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娜娜

2020年,國內觀察類綜藝掀起了一股“獨居”風。
優酷愛奇藝騰訊紛紛都交出了自己的獨居綜藝答卷,《我要這樣生活》、《讓生活好看》、《看我的生活》三檔綜藝接連播出,觀察類綜藝由此進入3.0時代,父女關系、母子關系、夫妻關系、戀愛關系都被挖掘了一遍后,單獨的個人成了綜藝的核心爆點,以乘風破浪之勢襲來。
要說今年獨居綜藝為何如此火爆,實際上和整體的大社會環境密不可分。
根據民政部2018年發布的數據,中國有超過2億單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過7700萬獨居成年人。另有數據顯示,20歲到39歲的獨居年輕人數量接近2000萬。用當代互聯網流行語來描述這類群體,則可以稱之為“空巢青年”。
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更是讓很多空巢青年開啟了宅居生活,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增加,各項技能都被開發出來。而明星獨居生活綜藝的出現,很好地與當下的社會現實達成了接軌,映照出當代獨居青年的生活縮影。
那么問題來了,當我們看“獨居類綜藝”時,我們到底在看什么?看似無聊的“獨居生活”有何看點?
人都有窺探欲,尤其是對于明星,吃瓜群眾從來都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他們在鏡頭之下呈現著光鮮亮麗的形象,讓觀眾覺得遙不可及。而獨居綜藝給觀眾打開了一扇窗,可以看到更接地氣的明星,他們也會在周末賴床、在不想做飯的時候點外賣、躺在沙發上打游戲,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簡單庸常。在節目里,年輕人總能發現自己的同款,get到屬于獨居青年的默契。
透過屏幕,是自然流露的生活的氣息,治愈而又溫暖。不僅激起獨居青年的共鳴,同時也給了他們以參照的圖鑒,用以反躬自省,發現獨居的生活之道。
在普遍的社會共識里,獨居、空巢這兩個詞,充斥著凄涼與迷茫,好似獨居青年都是人生的失敗者。在潛意識里直接簡單粗暴地將獨居與孤獨、寂寞劃上等號。但實質上獨居并不是造成孤獨的元兇,內心世界的淺薄與精神境界的荒涼才是。
天生有趣的靈魂,會在獨居生活中集納滿滿的小確幸。自己精心做肉骨茶早餐,沖調一杯咖啡,嘗試開發炸雞店的新品,這樣的獨居日子,堪稱后浪們向往的生活。
對于當代獨居青年而言,自己一個人住的房間里,可能裝著孤獨,但更多裝著的是自由。一個人也可以狂歡,到王者峽谷暢游,去微博吃瓜,在小紅書上種草,順手打開淘寶買買買……獨居其實也同樣可以是向上、積極、自主的代言詞。
這也是此類節目的意義,通過客觀地記錄,鏡頭地呈現,讓大眾改掉針對獨居青年的偏見。放下刻板印象,我們會發現當代后浪們的獨居生活,其實過得頗為有滋有味。一人一屋,兩只寵物,三時三餐,四季流轉,快樂得很。
因此,我們沒必要將獨居青年視為社會憂患,以一種開放、包容的心態來看,獨居甚至可以稱之為一種新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