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明
玉米在我國的農業發展過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的高低會對國家的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此外,玉米在工業生產的過程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且是重要原材料之一,其最終的產量與工業的發展狀況有著密切關聯。本文對玉米的高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做了細致的論述,希望能夠對提高作物的產量提供幫助。
要更好的保證玉米的最終產量,需要做好其高產技術的研發以及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文章論述了作物的高產栽培技術并對其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了分析,目的是使作物的最終產量得到提升。
1、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分析
(1)玉米品種選取
要使玉米的最終產量得到保證,最基本的操作是做好品種的選擇工作。在選種的過程中,要確保其具有較強的抗性,且植株較矮,成熟期較早。在產量方面,要確保單株作物具有較高的產量。此外,在選種的過程中,要考慮到種植的密度,如果種植密度較大,則要選擇具有較強耐陰性的品種。氣候條件也是制約玉米生長的一大因素,在選種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天氣、溫度等因素對作物造成的影響,比如,在溫度較低的區域要選具有一定抗寒能力的品種,在雨水稀缺的地區,要選擇抗旱能力較強的品種。
(2)玉米播種技術
選擇合適的播種技術,是確保作物高產的又一重要因素。在這一環節,要對種植品種的特點、環境因素、土質狀況等進行綜合考量,在播種過程中,注意結合實際狀況選擇合適的播種方式,并控制好植株間的距離。可以選擇寬窄行的方法進行播種,該方式不僅能夠確保種植以及后期病蟲害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還能夠保證玉米生長過程中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有效防止熱病的發生。另外,為保證玉米的出芽率,在該環節可以運用一點三籽的播種方法,防止發生缺苗的問題。
(3)玉米播種土壤選取
優質的土壤環境是保證玉米最終產量的重要因素,它能夠為作物提供生長過程中必要的水分和充足的營養,保證植株具有較好的長勢,進而增加產量。所以,在開展播種操作以前,一定要對種植的土地進行認真的選擇,并做好必要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做好土地的翻耕和平整工作,使土質變得松軟,為玉米種子的發芽、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進而保證作物的健康生長。
(4)玉米田間管理技術
要使作物更好的生長,在完成播種操作后,一定要做好田間管理。要定期檢查田地間的幼苗,一旦發現缺苗的現象,要及時補種,保證其出苗率,且與前期作物長勢相當。在幼苗的生長過程中,要對其進行定苗處理,該操作一般在植株生長至4-5片葉后進行。隨著植株的不斷生長,對養分的需求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對此,要結合其實際的生長狀態及時做好灌溉和施肥操作,保證氮、磷、鉀等元素的充足供應,促進植株更好生長,同時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分析
(1)常見玉米病害類型及防治措施
大斑病和病毒病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十分常見。大斑病在植株的葉片位置發病,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可能會對其葉梢和苞葉造成侵害。最初發病時,玉米的葉片位置會有灰色的斑點出現,如果病情加重,斑點會逐漸蔓延開來,形成較大的斑塊,顏色呈現為褐色或黃褐色。在外界濕度較低的情況下,植株的葉片可能會由于疾病的擴散逐漸變黃、發霉,嚴重時會導致葉片枯萎,造成玉米產量降低。要做好對大斑病的防治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要選擇抗性較強的優質品種,并實行輪作,在種植之前對土地進行翻耕處理,以減少大斑病的發生。第二,在植株發病后,要及時做好患病葉片的摘除工作,防治疾病進一步蔓延,同時要選擇合適的試劑對植株進行噴施。病毒病一般在苗期出現,發病的植株葉片上會出現綠色的條和點,隨著病情的加劇會逐漸擴散,可能對危害到整個葉片,導致葉片變黃,對植株的生長造成影響,一般通過噴施藥物的方式對該病進行防治。
(2)常見玉米蟲害類型及防治措施
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會受到諸多蟲害的侵襲,其中玉米螟和玉米黏蟲兩種較為常見。玉米螟主要叮蛀植株的葉片,如果其在作物抽穗后出現,可能會侵害作物的雄花,進而影響到玉米的籽粒,降低產量。可以通過引進其天敵赤眼蜂以及在入冬前噴施針對性的藥劑對其進行防治。玉米黏蟲一旦發病影響范圍較廣,通過大量吞噬植株葉片,使其生長受到影響,進而降低產量。同樣可以采用噴施合適試劑和引入天敵的方式對其進行防治。
總之,作為玉米的種植大國,我國對于玉米的種植和高產技術已經取得了較好成績,但是仍有部分地區在種植過程中會面臨多方面的困難,因此,在現階段做好高產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推廣工作十分必要。本文對技術的具體實施流程進行了細致闡述,希望能夠對作物的高產提供幫助。
(作者單位:125200 遼寧省葫蘆島市綏中縣農業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