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要: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黨員領導干部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少數”,提升黨員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對推進我國法治化進程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本文闡釋了提升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必要性,分析了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現狀,并提出了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能力的提升辦法。
關鍵詞: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依法辦事
中圖分類號:D2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2013年,我國提出“法治中國”目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確立了“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發展布局,明確指出要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明確要求。在大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大背景下,我國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有了明顯的提升,依法辦事的能力得到了較大提升,但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基層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法治能力,與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要求和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的明確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一、提升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必要性
黨員領導干部作為法治建設的關鍵推動者,他們所具備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對踐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建設法治中國具有保障性作用。
1.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
法治中國建設的根本和基礎來自領導干部的法治理念。只有將法治思維與工作實際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提升領導干部執法水平,實現公平正義。黨員領導干部是依法治國的“關鍵少數”,直接關系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于黨員領導干部來說,全面掌握法律知識并不現實,在實際工作中,也沒有這個必要性。對于“關鍵少數”,思維方式是先決條件,法治思維一旦確立了,思維方式就隨之發生轉變了,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就會運用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
2.維護基層社會穩定的根本保障
穩定壓倒一切,但不能“壓倒”法治。進入新時代,社會矛盾和問題突出,對社會穩定構成了挑戰,也增大了維穩壓力。面對維穩問題時,政府在多方面做出努力,但仍未大幅減少社會矛盾和沖突,社會問題反而加劇,尤其是為了片面追求表面的“穩定”,而忽視“法治”,陷入老問題堆積、新問題又產生的兩難局面,導致群眾對依法辦事喪失信心,采取信訪等手段以求解決問題。法治思維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本思維,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只有堅持法治,才能實現長治久安。
3.提高黨員領導干部素質的必然選擇
新時代社會發展要求領導干部要具備基礎的法律知識,隨著法治培訓的常態化,領導干部法治思維不斷強化、依法辦事能力在不斷增強,但還是存在法治觀念跟不上、依法辦事不到位的問題。個別領導干部仍存在人治思維,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等現象還存在。為更好適應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黨員領導干部只有不斷提升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爭做全面推進法治建設的行家里手,才能在改革發展中實現依法行政、科學行政。
二、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現狀
1.法治觀念較淡薄
目前為止,學術界沒有形成法治的一致定義,但對法治是通過法律規范約束公權力、保障私權利這一方面的認知是一致的。隨著法治建設的推進和法治培訓力度的加大,黨員領導干部對法治的理念有了一定認同,依法辦事的觀念不斷強化,但還是存在法治觀念淡薄的現狀。一些領導干部遇事不找法不依法,直接違反法律規定,少數領導干部習慣于找法律漏洞,違背法律精神。
2.一定程度存在人治思維
近年來,依法治國力度不斷加強,領導干部法治觀念明顯改觀,但由于受傳統文化影響,人治思維在我國仍產生較大影響,陷入“人治的效率高于法治”的誤區。有調查顯示,對“領導說法就是最大的法”這一說法,表示認同的受訪者超過了30%,雖然還有近70%的受訪者不認同這一觀點,但30%的數據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人治思維在社會各項活動中還較為普遍地存在,影響不可小視。
3.依法辦事落實還不到位
當前社會大部分矛盾都是涉法問題,在解決此類矛盾時,少數領導干部突破法律界限,用權力代替法律解決問題,充分暴露了領導干部法治觀念淡薄、依法辦事能力欠缺的問題。進入21新世紀以來,群體性事件、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中頻頻暴露出不依法辦事的問題,部分地區的應急管理出現了“脫法”管理現象,部分執法人員違反法律規定權限、程序,侵犯群眾權益。新華社調查顯示,部分領導干部認為發展有時就是要違規違法,如果嚴格按照法律,很可能辦不成事。還有領導干部甚至發問“依法能行政嗎?”。這些思維方式必然導致權力的使用突破了法律。
三、提升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思維的路徑選擇
1.將黨員領導干部法治培訓常態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戰略部署的持續推進落實,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培訓不斷強化,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較之過去有了很大提升,但離法治中國建設的高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在各級領導干部中,具有法學專業背景的并不多,很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常態化的法治培訓,樹立法治思維,厘清法治與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逐步養成依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和矛盾的思維和行為習慣。
2.營造黨員領導干部依法治理的良好社會氛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黨員領導干部依法辦事、依法行政的思維和行為,對整個社會群體的法治思維培養和依法辦事行為的選擇具有很大的示范效應,直接影響法治中國建設的質量與進程。黨員領導干部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尊法,將憲法和法律精神融于血液,通過對法律知識的不斷學習,加強法治思維的樹立,提升依法辦事的能力,引導全民增強法治意識,自覺守法、遇事找法,營造依法治理的良好社會氛圍。
3.將黨員領導干部依法治理能力納入干部考核
為避免將樹立法治思維和加強依法治理作為空談,把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納入領導干部考核、作為領導干部素質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顯得尤為重要。建立科學的法治評估體系,以黨員領導干部在法治實踐中的行為作為評估標準,并將評估指標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指標掛鉤,樹立法治權威,形成規則意識,堅持法律至上原則,從而讓領導干部真正將法治思維擺于重要位置。同時要建立獎懲機制,把依法治理能力納入黨員領導干部的提拔任用中,對在工作中能依法辦事的領導干部優先提拔,對法治觀念模糊淡薄的黨員領導干部要及時給予警示,并督查其限時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