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瑞 張華 千彭乃木
生態放養蛋雞產品受到現代人們喜愛,但因規模小、產量低、效益差影響養殖戶積極性,不符合新農村建設要求。本文通過集成近年來的草雞放養科技研究成果,在合作社中進行示范與推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林地生態放養蛋雞是傳統養殖和現代養殖的結合產物,如何克服產蛋低、疾病多是研究的重點,生產優質高效無公害產品是研究的目的。瑞安市馬嶼家禽實驗場在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多年研究,確定了引進適宜當地放養的優質高效土雞品種,研制中草藥添加劑核心配方防病治病,成功研究遞增三級輪牧制度防止放養草雞密度過大,并成功研究生產無抗富硒雞蛋保健產品增加效益。現將相關科技研究成果和取得的效益作簡單介紹,供同行參考。
一、林地生態放養蛋雞存在問題
1、飼養密度過大。目前,瑞安市蛋雞放養規模和數量在不斷增加,生態養雞多為山坡(竹林、果園)散養。項目實施前,草雞放養密度過大,導致禿山禿嶺,糞污垃圾遍地,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2、飼養管理落后。養殖戶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接受科學飼養管理技術能力差,不重視科學防疫和疾病防治,飼養方法簡單、飼料單一,任意喂料,夏天不降溫,冬天不保暖。直接影響蛋雞成活率和產蛋率。
3、經濟效益低下。一是放養雞品種差,產蛋率低;二是任意購買雞苗防疫消毒無法保障,雛雞成活率低;三是飼料配方不合理,飼料報酬低;四是雞蛋產品質量難保證,價格低。總之,因諸多原因,導致生產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經濟回報率不佳等問題。
二、林地生態放養蛋雞成果推廣
1、推廣優良品種和輪牧制度
林地放養蛋雞以放牧為主,應當選擇適宜放牧、抗病力強的土雞或土雜雞等地方優良品種,為此,我們引進仙居雞、雁蕩麻雞和農大3號蛋雞等進行適應性試驗和生產性能測定。通過試驗確定,仙居雞、雁蕩麻雞為本省地方土雞非常適合在瑞安市養殖,品種耐粗飼,抗病力強,且肉質鮮美、蛋品香濃、價格高、利潤大,應作為果園放養的首選品種。經試驗測定農大3號為節糧型蛋雞,以籠養為好。
目前,家禽放養碰到最大的問題是放養場地植被因不堪家禽運動采食重負,植被完全破壞,采食青綠植物成為家禽的天方夜譚。為此,我們設計出一種切合實際的新的輪牧制度(稱作遞增三級輪牧制度),即將放牧場地先分割成三塊,以雞舍為中心,靠近雞舍的為一級放牧場地(再分成二塊)、依次為二級放牧場地(再分成四塊)、最后為三級放牧場地(再分成八塊)。根據飼養家禽的品種、數量等在二和三級放牧場地種植牧草等青綠飼料,并根據牧草的生長情況在二和三級放牧場地進行循環輪牧,滿足家禽的生長發育和生產產品需要。
2、推廣中草藥飼料添加劑配方與開發富硒雞蛋
通過不斷創新研制,確定了中草藥飼料配方。選取優質中草藥,經粉碎機粉碎攪拌到飼料中,小雞細度在2毫米以下為宜,中雞以上在2.5毫米以下為宜。A、育雛雞期中草藥配方:每百斤飼料加1.5公斤中草藥,(山楂,麥芽,馬齒莧,大蒜素,南瓜子,骨碎補,桑葉,甘草,魚腥草,板藍根各150克),功效開胃,消化,抗球蟲,抗病毒,增強免疫力等。B、產蛋期中草藥配方:每百斤加3.25公斤中草藥,白花蛇葉草,板藍根,魚腥草,龍葵,黃柏,紫蘇梗,甘草,桔梗,大蒜素,女貞子,淫羊藿,杜仲,絞股藍各250克;功效,抗病毒,抗呼吸道感染,增強機體免疫,提高產蛋率。
生產富硒雞蛋,是富硒雞蛋研發的核心內容和最終目的。我們研究發現,使用酵母硒生產富硒蛋,在使用10天后,雞蛋中的硒含量即可達到穩定水平;與用亞硒酸鈉相比,能快速提高雞蛋中硒的沉積。根據檢測報告與實驗分析研究,采用添加富硒酵母0.3-0.6ppm,能使雞蛋中硒含量達到0.3-0.5mg/kg;符合富硒產品最佳標準。
3、雞場污水處理新工藝研究
近年來,隨著城鄉環境衛生建設需要,五水共治要求,放養雞設立的運動場上糞便和污水要求綜合利用或達標排放。為此,在規模放養雞場中推廣應用污水處理一體化設施和設備,雞糞發酵制成有機肥出售、污水無菌排放綜合利用。
三、放養蛋雞成果應用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增加。示范場應用科技成果后,雞場藥費支出減少80%,飼料利用率提高30%,產蛋率提高15%。因其保健產品無抗富硒雞蛋符合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在批發市場或超市里銷售深受市民喜愛,價格是普通草雞蛋的兩倍。本成果在合作社24家社員中推廣應用于3萬羽蛋雞,全年增加經濟效益25%,按正常價格每斤土雞蛋20元計算,新增純利潤500萬元。
2、生態效益明顯。林地果園(果桑園)是經濟林,林地果園養雞就是一種立體高效生態模式,如桑園地面空間大,又有桑樹遮陽,很適宜雞的活動和生長,不但能提高畝桑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而且形成良性生態循環。同時,建成污水處理一體化設施和設備,雞糞發酵制成有機肥出售、污水無菌排放綜合利用。
3、社會效益提高。通過成果應用,生產的雞蛋各項指標均符合NY5039標準要求。雞蛋產品2019年獲溫州綠色農業博覽會優質產品優質獎;其注冊的馬嶼牌商標為瑞安市名牌商標稱號。同時,雞糞和污水經處理并綜合利用后,保護了周邊環境,促進了社會和諧和新農村建設。
(作者單位:1.325200浙江省瑞安市畜產品安全監測站;2.325200浙江省瑞安市馬嶼山地家禽實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