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摘 要: 工程車作為地鐵車輛段關鍵設備之一,主要是用來場段調車、正線施工、救援等的一類專用車輛。本文主要介紹了地鐵工程車運維模式的分析與探討,并著重研究了維駕管理、維護界面劃分等方面事項,系統的提出了各模式選擇的原則及優化建議,為各地鐵單位工程車的運維管理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 工程車;運維模式;維駕管理;維護界面劃分
地鐵工程車是保證地鐵安全運營不可缺少的關鍵設備,它承擔著調車、緊急救援、網軌檢測等重要的任務。本文將從工程車駕駛及維護的管理方式及崗位融合、專用工程車的維護界面劃分及工程車日常維護及深度維修模式這三方面著手,探索優化地鐵工程車的運維模式。
1 工程車駕駛及維護的管理方式及崗位融合的探究
1.1 運作方式的分類
經調研,目前行業內工程車駕駛和維護的運作方式主要分為如下幾種:一是按專業劃分,進行區分管理。該模式通常是由設備車間負責工程車的維護,乘務專業或車場專業負責車輛的駕駛運用,如上海地鐵、蘇州地鐵、福州地鐵、南昌地鐵、成都地鐵等;二是專業整合,實現人車統一化管理。該模式通常是駕駛人員與維修人員統一歸屬同一車間管轄,實現運用及管理上的統一化。這種方式行業內一般多由設備車間或工程車車間統一管理,如廣州地鐵、深圳地鐵、蘭州地鐵、沈陽地鐵、西安地鐵等;三是運管修一體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管理及“一專多能”的深度融合,作業人員既懂駕駛又能維修,可極大節約人力成本,如長沙地鐵、廈門地鐵、國鐵等。
1.2 各運作模式的優劣對比分析
以上幾種模式在行業內都有運用,具體模式的選擇應與線路構架及人員配備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1)第一種區分管理模式,優點在于專業化,精細化,分工明確,缺點在于運維接口較多,運作流程較為繁雜,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屬于最傳統化的模式;
(2)第二種統一管理模式,相比傳統模式優點在于可有效提升運用與管理效率,既實現集約化管理,又基本保留了傳統模式的優勢,預計也是未來的改革發展趨勢;
(3)第三種運管修一體化模式,雖然在人員利用效率上有顯著提升,但對一線作業人員的技能要求及技術管理人員的要求非常高,目前行業內只有少數地鐵單位有所嘗試,且實行時間不長,實際效果及問題需進一步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各層級人員包括管理、技術與一線作業人員的技術技能融合是難點,考慮到大部分單位又都在實行雙證司機模式,故技術融合及安全風險卡控將會時第三種模式運行的重中之重。
綜上,從區分管理模式到統一管理模式的轉變,是較多成熟地鐵單位探索優化工程車運作管理的良好途徑,同時也只有在統一管理模式運作足夠成熟及崗位融合足夠深入后,再逐步過渡到運管修一體化模式方為較為穩健的選擇。
2 工程車的維護界面劃分的探究
2.1 維護界面問題的緣由
一般地鐵工程車種類包括內燃機車、平板車、接觸網作業車、網軌檢測車、鋼軌打磨車等,而專用工程車如接觸網作業車、網軌檢測車、鋼軌打磨車等是專門用來做網檢、軌檢或打磨等某項特殊作業。一般根據專業職責劃分,內燃機車及平板車的維護檢修不存在界面問題,行業內一般是歸屬車輛部門;而專用工程車因涉及專用設備或部件,運用需求也一般是工務部門,所以專用工程車的維護界面的劃分探討也應運而生。
2.2 維護界面劃分的分類
經調研,目前行業內專用工程車維護界面的劃分方式主要分為如下幾種:一是所有工程車輛的維護保養基本都劃分至車輛部門,工務部門只負責使用,如長沙地鐵、貴陽地鐵、蘇州地鐵等;二是按專業劃分,“誰使用誰維護”的原則,車輛主體的維護由車輛部門負責,車載專用設備的維護由使用部門負責。如鋼軌打磨車的打磨系統由軌道專業負責,網軌檢測車的檢測裝置由接觸網專業負責,車輛的走行動力系統由車輛部門負責,采用這種劃分方式的單位如南昌地鐵、福州地鐵、深圳地鐵、南京地鐵、西安地鐵等;三是專用工程車的維護保養均劃分至使用需求部門,內燃機車及平板車的維護保養由車輛部門負責,如上海地鐵等。
2.3 劃分模式的選擇分析
以上幾種模式的劃分再行業內都有運用,也各有利弊。就目前看,采用第二種劃分方式的占半數以上的比例,但劃分細節上卻各有差異,這種按專業劃分的方式有利于部件精細化維護管理,但值得注意的是界面接口須劃清劃細,否則很容易導致界面接口部件的失修。另外的兩種劃分方式,考慮到專業局限性,大部分單位目前都采用委外維護的方式進行。
3 工程車的日常維護及深度維修模式的探究
3.1 工程車檢修體系的演變
地鐵工程車的維護保養,實行“預防為主,養修并重”的原則,實行以檢查保養為基礎、項目修理和計劃性修理相結合的檢修制度。在起初,基本是參考大鐵工程車輛的維護體系以及地鐵行業的固有特點,基本采用一級保養(周期30天)、二級保養(周期60天)及輔修、定修的方式,直至目前仍有部分地鐵單位沿用該種模式。但隨著地鐵線網的不斷壯大,地鐵工程車施工作業量也不斷增加,為保證作業安全,提高效率,大部分地鐵單位對工程車的檢修體系做了調整,基本變成了由月檢、半年檢、年檢為支撐、故障修、專項修、架大修為輔佐的工程車輛維修體系。調整后的檢修體系較之前,檢修頻率有所提升,檢修深度也更系統。
3.2 檢修體系的展望
但目前,筆者認為以上的定期檢修模式仍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部件可能造成過渡修、車輛可利用率不高等,故認為以各系統部件的壽命周期及使用狀態為基礎,通過部件故障造成的影響程度、故障率等大數據,適當確定檢查周期而開展檢修,是值得嘗試和探索的一個方向和課題。探索優化既能保證車輛安全及穩定性,又能降低維護成本的檢修體系,也是所有工程車技術管理者的前進方向。
4 結語
隨著地鐵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創新,車輛運用可靠性、安全性等要求不斷提高,檢修體系的精細化管理要求不斷提高,從實際情況出發,總結提煉出適用于自身的地鐵工程車的運用管理及維修模式,為地鐵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新艷.西安地鐵2號線工程車管理分析.
[2]陳洪.地鐵工程車檢修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