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技術應運而生,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產生遠距離傳播和互動傳播,它使圖像的制作、傳輸和接收變得越來越簡便快捷。通過圖像可以使一些內容更加直觀、形象,信息技術也可以把人們日常看不到的東西盡可能地呈現出來。
關鍵詞:信息技術;綜合實踐;積極影響
一、 信息技術對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的積極影響
隨著大眾傳播媒介的快速增長,人們越來越多地通過非印刷術媒體來獲得信息,特別是Internet出現以后,視覺信息量猛增,83%的信息都是通過視覺獲得,并且獲得的信息更全面、更具體。基于以上,研究信息技術成為當代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在教育領域更顯突出。尤其是在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應用過程中表現出很多積極的影響。
(一)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常言道:“獨木不成林。”計算機從單機走向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對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在教室里,教師利用局域網的廣播功能,可以把教師用機上的信息顯示在學生用機上,方便學生學習。也可以把某個學生用機上的內容顯示在教師用機和其他學生用機上,用于共同交流、共享學習效果、糾正共同性錯誤;利用局域網資源共享的特性,學生可以相互調用別人用機上的內容,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見,實現合作學習。從Internet上可以獲得無窮盡的信息對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科學地組織。教師也可利用Internet提供給學生大量的學習信息,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查閱資料、增加知識面,同時也有利于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信息技術所呈現給學生的是視覺上的快感,而教師正是抓住了這一點來優化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導入方法能否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動機,是決定一節課好壞的關鍵。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巧妙地將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文字等信息進行處理,制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提出要學習的新課題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如在講授《四季》時,可根據各個教學重點環節,利用計算機分別再現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特征和特定畫面,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小興安嶺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學習的興趣也會大大提高,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三)有利于突出教學內容和教學難點
信息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必然使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必將促進小學綜合實踐課堂內容拓展與革新,能使教學內容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克服了小學綜合實踐教學中那些缺乏時代氣息,脫離現實生活,以及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所帶來的不便。可以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登陸一定的網站搜索一些與所學內容有關的知識,以便更好地學習教學內容和理解教學難點。
在傳統的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中,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通常采用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等途徑。然而當信息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之后,會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大有改觀。過去老師口若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的教學方式在信息技術面前立刻相形見絀。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在突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上有著別的手段所無法達到的效果。如在學習《制作橡皮泥筆筒》時,對于抽象思維較差的學生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利用制作的三維動畫為學生演示之后,一切便都一目了然了。計算機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化煩瑣為簡易,化枯燥為生動。對消除一定的“學習障礙”也有十分明顯的效果,使教學難點的突破變得順利。
(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
新課程標準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以便提高教學的水平。如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呈現一幅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圖畫,通過學生自主觀察,然后提出問題并進行小組討論使問題得以解決。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然后把圖畫中的內容用自己的話來表達,其他同學進行評議,以求表達得更加合理準確。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觀察能力并且他們的合作意識也會得以提高。同時,還可以通過網上合作學習和小組協同作業來培養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促進良好關系的形成。
二、 信息技術對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的負面影響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信息技術也不例外。在看到信息技術對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發揮積極影響的同時,應該看到它也帶來了一些消極方面的東西,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多弊端。
(一)對媒體信息呈現審美疲勞
多媒體技術的使用,會使一部分學生過分關注畫面的細節和音樂的旋律而忽略對問題的提出、思考和追求,他們只用“看”的思維方式來認識所要學的內容,而排斥深入思考。這樣不但失去了它的實際意義,反而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受到限制。再者教師也沒有注意到一旦播放音樂和展示圖片的時間過長,學生就會對此產生厭倦感,導致審美疲勞。由于學生在同一種模式下學習,時間長了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放棄對內容的學習。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邏輯能力的良性發展和創新思維的形成。
(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有限
信息技術的運用并不局限于教學資源的視覺效果,更指對教學目標的表現力,對學生身心的影響力,以及與教學內容的聯系等多方面。
(三)容易形成思維定式
思維是人心理活動重要的一方面,人的思維交流方式是由人的詞匯、語言、經驗等共同構成的。小學生處在思維形成的關鍵期,兒童長時間地獨立與電腦接觸會導致計算機的符號式機械思維代替人的邏輯思維能力。
(四)教師主導地位的弱化
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上并不是說不需要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側重點發生了變化。然而,有些教師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由學生自己來學習新課程,從而過度弱化了教師的作用。在教學中出現了放手讓學生在網絡中自學而不進行監控,出現了一些自制力差的學生不圍繞主題進行發言而是各行其是的現象。
(五)過分偏重素材性資源
部分教師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時,會把通過網絡找到的相關網頁資源提供給學生而并不進行相關處理,把大量素材性資源羅列在一起供學生使用,而電腦的信息內容是由軟件輸入的,能兼收并蓄卻無法去蕪存菁。這樣,學生在互聯網上學習獲得的很多是沒有層次、沒有系統、針對性比較差的素材性資源。
三、 信息技術在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運用中的反思
由上可知信息技術對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的影響,有積極方面和消極方面。那么,如何使之揚長避短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對此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的使用并不是說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該放棄,而是應該發揮“導學”作用,教師應該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系統地組織與編排,圍繞所學重點,排除一些不必要的信息,防止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而應該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當前所學內容上而非教學用具上。另外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來制作相關教學內容的課件。
(二)教師的教要與學生的學密切結合
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但由于小學生所處的階段和年齡特征,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平臺上”施展才華、動手、動腦、長知識、長才干。在實際教學中要系統考慮教學活動中各要素各環節間的相互作用,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方式優化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通過信息技術、多種學習策略和多種活動形式主動學習的同時,不斷地將信息反饋傳遞給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采取一定的措施彌補教學中的不足,從而使教學活動達到最優化。整個教學活動實際是一個師生共同交流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的過程。
(三)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過多使用電腦使部分學生產生思維交流方式的障礙。小學階段是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及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關鍵期。所以,教學中要注意適時點播、突破常規、要依據具體情況恰當地運用分析與綜合、具體與抽象、求異與求同、一般與特殊等思維方法。同時,要多進行一些集體活動,使學生能夠在集體中多交流,把自己的所想所說表達出來,以此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并且在交流中能加強思維能力。另外,幫助他們認識玩電腦與其他學習的不同之處以及優缺點,促使其思維行為發生改變。
(四)對所提供的信息應該加以處理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信息技術所提供的信息更是數不勝數,可是電腦對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都無法判斷和揭示。因此,教師在提供相關資料前,要引導學生對一些無關信息進行篩選和過濾。以防學生在進行信息搜索時,獲得一些無用的信息。同時,學校也可以把教育資源下載到學校的服務器上,利用局域網教學生上網學習的方法,這樣可以防止學生受到不良影響。
(五)信息技術的運用要與其他教學方法互補
信息技術雖然有它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具體運用時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制訂不同的信息使用方案。使之能夠跟上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不能一味地加以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都是一代代總結出來的。課堂上教師每一道賞識的目光和每一句表揚的話語,都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教師要交叉使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取長補短,彌補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中遇到的不足。
四、 總結
文章通過對信息技術對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的影響進行論述,使教師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大量使用給教師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了很多方便,但是在得到它莫大幫助的同時教師也看到了它的一些弊端。因此,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要好好把握尺度,充分利用它的積極方面,對于消極方面要盡量避免,以便把信息技術的作用發揮到極點。
作者簡介:
姜妍,山東省青島市,青島洛陽路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