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也不例外,農業經濟在我國的總體經濟當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其組成了我國經濟的基礎,而且農業經濟也是保障我國社會能夠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組成。我國在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控自己是一個農業大國。
一、我國發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優勢
首先是我國擁有多樣的農業資源。我國國土貫穿南北,各個地區的環境條件都存在差異,南北之間氣候差異更是懸殊,這孕育了我國種類多樣的農業資源。多樣化的農業資源可以更好地滿足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要求,在各個地區都可以找到具備地方特色的綠色農業發展模式,保障我國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快速發展。其次是我國國情和政策。一方面,我國非常重視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發展,在各個地區建立了大量綠色農業實驗點,也在不斷加大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研究的投入,正在努力建設一個完整的綠色農業產業體系。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工業化發展和傳統的農業發展模式局限,農業環境污染問題頻發,農業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因此我國對于環境保護問題越來越重視,為綠色農業的發展在基礎建設和政策上都有一定的傾斜,為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提供了很多便利。
二、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現狀
首先是推廣模式缺乏主動性。一方面,綠色農業技術推廣的渠道、方法相對落后,仍以傳統中的下鄉指導、定期教育為主要形式,不但很難及時、深入地解決農業生產者在技術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技術推廣的惠及范圍;另一方面,許多農業生產者尤其是個體農戶并未對“綠色農業”“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等概念形成正確認知與主觀重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技術推廣的滲透效果,經常導致推廣活動流于形式。其次是推廣效果缺乏長期性。結合行業經驗來看,我國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活動在時間上具有一定限制特點,即多在國家或地方農業政策發布期間“適時而動”,缺乏較強的持續性。這樣一來,隨著“推廣潮”“下鄉潮”的退卻,相關部門、專業組織對綠色農業技術推廣的關注程度與支持力度也逐漸降低,不利于推廣活動的長效化實行。
三、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的途徑
1、專門培養人才提高專業性
新時期以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受市場經濟規律影響,第二、第三產業在我國經濟增長過程中不斷發揮作用。因此,人們對第二、第三產業知識技術更加重視,忽略第一產業在我國發揮的經濟支柱作用,不重視相關人才培養。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研究與推廣過程中,人才缺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面對我國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農業生產不能只依靠以往經驗方法,而應不斷學習新知識與新技術,以此推動我國農業發展。為保證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得到研究與推廣,必須針對生產需求與市場需求進行專門人才培養。首先,應幫助已經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轉變生產思想,獲得新的生產知識。可以在農業生產聚集地區,由當地村委會或負責組織帶頭,聘請具有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專業人員進行實地指導,幫助當地農業生產者獲得生產知識,在勞動過程中更好地應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其次,應從高校入手,鼓勵學生學習農業相關知識,對農業專業特別是綠色種植相關專業加大教育投資力度,吸引高素質的青年人學習綠色農業生產技術,在知識層面上加強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研究,提高我國農業生產人員專業性。
2、發展技術
目前來說,綠色農業技術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作為一項剛剛起步的新技術,其仍舊有很多不成熟之處。因此導致的失敗案例使得很多原本有想法的農民對其望而卻步。針對這一點,對于其技術的發展還應進行大量投入,總結失敗和成功的經驗,結合同農作物以及不同地區的環境,針對性地研究適合其應用的技術。
3、完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機制
目前來看,我國現行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機制、渠道較為單一,技術實際推廣力度與輻射范圍較小,部分農戶沒有對各項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加以充分接觸、了解。因此需要及早對現行技術推廣機制進行完善,例如合理應用信息化技術,在各類網絡社交平臺、政府線上門戶網站等渠道宣傳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構建多元化技術宣傳渠道。同時也需要各級地方政府結合該區域農業經濟實際發展情況與資源配置,重點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如規劃綠色農業生產園區、切換集約化農業生產模式等等,切實加大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基層推廣力度,使得農戶對各項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價值、經濟效益有所深入了解。
總而言之,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農村產業結構還需進一步完善,要促進我國農村綠色農業發展,需要加大政策扶持,擴大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宣傳,加強農村地區技術人才培養,加強社會資源與農村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綠色農業發展,提高農村地區經濟水平。
(作者單位:475400河南省太康縣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