廣,殺菌效果更加顯著,且對各種β-內酰胺酶均有著很強的穩定性[8]。實驗研究發現[9],亞胺培南能夠快速穿過細菌細胞壁,速度約為傳統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的70倍,殺菌效果更加理想。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7.56%,高于對照組的82.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CRP、PCT、IL-6 水平分別為(10.45±3.10)ng/L、(4.23±0.88)μg/L、(10.25±2.67)ng/L,對照組數據分別為(16.24±3.24)ng/L、(6.65±0.97)μg/L、(18.17±3.59)n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76%,對照組為12.20%,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此結果與何清等[10]的文獻報道結果相似。這一結果表明,亞胺培南治療重癥肺炎的效果優于莫西沙星,具有高效、安全、可靠的特點。
綜上所述,與莫西沙星相比,亞胺培南治療重癥肺炎的效果更加理想,能夠進一步減輕患者炎性反應,且不會明顯增加不良發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