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蔬菜農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導食尚健康,注重有品味的有機生活,讓生態蔬菜更加獲得消費者的認可與喜愛。為此促進云南省當地的農業發展,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我們必須注重推廣應用生態農業,在蔬菜種植中加入有機蔬菜種植模式,這樣不僅可以讓農民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能保護好當地生態環境,從長遠的角度保證云南蔬菜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云南省地區蔬菜種植業的發展情況
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部,當地居住著許多少數民族,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云南省境內的地理環境相對復雜,不僅存在丘陵區域,也存在大量高原山區,溫暖的氣候環境也讓當地孕育出了多樣的植物種類。在云南省的蔬菜種植業之中,復雜多樣的氣候與地貌特點,讓云南蔬菜種植只能向小型化發展,地形限制了在同一地點的蔬菜種植面積,無法開展大面積的種植。這一問題就大大影響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為了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云南省提出了注重高原特色蔬菜產業發展的戰略方針。
從單種類蔬菜的種植面積以及產量上來看,云南省蔬菜種植面積與產量都低于其他省份,但是整個蔬菜產業的蔬菜種植面積還是相當可觀的。有調查表明,云南省當地的蔬菜種植面積可達100萬hm2,年均蔬菜產量可達2500萬t,其總產值達到了490億元人民幣。而云南省內常用耕地面積將近460萬hm2,而蔬菜種植面積就占據了常用耕地面積的21.74%,由此可見其種植面積較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地單位面積產值較低,在近5年的相關調查中發現,云南省蔬菜的單位面積產值僅在3000~4000元之間。由于云南省是我國重要的生態環境保護區,為了避免破壞當地生態環境,在不能擴大蔬菜種植面積的前提下,想要提高當地菜農的經濟收入,就要注重引入有機蔬菜種植模式以及相應的生態農業技術,這不僅可以提升蔬菜的價值,也能減少蔬菜種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拿目前在云南省蔬菜種植中應用的自動化灌溉技術,該技術大大提升了蔬菜種植的利用率,與以往的灌溉模式相比,自動化灌溉系統讓水資源利用率提升了80%,同時也讓蔬菜產量提升了25%~40%。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也提高了蔬菜種植中的施肥科學性,這解決了以往盲目施肥破壞土壤環境的問題,從而體現出了生態農業技術的積極效果。
二、有機蔬菜種植模式的加入
1、注重選擇蔬菜種植基地
加入有機蔬菜種植模式,首先要符合國家提出的有機食品規定,根據云南省當地的自然環境,選擇適合高原地區生長的蔬菜品種,這樣有利于蔬菜更好的適應當地種植環境,進而讓蔬菜獲得較好的生長狀態,這對蔬菜產量、品質以及種植工作開展難度都有積極的影響。在建設種植基地時,應該保證田地的規范性,同時要保證種植有機蔬菜的區域內不能有其他種類蔬菜,再對有機蔬菜種植區域與非有機蔬菜區域進行隔離區分,避免對有機蔬菜的種植造成影響。另外,如果需要轉換原本的種植模式,需要認識到傳統蔬菜種植模式向有機蔬菜種植模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加強相關設施的建設,這樣才能為有機蔬菜種植的開展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經過1~2年的前期建設,就能讓有機蔬菜的生產更加規范。而政府相關部門要做好對有機蔬菜的品質檢測,必須經過相關的認證才能標注有機蔬菜的標識。
2、有機培育肥的應用
在有機蔬菜種植之中,水肥管理至關重要,有機蔬菜種植應以綠肥及農家肥為主,綠肥中的固氮作用較強,可以提升土壤的氮素含量,同時也能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質,這對有機蔬菜的生長是十分有利的。根據有機屬蔬菜的實際生長情況,以專業技術指導為依據,合理使用復合肥,這樣就能最大限度的滿足蔬菜的養分需求,通常情況下,有機蔬菜種植的有機肥施用量應控制在4000kg/畝左右,在此基礎上適量增加復合肥、尿素肥。另外,在進行施肥時,同步進行耕地除草工作,可以避免雜草與蔬菜搶奪養分資源,這樣有利于蔬菜的健康生長。在進行有機蔬菜種植時,必須避免蔬菜連作,在同一塊種植區域不能連續種植兩次以上的同種蔬菜,這樣有利于減少病蟲害的傳播,降低蔬菜病蟲害的防治難度。
三、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
在有機蔬菜種植模式下,推廣應用相應的生態農業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蔬菜的產量與質量。下面就來具體介紹一下,生態農業技術中一些主要技術的應用要點。
1、優良蔬菜品種的選擇
在種植有機蔬菜前,種植人員要將選好的蔬菜種植場地進行土壤翻整,保證土壤的翻耕深度在20~25cm之間,避免土壤中摻雜石塊、植物殘株等雜物,這樣就能讓蔬菜的根系更好的生長發育。根據種植場地的實際情況,選取適合生長的優良蔬菜品種。需要注意的是,有機蔬菜種植場地應該遠離存在環境污染的區域,保證種植區域內空氣的良好質量。根據云南省當地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病蟲害的種類,選擇具有良好抗病能力的改良型蔬菜品種,這樣就能讓蔬菜產量與品質不易受到病蟲害的負面影響,這也大大降低了病蟲害的防治難度。
2、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在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依然會遇到病蟲害,為了避免出現農藥殘留問題,在防治病蟲害的工作中,必須注意農藥使用的科學規范性,用低毒、低殘留的新型農藥替代原本的農藥。與此同時,根據常見蔬菜害蟲的生物習性,引入滅蟲燈、黃色粘板、銀色反光地膜等措施,對蔬菜害蟲進行物理防治;加入生物制劑實現對病蟲害的防治,也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同時避免對有機蔬菜品質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的促進云南地區的農業發展,必須注重傳統農業與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的結合,確保有機蔬菜種植模式以及生態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這樣才能實現美麗鄉村建設,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這也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途徑。
(作者單位:676205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文龍鎮農業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