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杰
綠豆屬喜溫作物,主要分布在印度、中國、泰國、菲律賓和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印度面積最大,其次是中國。綠豆是我國主要食用豆作物,分布廣。
綠豆在我國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生產面積、總產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綠豆品種的改良,綠豆生產突飛猛進,1993年全面綠豆種植面積達94.3萬hm2,總產達到72.9萬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的綠豆生產得到進一步的發展,2002年種植面積達97.1萬hm2,總產達到119.0萬噸,由于價格因素,到2010年我國的綠豆面積為74.2萬hm2,總產達到95.4萬噸。
1966年以前,我國綠豆的出口量占世界第一位,僅安徽明光綠豆出口量即達5000噸以上。特別是以綠豆為原料加工制成的龍口粉絲,更是譽滿全球,暢銷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還有安徽的“明綠液”,廣州的“綠豆糕”等都陸續進入國際市場。總之。綠豆的聲譽很高,馳名南北,載謄海外,是我國重要的出口農副產品之一。
改革開放后,“明綠”生產和發展受到國家農部、省農業廳等部門的重視和支持,通過我市農業科技人員多年努力,撥專款建立新品種選育基地和明綠生產基地,從地方品種中選育出“明綠(系)一號”優良品種,1981年獲安徽省頒發的科技成果四等獎,1983年由省品種審定委員會正式命名。明光綠豆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名、特、優農產品展銷會,在曼谷“93年中國優質農產品及科技成果設備展覽會”上被評為金獎,1997年被認定為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現有明光市種子公司注冊“嘉禾風”牌明綠被認定為2001年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2004年成立了明光市明光綠豆協會,并以協會名義向國家工商局申報了“明光綠豆”證明商標。2009年2月國家商標總局正式簽發了“明光綠豆”商標注冊證。2016年“明光綠豆”成功申請了地方標志。
自2009年開始,明光市從全國各地陸續引進60多個綠豆新品種連續進行了多年的鑒定,從中篩選出適合明光地區種植的高產高抗專用品種中綠5號、中綠8號、冀綠7號、冀綠9號、蘇綠2號、蘇黑1號等。近三年中綠5號在明光市澗溪示范區種植面積超過1萬畝,每畝提高產量25kg,總增產250噸。注冊了“明光貢綠”、“明綠”、“明光綠豆”、“明澗”等商標。在“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下,市場不斷拓展,產業不斷做強做大。其中長城家庭農場生產的“明澗”牌綠豆已通過綠色食品認證,而且每年積極組織貨源參加上海、合肥等地名優農產品展覽,產品供不應求。明光市綠豆產業正逐步邁向生產專業化、規模化。
目前,明光市綠豆種植面積約3-5萬畝,主要種植的品種為中綠1號、中綠5號、冀綠7號和明光本土小品種,分布在我市的江淮分水嶺地區。全市十七個鄉、鎮、街道,綠豆核心產區包括:管店鎮、三界鎮、石壩鎮、澗溪鎮、蘇巷鎮、明東街道、明南街道、明西街道、明光街道等。
一、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
1、缺少高產優質品種。明光市的本土品種“明綠系一號”沒有專門進行系統保存,出現嚴重的混雜退化現象,產量和品質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市場競爭力下降;引進的新品種又難有“明綠系一號”的品質。
2、產量較低。目前我市的明綠單產普遍在75公斤/畝左右。
3、機械化程度低。綠豆收獲全靠手工采摘,采摘一畝綠豆大約需要3個勞動日,多數農民覺得種植綠豆不劃算,既沒有多大收益,又勞神費力。“明綠液”品質有下降的趨勢
“明綠系一號”的提純復壯、新品種的引進和選育、提高綠豆的生產水平、提高綠豆生產的機械化程度,降低綠豆的生產用工成本,提高綠豆的產量和品質,增加綠豆生產的經濟效益是迫切需要的。
二、項目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及關鍵技術
1、明光綠豆地方品種的征集
明光市綠豆種植歷史悠久,有很多農民長期種植的地方品種,具有品質好適應當地氣候特點,幾年來從農戶中征集十幾個地方品種,正在進行特征特性的考察,品質分析和產量的比較。進一步征集地方品種資源。
2、綠豆新品種的選育
明光綠豆經長期的種植,很多品種發生變異,導致純度低,通過選擇優良的變異單株,經株行、株系和品系比較試驗育成品種。
3、綠豆品種的比較試驗
從近年選育的綠豆材料中,選擇5-8個表現好的品系,安排一組品種比較試驗,從產量、品質和抗病性等方面進行綜合比較,從中選出優良的品系。
現有綠豆品種的提純復壯
明光市生產上應用的品種存在多、亂、雜的現象比較嚴重,特別是本縣栽培的當家品種“明綠系1號”的純度差,經多年種植發生了很多的變異和混雜,沒有經過提純復壯,嚴重的影響了綠豆的品質和產量,一致性差也影響了綠豆的銷售。通過提純復壯,提高品種的純度,提高綠豆的銷售的市場競爭力。
三、項目要解決的技術關鍵,包括難點、創新點
1、對現有生產上應用的綠豆栽培品種“明綠系1號”進行提純復壯,目前生產上應用的綠豆品種“明綠系1號”普遍存在混雜現象,嚴重影響綠豆的產量和品質,影響綠豆的銷售,用3-5年的時間把現有品種純度提高到95%以上。
2、明綠系列品種的選育。從“明綠系1號”等地方品種中選擇變異單株,采用系統育種的方法,從中選育出具有“明綠系1號”優良品質的高產品種,以替換當前生產上的混雜不純的品種。
3、研究綠豆省工節本高效的栽培技術。勞動力成本高,綠豆生產因播種、除草、采摘等各個生產環節都是人工進行,花工多,成本高,經濟效益不高,農民不愿種植,開展綠豆機械化播種、化學除草、機械化收獲等研究,節省綠豆的種植、除草、收獲等用工,降低成本,提高綠豆種植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民種植綠豆的積極性,振興明光的產業。
4、難點
①短期內提純“明綠系1號”,生產出一定量的原種應用于生產;
②選育出具有“明綠系1號”的優良品質,產量高適應明光氣候特點的綠豆新品種;
③研究出綠豆生產配套的省工節本機械化栽培模式。
5、創新點
①適應明光生態條件的優質高產綠豆新品種選育。
②綠豆生產配套的省工節本機械化栽培模式。
③預期取得的標志性成果
6、技術創新成果、經濟社會效益、可考核的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等
①征集完成明光市的地方綠豆種質資源,建立綠豆種質資源庫。
②“明綠系1號”的提純,經2-3年的努力,使“明綠系1號”的純度達到95%,并生產品出一定量的原種,給全縣的綠豆品種更新換代一次。使綠豆的產量提高10%-20%。
③育成1-2個綠豆新品種通過安徽省種子協會認定。
④開展綠豆機械化播種、化學除草、機械化收獲等研究,節省綠豆的種植、除草、收獲等用工,達到畝節省用工5-6個,節約用工成本500-600元。
(作者單位:239461安徽省明光市澗溪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