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濤
在我國的糧食作物中,水稻是其中至關重要的重要部分,而東北地區一直是我國水稻種植的重鎮,在我國的糧食總產量中,其年產占據特別大的比例,為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經濟的迅猛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對此,在東北地區的水稻種植過程中,就要著重探究和分析相關方面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策略等相關內容,這樣才能使東北水稻的產量和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基于此,下文重點探討和分析東北水稻種植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等相關內容,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夠為種植戶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在東北地區的水稻種植和發展過程中,水稻種植技術如何對水稻產量和質量的高低有著十分重要的直接影響,同時,在水稻的養護管理環節也要著重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如果出現很多病蟲害,對于水稻的總產量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據此,就需要著重探究和分析水稻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等相關方面的技術要點。
一、東北地區水稻種植技術分析
1、有針對性的選擇高質量的品種
東北地區氣溫比較低,因此在選擇品種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選擇耐寒性,飽和度比較高的種子,這樣才能使其產量和質量顯著的提升。除此之外,在選擇種子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選擇有高種植價值的品種,具備相對應的抗性,優質性,剔除腐爛,蟲害或干癟的種子。
2、有針對性的處理種子
選擇完相對應的水稻品種之后,要用充足的陽光對其進行晾曬,利用日光中的紫外線初步實現殺毒消菌,然后放到消毒液中進行浸泡,以此促進種子發育。對其進行良好的保護之后,將消毒完的種子放到溫水中實現預熱,使植物細胞運動進一步激發,并在種子上放置青草起到保溫效果,使細胞維持在快速的分裂狀態度,以此進行催芽。
3、苗床處理及育苗
從苗床設定為東西走向,以此進一步有效確保水稻幼苗可以盡可能接收到光照,使種子發芽率進一步提升。同時要留足生長空間,設定好苗床的間隙和寬度,避免擁擠問題,同時要做好保溫工作,苗床上鋪設塑料薄膜,利用光照使苗床溫度有效提升,同時要控制好苗床的水分,可以在苗床間構建排水溝,防止水分過多淹死幼苗。
4、播種技術
要盡可能確保播種的時候溫度控制在7℃左右,地面溫度達到10℃左右,適播期通常情況下在4月上旬,中旬必須完成播種,同時要在種子上覆蓋1厘米左右的營養土,確保全覆蓋,而且要注意密實性。
5、構建合理的輪耕體系
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相對應的輪耕體系,確保耕層深度能夠維持在20厘米左右。輪耕的過程中要進行旋―旋―翻。旱整平效果要充分滿足每個稻池內地面的高低差不超過寸,澆灌要充足,把排水溝的水排除干凈,到秋季用大馬力對土地進行平整,填平洼地。
6、科學合理的插秧
插秧質量要得到充分保證,同時要確保苗秧整齊,而且插完之后要及時有效的進行澆水。
7、施肥技術
在施肥的過程中,要確保有機肥和化肥聯合應用,要做好土壤施肥,同時更要做好葉面施肥,確保深層施肥和淺層施肥有效融合,結合天氣和種苗的具體狀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增減。針對施肥時間進行嚴格把關,確保水稻的高產穩產。
二、東北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
1、從根本上有效做好病蟲害的防范工作
在針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過程中,要貫徹落實預防第一的基本原則,要結合病蟲害的基本規律和以往的經驗來進行及時有效的觀察和分析。如,潛葉蠅的幼蟲通常情況下對于水稻會造成很嚴重的危害,特別是最為嚴重的時期是六七月份,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農戶著重做好預防,有針對性的把40%氧化樂果乳油裝置在噴霧器中,噴灑已經被潛葉蠅幼蟲啃食的水稻,預防該蟲害的出現。負泥蟲害大多是在水稻的幼苗期,可能導致水稻葉片死亡。針對這樣的情況,種植戶就需要把握該幼蟲的危害趨勢,盡可能應用80%的敵敵畏乳油或90%的晶體敵百蟲,使其進行充分的融合,聯合噴藥防治。
2、科學合理的預測水稻病蟲害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要進一步有效應用更為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技術等等,結合實踐經驗,有效檢測和預測水稻病蟲害的發展趨勢,通過專業化人才動態監控水稻病蟲害的相關內容,并著重做好技術推廣工作,使種植戶能夠掌握相對應的預測和檢測技術,著重做好預防和治理,為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提供技術支持。
3、盡可能進行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為了使水稻的品質和產量得到顯著提升,對于生態環境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要盡可能應用生物防治和動物防治的方法。在生物防治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生物鏈原理而有效推行各項措施,因為蟲害是在天敵的下層食物鏈中,所以可以有效利用其天敵來防治水稻害蟲,這樣能夠更有效的抑制和控制害蟲的增長速度,使其破壞范圍有效縮小。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可以利用轉基因害蟲天敵品種,對其進行培養,把生物學,生態學以及化學等內容充分融合,進一步有效研制出對水稻無污染、無傷害的農藥,這樣能夠呈現出更為理想的病蟲防治效果。除此之外,要有效通過物理防治方法來消滅病蟲害,例如,可以應用顏色、燈光等對比的方法,用激光和溫度防治害蟲。
4、對水稻的生態調控
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作物和技術等一系列因素,使種植區域的農作物種類進一步豐富,確保不同作物之間的共性和抵抗性能夠優勢互補,互相利用,運用生態調控的技術,盡可能有效減少農民對于農藥的使用量,充分確保水稻種植能夠更生態環保,體現出綠色農業的特征。
總而言之,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能夠進一步看出,針對東北水稻種植而言,要著重關注相關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應用情況,結合特定地區做好種植技術要點的落實工作,把握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做好預測,判斷和預防整治等等,以此使水稻的種植綜合效益顯著提升。
(作者單位:15080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方正縣農業宣傳教育和項目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