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大批農業人口涌入城市,農業勞動人口不足以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勞動力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除此之外,目前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大多僅適用于平原地區,其應用受到地域的很大制約,農機化新技術在高原、山地等地推廣和應用困難。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必須加強農業機械化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一、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現狀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現狀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不足。農業基層推廣和實施對資金要求較高,存在推廣經費不足或其他方面的影響,導致后續工作得不到落實的現象。部分農戶自身專業能力有限,在實施中缺少對應的技術指導和幫助,導致后續管理問題增多。在區域推廣中,應開展培訓計劃,但部分區域忽視了該項工作的重要性,使資金無法落實,需要農戶自己出資,增加了矛盾,導致工作開展難度提升。其次是推廣方式死板。在農業基層技術方案落實中,必須具備完善的技術形式,先進的農業技術形式有引導性作用。在整個過程中依據行政手段進行管理,此類方式能讓農業技術推廣的對應工作更加規范和標準。
二、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創新策略
1、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投入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創新策略之一是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投入。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投入是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為此還應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根據產業結構調整,對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及體制機制進行創新。具體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明確農業推廣機構的職責,針對經營實體的興辦,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同時還應推行合理的運行機制,包括一站兩制、股份制等,充分調動自我發展的動力;政府應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提供財政支持,可以通過設立專項基金等方式,保證充足的資金;依據各地區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建設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試點,拓展農業技術推廣渠道,在此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農技人員的優勢。為了充分調動農技人員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應實施經濟報酬機制,根據農技推廣效果,給予農技人員相應的報酬。
2、開展針對性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創新策略之二是開展針對性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為了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效果,應提出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具有針對性,獲得良好的實踐效果。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開展之前,還應對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調查,包括農業發展情況、資源現狀等,并對農業發展趨勢進行全面預測,然后提出適宜的、先進的農業技術,加大對農業技術的推廣力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引導農民積極地參與,尊重其選擇權和參與權,由農民自由選擇農業技術、農業品種。
3、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創新策略之三是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業技術的推廣存在著一定的專業性,因此對于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引起各部門的重視。以目前的農業技術發展情況來看,基層的農業基礎設施相對來說已經落后于大部分的農業基礎設施的完善配備,并且多數傳統的專業設備和專業儀器無法滿足全新農業技術的實際需求,對于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工作需要馬上進行。首先需要以實際基礎能力為發展前提,爭取到更多的投資運用到設備的購入環節當中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環節,只有基礎設施得到了完善才能保證農業技術推廣的順利完成。
4、融合發展理念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創新策略之四是融合發展理念。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理念基礎之上建立一個農機技術推廣模式,以農業技術發展需求作為出發點,深入分析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在農機技術推廣理念下大力推廣現代農業技術。相關主管部門需要對農民開展技術培訓,一方面為其傳導理念,另一方面做好趨勢分析工作,幫助農民建立一個良好的農業生產計劃。
5、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加強基層農技隊伍建設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創新策略之五是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力度,加強基層農技隊伍建設。各級政府應重視農業工作,重視農業工作隊伍建設,加大對農業工作的資金扶持,支持各農服中心進行相關的農業試驗、技術推廣等工作,同時保障農業工作者利益,提高農業工作隊伍整體建設水平。
6、有效落實農業發展觀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創新策略之六是有效落實農業發展觀。根據我國農業發展目標的指示,應加快實現機械化生產,科學有效的進行種植。我國國土面積比較廣,各個地區的農業水平和生產方式也不盡相同,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從農民的角度出發,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農機技術的推廣,讓農民感受到機械化生產相比于傳統生產方式所帶來的好處。
總之,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要加強對農機技術的宣傳工作,一方面要提高宣傳人員的專業素質,另一方面宣傳人員要對農機技術的作用有一個充分的認識,農機技術可以有效的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對農村人口結構進行優化。
(作者單位:475400河南省太康縣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