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玉娟
摘?要:為加強文化館的農村社會公共人文文化的規劃建設,進一步增強定向扶貧的力度、廣度和深度,各地均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本文從思想認識入手,闡述了資源整合、隊伍建設、文化產業化、激勵機制、激活資源等多方面的措施,供在文化扶貧工作中打造農村文化陣地做參考。
關鍵詞:扶貧工作?文化陣地?文化館
中圖分類號:G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我國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使經濟建設與文化規劃相互促進、協調、統一、快速發展。全面建設相互和諧的社會是時代發展的重要特征和明確要求。在此過程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文化扶貧工作中,需要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品牌、探索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扶貧受眾,才能對打造優秀農村文化陣地的深入研究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
一、提高群眾思想認識
精神領域的巨大變革,提高了農民的意識形態,提升了農民的價值觀、人生觀,使他們能夠適應商業時代的發展步伐,朝著國家現代化的方向融合。在農村地區,實施社會公共生活和文化規劃、建設農村文化陣地,可以極大地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貧困地區的社會文明;促進了當地群眾的自我持續創新和勵志脫貧的意識。文化館應建立以文化扶貧為重點,以文化技術為核心,以智慧文化為創新方向的區域文化陣地,深入農村生活,挖掘文化資源,了解農民喜歡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態,營造積極濃厚的文化氛圍,構建和諧的文化環境,提升物質貧困和精神文化的平衡能力,倡導自由和科學知識文明,提高對農村文化陣地的認識,引導健康向上的農村文化環境。
二、整合優質資源
挖掘農村地域文化的優質資源,是對基層一線文化的提升和優化,是農村生活文化的有力途徑,對打造農村文化陣地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加強了現代文化的多種資源供應與知識共享之間的聯系,彌補農村公共空間文化的不足。優質資源的整合是改善公共區域文化服務的有效措施之一 ,文化館動員核心業務人員進行對口單位連接,提供整體配置的基本標準,實現從內到外的文化服務,精準落實文化服務目標的任務,以績效考核為推動力,強化責任,相互配合。通過大數據綜合平臺發布文化扶貧工作的科學方法,實現線下實體與線上的資源對接,打造群眾滿意的農村文化陣地。
三、加強隊伍建設和考核
文化館集中行業中的優秀人才,組成志愿者團隊、非遺傳承隊伍等,定期組織豐富的文化活動和技能競賽,不但可以提高文化陣地的知名度和技能水平,推動農村文化服務的發展,而且能夠培養出引領農村文化陣地的技術型領導者,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引導和協助組織農村文化陣地發揮重要作用,使文化扶貧工作精準到位,使農村文化陣地繁榮起來。此外,文化服務的理想效果是考核的重要標準,對成績排名比較突出的給予獎勵,對不達標的服務項責任人或部門進行處罰,發揮資深專家和新進隊伍的作用,為農村基層社會的公共文化提供優質服務。
四、特色文化產業化發展
自我覺醒意識是打造農村文化陣地的重要基礎和啟動能力,是對文化歷史責任和義務的積極承擔。現代文化的積淀離不開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歷代實踐知識、經驗和智慧能力的集合體現,是人文文化力量迅速崛起的根基,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歷史人文文化根植于廣大群眾之中。如土族的盤繡技藝,一代又一代地繼承和發揚著傳統文化的魅力,已成為土族文化整體發展的核心產業之一。其設計團隊經過多年磨煉和改進,將本地刺繡傳統方法和手工藝有機結合,時尚的整體風格給其地區帶來了新的生機。當地的文化扶貧落實成效明顯,不僅給村民帶來了財富,而且在文化陣地的打造過程中起到了榜樣作用。鑒于此,文化館應廣泛關注現代文化和民間文化的多重藝術形式,大力支持區域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展示和發揚,保護和完善更多優秀的民間藝術的傳承途徑,集中培養區域文化活動的高能人才和文化愛好者,充分發揮其促進作用,并推動更高級的藝術人才積極參與各種文化活動,創造出更好的生活文化新產品,使優秀的生活文化扎根農村和人民群眾,凝聚他們的思想能量、原動力和農民群眾的技術能力,將民族特色文化帶到世界各地。
五、激活農村文化資源
實現農村文化扶貧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全覆蓋,需要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門在公共領域的合作和共同努力,是統一和均等化農村社會公共現代文化服務的基礎,也是群眾獲得巨大收獲感和自我完善及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此外,應積極鼓勵對農村文化資源的專項獎勵,促進貧困地區農民傳統文化資源的崛起,以文化館作為重要的起點,激活農村人文文化專業服務的職能,繁榮發展農民的自律意識,吸引群眾參與一系列文化活動。繼承傳統文化,合理引導主流方向的重要核心地位,有機結合傳統節日和休閑時間,在節日中引導農村文化陣地的活躍性,系統地進行手工藝品等核心文化產業的培訓,豐富民間文化藝術展覽、文藝活動、技藝比賽等活動,講述農民的傳統文化故事,正確引導農民倡導自由與科學并重的意識,依靠科學方法全面發展文化產業。
六、完善激勵機制
文化館要確保專業人才隊伍選拔的穩定性,特別是在文化館核心業務專業培訓和人文文化活動時,應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以擴大志愿者及文化工作者的隊伍,為其提供基本的保障,積極培養農村文化的核心支柱產業,激勵藝術家們發揮帶頭作用,持續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牢牢占據群眾精神人文的主體地位,獎勵農村文化陣地建設中的高端人才和農村基層文化群眾做出的杰出貢獻,以個人獎勵和集體榮譽標識來支持人才激勵機制,使優秀文化人才隊伍可以專注于農村文化陣地的建設工作。
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扶貧工作中,打造農村文化陣地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紐帶、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推動力量、是農村經濟發展邁向更高臺階的社會需求、是促進區域文化和民族精神全面協調發展的支柱,文化扶貧工作定會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中發揮出其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秋陽.打造農村文化陣地豐富村民文化生活[J].村委主任,2012(03):17.
[2]許曉紅.文化扶貧中的文化館站建設[J].民族音樂,2018(01):69-70.
[3]王鐵軍.對基于文化精準扶貧下公共圖書館建設探討[J].蘭臺內外,2020,(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