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愛昕
摘?要:2017年“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在我市部署實施,通過43、47兩個頻點共傳輸12套中央電視節目。一期在北票電視轉播臺安裝部署了2臺300瓦DTMB發射機,二期科學規劃選取了4個鄉作為無線覆蓋補點工程,新建4個鄉鎮轉播站。每個鄉鎮電視轉播站安裝部署2臺50瓦DTMB發射機。技術方案為通過一臺衛星地面站接收中星6A信號源,以AVS+編碼方式輸出節目包碼流,每臺發射機配備主備兩臺接收機、主備兩臺激勵器,通過切換器輸入放大,兩臺發射機通過多工器經一套天饋線發射出去。
關鍵詞:信號源?有線電視傳輸網絡?PID
中圖分類號:N949.1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01
經過2017年的運維,我臺技術人員發現,因信號源來源單一,雷雨季節高頻頭頻繁壞損導致多次停播。尤其補點臺站分散且路途遙遠,無專業技術人員24小時值守,致使維修周期延長,給安全播出帶來了極大的隱患,應對各類重要播出保障期,尤其是即將到來的“建國70周年”安全播出任務帶來極大壓力。
2018年我臺將信號源安全作為一項整改項目,因地制宜,統籌利用我市廣播電視整體資源,升級改造信號源,確保安全播出。
一、技術方案
以北票有線電視網絡傳輸臺的前端信源平臺為信號源平臺,采用兩臺八合一型H.264編碼器通過核心交換機以IP方式采集節目,共輸出12套節目TS流,將12套節目的PID與原AVS+衛星接收機的PID設置為一致,通過兩臺復用機輸出兩個節目包碼流。通過調制器調制成43(754MHZ)、47(786MHZ)兩個頻點,送入有線電視前端,通過有線電視傳輸網傳輸下去。鄉鎮補點臺站接入有線電視射頻信號,通過兩臺大卡接收機輸出碼流信號,作為備用信號源送入切換器形成“衛星信號源+有線信號源”的技術方案。
二、系統架構圖
三、參數設置
1.節目編碼
采用H.264編碼格式進行編碼,每一套節目帶寬控制在1.5Mbps,在保證節目質量的同時預留節目擴容空間。
2.PID參數設置
通過復用機將節目的PID參數設置與中星6A衛星節目參數設置相同,可實現主備信號在接收終端無縫轉換。
3.調制器參數設置
采用兩臺調制器調制方式設置為16QAM,調制頻率設置為754MHZ(DS-43)、786MHZ(DS-47)。
4.大卡機參數設置
頻率與調制器統一,頻率(754 MHZ、786 MHZ)、符號率(6875Kbps)、調制方式(16QAM)。
結語
經過一年多的運行維護,有效降低了因單一信號源產生的安全播出風險,有效解決雷雨季節高頻頭頻繁壞損導致停播,提高了偏遠發射臺站的安全播出率。
參考文獻
[1]林俊.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技術方案研究[J].電子世界,2019(04):29,31.
[2]張文明.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項目介紹[J].傳播力研究,2019,3(0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