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
水稻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糧食作物,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業種植都以水稻種植為主,其穩定的產量關系著國家糧食生產的安全,因此需要大力應用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并做好水稻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如此才能有效保證水稻的優質、高產。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論述了水稻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期能夠對水稻的種植起到一定借鑒意義。
一、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1、合理選取水稻品種
水稻種植質量與水稻品種和生長環境的適應性,水稻品種的優良性等眾多方面都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水稻自身的品種特點,與水稻質量、產量以及抵抗病蟲害的水平都是密切相關的。選取水稻品種的過程中,需要選取優質的水稻品種,同時與生長環境條件的特點相契合,如此才能具備更加良好的可栽培性。
2、加強播種育秧能力
播種育秧能力也是影響水稻產量較為主要的因素之一。實際播種育秧時,需要預先科學安排播種計劃,同時確保播種時間的合理性,防止出現過晚或是過早播種的情況,且不能在夏季氣溫較高的天氣實施播種操作。具體播種育秧前,應確切明了水稻種子的特點,同時根據本地的天氣狀況,選取合適的播種時期。
3、科學施肥
水稻具有較為發達的根系,同時吸收營養成分的能力也較強,可以在適合的時間內增時氮、磷、鉀等肥料。施加肥料過程中,需要以有機肥料為主,無機肥料為輔,并對氮、磷、鉀肥加以補充。實施耙田操作過程中,需要清除田間全部的雜草,底肥的選取可以多種多樣。關于農家肥料,每平方米實際使用量在2.2千克左右,農家肥料中含有大量鈣、磷等元素,對其實施攪拌操作,確保肥料的均勻性,之后撒施于表面土層,并實施耙田操作,采用淺水澆灌的方式,等待插秧便可。水稻肥料的施加需要針對肥料實施分類處理,保證穗肥、氮、磷、鉀肥的科學應用,確保土層中包含水稻正常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對于肥料的追施,需要基肥施加之后實施,可以采用無機肥料,大約追施四次。關于分桑肥,需要在水稻插秧之后一周左右進行應用,肥料的追施需要規避和灌溉、除草等一同進行,每平方米可以施用18克氯化鉀肥料與22克炭基肥料,肥料施加之前應將這兩種肥料混合,之后均勻施加。關于穗粒肥,主要在水稻秧苗插秧之后一個月施加,通常會選取氯化鉀肥料和尿素。
4、科學灌溉
水稻種植中,灌溉具有關鍵性作用。需要高度關注灌溉的次數及灌溉的具體時間,維持水稻正常生長需要的用水量。具體灌溉過程中,需要采用間歇式的灌溉方式,不能一次性灌溉大量水分,應結合水稻所處于的生長時期選取合適的灌溉水量。過去在水稻灌溉過程中,通常采用一次性大量灌水的方式,并且不會進行烤田處理,這樣方式是極為不科學的,需要采用濕潤式的澆水方式。若是水稻田間水源較為充沛,可以采取淺水澆灌和多次澆灌的方式,同時采取烤田操作。當前大力倡導的節水灌溉方式不但可以給農戶節約大量種植成本,亦是一種較為合理的灌溉方式。
二、水稻病蟲害的防治
1、常見水稻病蟲害的防治
和其它農作物相同,水稻種植過程中也經常會遭到病蟲害的侵襲。所以,只有做好相關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才能有效保證水稻的高產與優質。
第一,關于葉稻瘟病,若是種植過程中出現該種病害,需要在第一時間內采用15毫升,30%的潔苗乳油,并在其中兌入大約45千克的水實施噴霧防治,或是應用100克,20%的三環可濕性粉劑兌入大約45千克水采用噴霧的方式實施防治。
第二,關于穗稻瘟病,若是發現水稻存在該種病害,務必要在最佳防治階段實施防治,這是防治工作開展的重點所在。通常情況下,可以采用30克,75%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在其中兌入大約45千克的水采用噴霧的方式實施防治,或是應用40%的富士一號乳油,每畝田地施加約150千克的標準,在其中兌入大約45千克的水采用噴霧的方式實施防治,通常需要應用一周左右的時間,持續用藥三次,方能收獲更加良好的效果。
第三,關于白葉枯病與細菌性條斑病兩種病害,若是水稻種植中出現病斑,需要及時運用兩包農用鏈霉素,并在其中兌入大約45千克水采用噴霧的方式實施防治,或是運用25%的劑量為100克的018可濕性粉劑兌入大約45千克的水采用噴霧的方式實施防治。
第四,關于稻飛虱,該種蟲害是水稻種植中經常發生的一種蟲害,嚴重影響水稻產量。若是發生該種蟲害,可以采用100克,25%的速滅威實施防治。
第五,關于稻螟蟲,該種蟲害會造成水稻出現枯心或是白穗。若是發生該種蟲害,需要采用150毫升,25%的喹硫磷乳油并兌入大約45千克的水采用噴霧的方式實施防治。
2、水稻病蟲害的防治要點
第一,需要選取具有一定抗病蟲害能力的水稻品種;第二,水稻實際生長中,需要在第一時間內清除已經受到病蟲害侵襲的水稻植株,并做好水肥管理工作;第三,大力研發與環境相適應的病蟲害防治藥劑;第四,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大力應用七星瓢蟲和寄生蜂等天敵實施防治。首先,水稻品種的選取。品種選取過程中,需要選擇具有較強抵抗病蟲害的品種。也可在種子中摻拌相應藥劑,以加強種子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其次,化學防治。該種方法是結合病蟲害類型的不同,配置對應的藥劑采用噴霧的方式實施防治。并且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肥料的追施,保證土壤中含有足夠的營養成分,加強水稻植株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最后,人工防治。該種方式是強化之于水稻田間的管理,關于水稻田間殘留物、雜草以及堆積物需要在第一時間內清理,這樣便可起到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作用。
綜上所述,水稻種植中包含眾多環節,唯有確保每一環節工作的良好開展,才能保證水稻的優質、高產,如此才能給農戶創造更多經濟收益,促進國家農業的良好的發展。
(作者單位:116400遼寧省莊河市農業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