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培華
鄒平市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穩步推進,該項工作始于2006年開始實施的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目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穩定在85%以上,但是,在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進一步采取綜合措施,以便加快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
鄒平是農業大市,也是果蔬大市,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在我市穩步推進,該項工作的開展始于2006年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實施,經過連續多年的宣傳、培訓、示范、技術推廣等,已經使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成為了我們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一項常規工作,也成了絕大部分種田人的首選科學施肥之策,雖然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的最有效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已穩定在85%以上。但是,目前我市肥料施用量過高、施肥不均衡現象仍然突出,存在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施肥結構不平衡等問題。因此,要加快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下面就我市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存在的困難及對策進行分析。
一、我市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采取的措施、取得進展及成效
1、連續實施化肥減量增效示范項目
自2006年以來,一直連續10年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2016年開始實施化肥減量增效示范項目,化肥減量增效項目是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延伸和完善,每年通過取土、化驗、試驗示范、技術培訓、下發明白紙等措施,穩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推廣。
2、繼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目前,我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已達85%以上,有力地推動了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每年都對我市主要農作物,比如小麥、玉米等及時發布施肥配方,及時指導群眾科學施肥全面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
3、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我市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起始于2017年,目前我市有糧食作物(小麥、玉米)、果樹、蔬菜、中藥材和花卉等應用面積達8.5萬畝,水肥一體化技術節肥20-30%,節水30-40%,有利地推進了化肥減量增效工作。
4、積極宣傳增施有機肥技術
通過宣傳、培訓、技術指導等綜合措施,積極推廣增施有機肥技術,已達到減少化肥用量的科學施肥技術,主要是在蔬菜、果樹上應用,我們也在糧食作物上積極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
5、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
我市糧食作物小麥和玉米,常年穩定在80萬畝以上,大面積增施有機肥不現實,只有推廣農作物秸稈還田技術,才能使我們的耕地保持土壤有機質不斷增加,地力不斷提升,這是糧食穩產增產的前提條件,我市小麥、玉米秸稈還田率均在96%以上。
6、土地流轉和家庭農場經營模式推進了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
我市土地流轉面積54.6萬畝,占74.2%;我市50畝以上種植大戶情況是這樣的(農業保險投保明細信息):小麥1836戶,面積31.14萬畝;玉米1787戶,面積31.64萬畝。土地流轉和大戶經營有力的推進了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種植大戶對農業新技術渴望、易于接受并積極主動采用。
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存在的問題
1、群眾傳統施肥習慣難以改變,磷酸二銨在部分種田人心中仍然是“底肥寶”
雖然大部分農戶(家庭農場或合作社)經過每年的新型職業農民技術培訓等,已經逐步提高了種植戶的技術水平,通過積極采用包括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在內的先進農業技術,徹底轉變了絕大部分種植戶的傳統施肥習慣,已經使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已達85%以上。但是仍有部分年齡偏大、種田經驗不足、思想守舊的種植戶,還是底肥多年連續施用磷酸二銨,把磷酸二銨長期當成“底肥寶”,致使土壤養分失調,作物生長不正常,這種問題每年都遇到不少。農村散戶種田施肥大都很隨意,一般不講究化肥減量增效,這個問題會隨著土地流轉的加快和大戶種植的增加而逐步減少。磷酸二銨用作底肥的現象,在我市東部、北部部分農戶中應用比較普遍。傳統施肥習慣牢不可破,影響了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的開展。
2、過量施肥,施肥不平衡現象仍有存在
盲目施肥,過量施肥,仍有發生。在技術指導過程中,曾經遇到有一戶剛剛土地流轉的農戶,一季小麥共計施肥近150公斤,認為施肥多,就能產量高,這只是個別農戶。
3、秸稈還田技術不到位
