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能將多種技術相互結合,實現有效整合,提高種植品質。基于此,本文對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要點進行分析,隨后探討具體實踐方法,內容如下。
采取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將多種優質水稻品種融合,實現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組織一整套優化措施,實現水稻綜合培育。這種方式能提高一定區域范圍內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為我國農業生產持續發展提供動力支持。
一、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要點
1、選址
選擇合適的水稻種植區域,對于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發揮實際作用有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水稻種植要選擇讀地勢平坦,交通便捷的區域。地勢平坦方便灌溉與排水,交通方便有利于各項設備和材料進入到種植區域。同時,要注意對土壤進行檢驗,避免選擇有農藥殘留的地區進行種植。研究中發現,如果選擇地段時,沒有適合的旱田地,也可以選擇一些比一般地面較高的高地進行育苗。例如,高出地面50厘米的區域也比較適合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應用。但是,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做好排水,保證育苗工作能順利進行。在搭棚時,要注意走向,一般選擇南北走向,高度設定為2米至2.5米之間,寬度可以在6米至10米之內。
2、選種
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應用關鍵在于種子選擇,選擇水稻品種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第一,選擇省級以上崗優質品種。省級優質品種具有產量高效穩定的優勢,而且品質較好,對于特殊氣候有較好的對抗性。以河北省為例,河北省某水稻種植而合作社選擇了“皖香早”作為主要種植品種,該品種為粳型中晚熟香稻品種。生長周期約為172天,長勢旺盛、產量高、品質好。
3、配比
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中配比主要是營養土配制,在進行比例選定中,要注意確保旱田中沒有任何農藥殘留成分,在確保這一條件之后,可以選擇已經腐熟的豬糞和旱田土按照3:7的比例進行混合配制。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腐熟豬糞、旱田土、草炭土按照2:4:4的比例混合。在完成混合以后,選擇8目孔篩子進行過篩,每360千克的營養土要配置2.5千克壯秧劑,將其充分拌和才能使用。
育秧方式選擇包括普通旱田育秧、鈣塑軟盤育秧、缽盤育秧等三種不同的方式,每種育秧都有獨特操作方法。比如,普通旱田育秧是將已經配制好的床土均勻拌和到耕種層內,深度為3厘米,每平方米的用量控制在20千克以下。
4、管理
在播種之后要做好秧苗的管理工作,加強病蟲害防治,提高水稻產量。以稻瘟病的防治工作為例,在水稻的種植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稻瘟病。主防治葉瘟最佳時機為水稻9.1葉期至9.5葉期之間,對穗瘟防治最好的時機是在孕穗末期或者是在齊穗期。選擇濃度為20%的三環唑300倍液噴霧劑。如果在防治工作中出現了嚴重病蟲害,可以將多種藥物混合使用,以此達到提高控制效果。比如,將三環唑的濃度上調到75%,使用150倍液進行噴灑。
在進入到6月中下旬,田間會出現較多幼蟲。對此,需要加強幼蟲消殺。例如,采用10%大功臣進行病蟲害防治。同時,加強對秧苗間通風管理,促進根系健康,并控制上部生長。當秧苗不斷生長后,秧苗葉齡處于增長期,需要擴大通風口,并減少內外溫差。在插秧工作的前三天可以進行早晚通風,保證內外溫度和濕度平衡統一。在水稻生長期,要給予足夠的養分。苗床完成施肥任務后,重點對秧苗3葉期進行追肥,提高秧苗營養。
二、水稻綜合配套育苗實施方法
1、技術路線
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在實施過程中,要明確技術路線。一般來說,先使用粉土機對苗床土進行粉土處理,之后,使用蒸汽催芽機進行種植催芽,當達到破胸露白的同時進行扣棚,提高地溫并整理置床。在擺放好秧盤之后,采取機播底土的方式,分層澆水并以直接機械覆土方式,打封閉滅草藥,最后覆蓋地膜。
2、實施內容
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是利用免折邊機進行插秧的方式替代以往普通的鈣塑紙盤。在半自動化播種機和覆土機配合下,可以進行水稻育苗種植過程中的播種、覆土等操作。這種方式能夠提高秧苗的整體品質,而且還可以有效地縮短育苗周期,使水稻育苗的標準更加統一,具有明顯的優勢。
在具體的操作中,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要使用免折邊塑料機插,這種方法省去了軟盤人工折邊,而且擺放的速度更快,在種植區域土壤的處理方面,完全實現了自動化,能夠達到播種均勻的效果,極大地節約了人力物力。例如,一個360平方米的標準大棚,只需要10個工人就可以完成。在進行覆土操作中,種子需要兩次或者多次播種,才能達到均勻播種的效果,在播種完畢之后,再進行撒土,撒土厚度控制在0.5厘米至1厘米左右。在這一環節既可以采用機械方式也可以采用人工方式,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機械方法每個穴播種種子為2至3顆,能實現均勻分布。
3、注意事項
應用水稻綜合配套育苗技術進行水稻種植,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技術使用要求置床平整,擺放秧盤,而且還需要使用覆土機進行播底土。在此環節中,要注意澆水之后要達到秧盤厚度的三分之二,并且保證播種、覆土后與秧盤水平高度保持一致。在使用機械設備播種覆土要確保速度均勻,只有這樣實現均勻播種實現標準化生產的目的。在后期管理中,也要保證澆水的頻率,防止出現秧苗落干的情況。
綜上所述,育苗作為水稻增產的關鍵步驟,前期準備工作十分重要。加強種子處理,提高育苗后苗床管理,控制水肥溫度,加強病蟲害防治,培育壯苗穩定增產,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擴大社會效益。
(作者單位:061000河北省滄州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