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谷子,起源于我國河北,迄今已有8700年的栽培歷史,我國是世界第一大谷子主產國,占全世界產量的80%。建國初期我國谷子種植面積達1.48億畝,在全國23個省區均有大面積種植,此后面積逐漸減少,目前,年種植面積約2000萬畝,總產量150萬噸,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內蒙古、陜西、遼寧、河南、山東、黑龍江、甘肅和吉林等10個省區,其中河北、山西、內蒙古三省超過70%。
一、 朝陽市谷子產業發展取得成效
1、谷子品種選育不斷加強
成功改造了朝陽傳統優質黃金苗,重點利用黃金苗、紅谷子、8311、晉谷21等傳統優質米的后代進行早代篩選。開展院地合作,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等高校合作,建設朝陽谷子育種研發基地,培育適合朝陽地區氣候條件和栽培水平的朝陽自主品牌谷子品種。
2、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發展
出臺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培育、打造了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在產業內發揮領軍作用。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協會作為載體,在主體建設、產業規模、產品品質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各自作用,不斷推動朝陽小米品牌的發展。鼓勵企業發展精深加工,研制以小米為原料、老少皆宜的有機食品、休閑食品、營養保健食品。
3、品牌建設宣傳不斷推廣
加強朝陽小米的對外宣傳力度,通過召開朝陽小米推介會,參加農博會、交易會以及朝陽市內各種會議等平臺,宣傳促銷名優小米產品;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支持建立網絡銷售平臺,扶持以朝陽小米為主的雜糧電商企業,實現生產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由“面對面”到“鍵對鍵”的轉變,使銷售渠道更加直接、便捷。
4、產品質量控制不斷加強
規范使用“朝陽小米”國家地理標志,健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產地準出、產地準入、質量追溯、退市銷毀制度,對產品實施安全分級管理,探索建立谷子生產標準體系。以生產經營企業為單位,對種子培育、春耕播種、田間管理及收貨、加工、包裝全過程記錄,通過信息平臺形成企業二維碼,真正達到追根溯源的目的。
二、朝陽小米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產品銷售渠道相對單一
朝陽的小米生產企業市場意識差、市場開拓能力不足,例如這次全國谷子產業大會,國內外業內客商云集,但是沒有一家朝陽的生產企業或經銷商參加。獲取市場信息的渠道單一,仍以傳統的銷售方式為主,大多數在家等商銷售,對谷子市場形勢缺乏準確的預判,容易出現“跟風”、“盲目”種植現象,難以推動朝陽小米走向全國。
2、規模化發展相對滯后
當前朝陽谷子生產缺少統一的組織和管理,多數均以鄉村為經營范圍,小米產業依賴于獨具的地域特征,以單個分散的農戶經營,直接導致產業規?;。瑯藴驶潭鹊?,小米質量較難穩定,無論是在地域上還是在產業鏈環節上,難以形成組團出擊,抱團聯合,集中打響的格局。
3、產銷銜接不夠緊密
以小米產品的深加工發展緩慢,小米產品以出售原糧為主,同質化問題嚴重,相關的龍頭企業市場開拓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弱,缺乏深度和廣度的開發利用,造成效益流失和資源浪費,導致生產與加工、產品與市場銜接不緊密,產業發展難以實現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
三、朝陽市谷子產業發展建議
1、政府推動是產業發展的關鍵
目前全國谷子產業發展較好的山西、延安、敖漢等地,都是政府統一規劃、推動谷子產業發展。如內蒙古敖漢在獲得“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和生態環境“全球500佳”品牌后,立即趁熱打鐵召開“世界小米大會”, 與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召開“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情況交流座談會”,舉辦“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攝影作品展”和以粟黍等綠色雜糧為代表的“敖漢旗農業地工產品展”,強力推動宣傳;山西省連續多年舉辦“全國小米產業發展大會”,已經在國內外科研單位、種植基地、加工企業、采購商中間形成廣泛影響。
2、育種研發支撐是產業發展保障
糧食產業的發展,培育和推廣優質品種是關鍵。山西有以“晉谷21” 為代表的沁州黃、河北有“冀谷”“張雜谷”系列、內蒙有以“敖谷一號” 為代表的敖漢小米,同時敖漢本土已經搜集到谷子品種92個,有4個谷子品種搭載天宮2號進入太空選育。反觀朝陽,種植品種以“赤谷4”“紅谷子”“黃金谷”為主,河北、山西、內蒙古等都在種植,這種朝陽乃至遼寧沒有自己地方特色谷子品種的現狀,導致難以形成自己的優勢地方品牌。
3、市場宣傳推廣是產業持續發展的核心
如山西省沁州黃之所以名聞天下,是因為山西省連續多年舉辦“全國小米產業發展大會”,是企業主導、政府扶持,國內外科研單位、種植基地大戶、加工企業、采購商每年都積極主動自費參加大會,了解產業行情、市場動態、尋求合作機會,會上會下同行之間交流非常熱烈,與會者確實帶著目的來而且有所收獲。而朝陽小米品質雖好,但是缺乏有效地市場宣傳和推廣,影響了產業的發展壯大。
4、充分挖掘歷史文化是產業發展的動力
目前業界公認各地小米主要品種之間,品質和營養成分并沒有太大的差別,關鍵在誰能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結合的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和購買欲,打造獨具特色的地方品牌。如山西沁州黃依據民間流傳的諺話:“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換沁州黃”,詩人陸石“太行觀燕舞,汾水聽嚶聲,糧買沁州黃,酒沽杏花村”的詩句打造貢米文化;延安利用紅色旅游資源打造紅色小米;敖漢利用世界農業文化遺產打造世界小米起源文化,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內涵。
(作者單位:122000 遼寧省朝陽市農業產業化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