尤其是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秸稈還田技術和小麥播種技術結合不好,造成小麥播種在玉米秸稈上,并且播后鎮壓不到位,土壤過度松軟,致使小麥正常不良,容易造成死苗、凍害等。
4、下鄉小販推廣不合格肥料
購買肥料,應該選擇大門店、信譽好的經銷商,但是有很多走街串巷肥料經銷商販,推廣夸大其詞的、萬能的肥料,有的群眾經不住虛假肥料宣傳的誘惑,積極購買施用,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5、連續多年施肥不科學,造成糾紛增多
有的農戶,連續多年甚至十余年,連續施用同一種肥料和相同的施肥方法,造成作物生長不良,導致不必要的糾紛,當然,使用了假肥料除外。比如,種植小麥底肥只是用40公斤磷酸二銨,小麥春季追肥前麥苗發黃,種植戶埋怨肥料經銷商肥料不合格,此類糾紛事件,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
6、水肥一體化應用很不普遍
水肥一體化技術在我市應用面積雖然達8.5萬畝,主要在小麥、玉米、蔬菜、果樹和花卉上,但是和全市耕地面積100余萬畝相比,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面積還是偏少、應用區域不大;群眾很多都有應用水肥一體化的積極性,我們收到很多群眾的咨詢電話,但缺乏政策、資金等支持,制約了我市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應用,我市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推廣,主要是靠農戶自籌資金解決。
三、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對策和建議
1、推廣精準施肥技術
確定區域氮、磷、鉀及中微肥的適宜用量、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并以工藝與市場研發區域配方肥料為技術載體,配套相應的施肥技術和農化服務,實現區域高產、優質、資源高效和環境保護的目的。
2、繼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測土配方施肥是根據農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選擇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補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從而達到提高作物產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目的。
3、推廣機械化深施肥技術
機械化深施肥技術主要是指使用農業機械在耕翻、播種和作物生長中期將化肥按農藝要求的種類、數量和化肥位置效應施于土壤表層以下一定的深度。主要包括深施底肥、深施種肥(也稱種肥同播)、深施追肥。機械化深施可以減少化肥損失,提高化肥利用率,節省成本,增加效益。
4、加快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施肥與灌溉結合在一起的農業新技術。它通過壓力管道系統與安裝在末級管道上的灌水器,將肥料溶液以較小流量均勻、準確地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層中的灌水施肥方法,可以把水和養分按照作物生長需求,定量、定時直接供給作物。其特點是能夠精確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顯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增產增效情況與傳統技術相比,蔬菜產量增加15%-22%,節水30%-35%,節肥40%-45%;水果增產10%-15%,節水40%,節肥30%。
5、推廣農家肥與化肥混合施用
有機肥種類多、肥源廣、易于積制、成本低、施用簡單,是發展優質、高效、低耗農業的一項重要技術。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養分含量比較齊全,肥效持久而穩定。堅持化肥與農家肥混合施用,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肥力;使遲效與速效肥料優勢互補;減少化肥的揮發與流失,增強保肥性能,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此外,也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質,并對減輕環境污染有顯著效果。
6、推廣使用秸稈腐熟劑完善秸稈還田技術
秸稈腐熟劑能使秸稈等有機廢棄物快速腐熟,使秸稈中所含的有機質及磷、鉀等元素成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并產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機質,減少化肥使用量,增強作物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質,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據了解,每畝還田秸稈200千克,可以少施20%的磷肥和鉀肥,即每畝少施2千克氯化鉀和5千克過磷酸鈣,每畝節省化肥投入15元。
7、搞好技術培訓和技術指導,加快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
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種田人的技術素質和能力,積極進行技術指導,有力推動化肥減量增效技術的推廣。
8、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杜絕假冒偽劣肥料坑農害農事件的發生
經過多年農資市場的監管整頓,銷售假冒偽劣農資的事件少了,但仍時有發生。尤其是肥料銷售,仍有不法肥料商販進村串戶,虛假宣傳肥料,對農戶加以利益誘惑,每年都有不少這類事件,為了減少該類事件發生,一方面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杜絕假冒偽劣肥料走進鄉村;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宣傳引導,廣大農田種植戶,購買農資時,首先要選擇信譽好經銷商,不要輕信進村串戶的不法商販的虛假宣傳。其次查看肥料標識是否齊全,同時要索要保存好發票,便于以后遇到特殊情況時及時維權。
(作者單位:256218山東省鄒平市西董街道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