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安迪 周宇晗 付鑫雨 謝周鏵 黃 顯 楊東海 曾春雨
(1.重慶市南開中學 重慶 400030;2.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心血管內科 重慶 400042;3.重慶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重慶 40001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簡稱“新冠肺炎”。截至2020年4月13日,全球累計確診高達184萬例,累計死亡11萬例[1][2]。目前,城鎮社區是防控工作的戰場第一線,有效提升城鎮居民新冠肺炎防控知識知曉率,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最有效的防線手段。本調查研究旨在了解城鎮居民對新冠肺的基本知識和防護措施掌握狀況,為下一步針對新冠肺炎及類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開展城鎮居民社區防控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參考。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重慶市城鎮居民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注:1.重慶市主城區居住市民;2.具備手機軟件基本操作技能和閱讀能力;3.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已經參與類似的調查研究。
1.調查工具
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頒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和專家咨詢,參考相關文獻[3][4][5][6],設計《重慶南開中學“視”菌體小組對新冠肺炎及類似疾病的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一般基本信息,COVID-19相關病原學、流行病學和臨床表現知識,個人預防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操作方法,環境消毒滅菌方法,未來新冠肺炎或類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措施和啟示。問卷共20題,均為單/多項選擇題,知曉率(%)=(本題答對人數/調查總人數)×100%。
2.調查方法
于2020年4月1日至4月8日,采用“問卷星”調查平臺制作調查問卷,通過微信網絡將問卷二維碼發送給調查對象,調查對象匿名在線填寫提交,通過微信后臺統一回收調查問卷。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和趨勢χ2分析,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調查問卷數量為229份。男性57人,占24.9%;女性172人,占75.1%。年齡為11-20歲組61人,占26.6%;21-30歲組45人,占19.7%;31-40歲組57人,占24.9%;41-50歲組45人,占19.7%;51-60歲組10人,占4.4%;60歲以上組11人,占4.8%。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2人,占18.3%;高中或中專30人,占13.1%;本科或大專101人,占44.1%;研究生以上56人,占24.5%。有醫學相關教育工作背景102人,占44.5%;無醫學相關教育工作背景127人,占55.5%。
通過調查發現,重慶城鎮居民對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識的知曉人數為169人,知曉率為73.8%。其中,知曉COVID-19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知識177人,占77.3%;知曉COVID-19臨床表現知識161人,占70.3%。不同年齡居民COVID-19基本知識知曉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為60歲以上組居民知曉率最低。居民COVID-19基本知識知曉率隨教育文化程度而提升(P<0.05);非醫學相關教育工作背景居民知曉率低于從事醫學相關教育工作居民(P<0.05),見表1。

表1 重慶城鎮居民COVID-19基本知識知曉率比較
調查中重慶城鎮居民掌握個人口罩正確佩戴方法,有效阻斷飛沫傳播途徑的人數為149人,占65%。熟悉洗手消毒要點,切斷接觸傳播途徑的人數為90人,占39.5%。知曉生活用品和環境衛生消毒措施的有161人,占70.4%。在正確佩戴口罩方法和手衛生方面,不同年齡居民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為11-20歲組居民知曉率最低。城區居民熟悉COVID-19個人防護措施的情況,隨文化教育程度升高而提升(P<0.05);非醫學相關教育工作背景居民明顯低于從事醫學相關教育工作居民知曉率(P<0.05),見表2。

表2 重慶城鎮居民COVID-19個人防護措施知曉率比較
調查中發現,通過電視、報刊、廣播等傳統官媒途徑獲取COVID-19相關知識有166人,占72.5%;通過微博、微信、QQ社交新媒體途徑有180人,占78.6%;94人通過朋友、同事、同學等熟人途徑,占41%;其他途徑36人,占15.7%。重慶城鎮居民COVID-19相關知識來源,主要是通過電視、報刊傳統媒體和微博、微信新媒體兩種途徑。
針對COVID-19等類似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在調查中城鎮居民認為公共衛生防護手段首選為口罩185人,占80.79%;選擇防護服或消毒液等措施分別占4.8%、1%。面對未知病原體導致的大規模暴發傳染病,認為最有效的防控措施選擇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的有196人,占85.58%;而希望通過疫苗投入研發和群體免疫手段分別有71人和9人,占31%和3.93%。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導致的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國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舉措遏制國內疫情蔓延。但是,新冠肺炎國際疫情持續蔓延,國內疫情防控工作重點轉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城市社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尤其大中型城市人員往來密集。因此,城鎮社區居民對新冠肺炎的認知和防護水平,直接影響了未來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勢。
本調查研究表明,目前重慶市城鎮居民對新冠肺炎知識的知曉率總體良好,也有較強的個人防護意識。目前,新冠肺炎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仍然是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其中,傳播途徑是傳染病傳播的關鍵環節,切斷傳播途徑可以有效阻止該類傳染病的蔓延。新冠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7][8]。調查對象普遍知曉健康人群可以通過佩戴口罩、加強手衛生和環境消毒等手段,切斷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保護自身健康安全。但是,在個人防護技能具體細節的掌握方面,仍需要未來進一步加強。調查結果顯示,城鎮居民比較重視口罩的使用,大部分調查對象可以按要求堅持日常按正確方法佩戴口罩,以及對生活環境物品的消毒,但普遍容易忽視洗手的時間和步驟,沒有達到正確洗手消毒的目的,需加強對城鎮居民“七步洗手法”的健康宣教工作。
分析影響調查對象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知曉率的因素發現,年齡、學歷和有無醫學教育工作背景是重要影響因素。年齡為11-20歲的青少年新冠肺炎知識的掌握準確程度最低,其原因可能是因國內疫情,中小學生目前以居家學習為主,生活環境相對封閉,獲取新冠肺炎相關信息途徑有限,也與個人自主學習防護知識能力較低有關。下一步學校開學后,學校教師應加強中小學生健康教育。調查還顯示60歲以上人群參與調查的人數偏少,新冠肺炎知曉率也相對較低,可能與老年人不擅長電子設備使用,不熟悉通過網絡獲取疫情信息有關。此外,初中及以下學歷、無醫學教育工作背景人群知曉率也普遍偏低,與其主動學習和正確辨別疫情信息的能力不足有關。
目前,調查對象獲取疫情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通過電視、報刊、廣播等傳統媒體和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媒體。因此,未來城鎮社區居民新冠肺炎的健康宣教工作,應向青少年和老年人、低學歷和非醫務人員等重點人群傾斜,加強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途徑相融合,拓寬健康宣教手段方法,進一步提升我國居民未來應對新冠肺炎及類似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控能力,爭取早日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