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萍
(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級中學 陜西西安 710000)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初三整個教學過程中,既要完成新課的講授,還要做好總復習工作。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提高解題能力等并非易事,下面我簡單談一下自己的看法[1]。
教師要讀懂《課標》,特別注意課標中的可操作性語言,對“了解”“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做出具體的界定,以課本為依據,不擴展范圍和提高要求。
《中考說明》是中考的指揮棒,因此,教師必須認真研讀《中考說明》,明確考點,把握中考出題方向,以及命題的走向。
認真研究省內近幾年的中考數學試題,從中考真題中總結出題的規律,以便更高效地指導學生復習。
中考數學復習面廣,知識點多,要使復習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必須制定一個周密可行的復習計劃。教師既要考慮教學計劃與學校整體工作的安排,又要考慮復習過程中具體的一些復習計劃與措施。中考復習一般情況分為四輪復習:
第一輪:理清知識脈絡,開展基礎知識系統復習。
整合教材,將知識點模塊化。數學概念是知識的出發點,也是中考常考的重點,因此我們要掌握好代數中的數、式、不等式、方程、函數、三角函數和幾何中的相關概念、性質與判定,并應用這些概念去解決問題,強化計算,過好計算關。中考第1、5、11、15、16題都是對數與式概念和基本運算的考查,在平時的練習中有部分總會出現失誤,究其原因是沒有把算理搞清楚,因此,我們要給學生講清算理,明確算理的依據,注重解題的過程,建議復習時進行小卷專練,做到人人過關。在中考中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解析式也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這也是考查學生的運算能力[2]。
第二輪:針對熱點,難點開展專題復習。
第二輪復習是在第一輪基礎上的延伸和提高,側重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如:函數圖像(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尺規作圖、一次函數的實際應用(文字型、圖像型、表格型)、二次函數與幾何圖形的綜合、利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實際問題、綜合與實踐等中考熱點和難點問題。
在復習利用相似三角形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可以先總結出最基本的模型。


2016年和2014年陜西中考數學20題就是對基本模型的考查,這類題的特點是文字閱讀量大,而且逐年增大,從近幾年的中考答卷情況來看,部分同學文字閱讀能力差,不能從題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見到題目長就有畏難心理,為此,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克服這種恐懼心理,從題目中提煉出我們所講的基本模型,此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輪:綜合訓練,進行實戰演練。
經過前兩輪的復習,學生不論是從知識和解題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在模擬題的設置方面要合理、有梯度,不能偏離中考;及時批閱,重點講解,規范學生答題,找準采分點,提高應試技巧;講評試卷做到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加強解題策略的指導;落實好糾錯,對學生經常犯的錯誤可以匯編在模考題中進一步落實,對個別學生也可單獨輔導。
第四輪:重視糾錯,方能治錯。
根據《2011版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能根據學習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糾錯就是一種傳統但比較實用的方法。一方面,它能幫助學生鞏固新舊知識點,對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點和方法加以強化和理解;另一方面,在錯題積累的過程中,將盲點和錯誤徹底消除,增強學習能力和考試的自信心。
常言道,“只有老師跳入題海,學生方可跳出題海”,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選題時,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精選試題,所謂“選”就是挑選試題,要讓每個題目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并注意體現數學思想方法和規律,還要注意一些與實際相關的題型,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由于班里學生學習情況參差不齊,基礎試題要求全部過關,中等題80%學生掌握,較難題20%會做,確保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對學生的定位要準確,哪些學生適合做哪些題,老師一定要心中有數,切不可過高或者過低評估。
對孩子多進行鼓勵,讓其對學習充滿信心,尤其是基礎較弱的學生,從簡單的題型入手,切不可求勝心切,打擊孩子自信心。
每次考完試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失誤,卷子發下之后,很多學生只關注了分數,而沒有從整張卷子去分析自己這次考試的失誤,哪些地方還是自己的薄弱之處,對此,老師可以指導學生認真分析考試的得與失,總結經驗技巧,避免失誤。
總之,中考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考查,制定好周密的計劃,采取適當的方法,把握好命題的趨勢,回歸課本抓基礎,培養學生細心、耐心和信心,相信,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取得理想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