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啟富
規模化養豬是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方向,規模化養殖可以保證豬肉品質的一致性,同時也能降低生豬養殖的管理難度,有提升豬肉產量與品質的積極效果。但是,隨著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豬群密度的增加,為豬類疫病的傳播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其中就包括對生豬養殖危害較嚴重的豬瘟。
一、豬瘟的危害性與發病特征
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豬群接觸到豬瘟病毒,就會發生豬瘟,豬瘟作為一種急性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同時,豬瘟的發病速度較快,病癥較急,病死率較高,如果不能及時加以控制,就會造成生豬大面積死亡。感染豬瘟的病豬個體,其體內的微循環血管壁會發生病變,全身會出現許多出血點,隨著病情的發展,多個內臟器官會發生壞死或梗死的現象。有調查表明,近年來,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讓豬瘟的發生率有逐年增長的趨勢,據統計,受到豬瘟影響導致生豬死亡的數量占全部死亡豬的30%以上,豬瘟病已經成為威脅產業發展的重要疫病,所以在規模化生豬養殖中,必須做好對豬瘟病的防控工作。
二、規模化豬場中豬瘟的流行規律
1、豬場內存在豬瘟野毒株
在對一些規模化豬場的調查中發現,許多規模化豬場內部環境中都存在有豬瘟的野病毒株,同時在豬群中也存在潛在的耐受豬群、亞臨床感染個體以及慢性感染個體,這都加大了豬瘟的發生幾率。與此同時,一些豬場受到養殖條件的限制,沒有做好豬場內部的衛生清潔及消毒處理工作,這都給豬瘟的傳播創造了良好的基礎,不能及時的清除豬群中的患病個體,就會讓病毒繼續傳播給其他健康的個體,讓豬瘟的傳播規模擴大。
2、接種疫苗時的接種質量難以保證
疫苗的接種是預防豬瘟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以往的豬瘟防控工作中,經常發現疫苗接種質量不合格的問題。由于規模化豬場的豬群規模較大,接種時間過于緊湊,接種疫苗時的操作不夠規范,疫苗劑量不足、注射部位不正確等問題,都嚴重影響了疫苗接種后的效果,甚至會出現接種失敗的情況,這都加大了豬瘟的感染幾率。
3、對經產母豬的疫苗接種存在遺漏
在對豬群進行疫苗接種時,妊娠期的母豬需要特殊對待,通常情況下,疫苗接種要在母豬配種前的15~20d進行,分娩后,仔豬到達20~25日齡后,再對經產母豬進行疫苗接種。對經產母豬的疫苗接種都需要在產房進行,但是,如果在此期間母豬如果發生流產或產仔數量較少,母豬可能就會撤離產房,如果沒有做好相應的記錄,疫苗接種工作就可能將這部分撤出產房的母豬遺漏,進而讓豬群內存在感染豬瘟的可能。
三、規模化豬場中豬瘟預防及控制措施
1、注重提高生豬飼養管理水平
在規模化生豬養殖工作中,養殖密度是影響疫病發生幾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養殖密度過大,就會加大疫病的傳播幾率,過高的養殖密度,也會讓生豬出現不良應激反應。在豬瘟的預防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對豬群養殖密度的控制,避免密度過高,同時還要確保豬舍內部的良好通風,保證豬舍內部良好的空氣質量,同時還要注意冬季的豬舍保暖工作,在夏季注意定時灑水通風降溫,定期對豬舍進行清潔消毒工作,這樣才能破壞病原菌的滋生環境。另外,在飼料管理方面,在飼料中添加抗應激類藥物,有利于提升豬群的抗應激能力,通過加入酶制劑、微生物制劑等方式,提高豬群生豬個體的機體免疫力,這有助于提高豬瘟疫病的預防效果。
2、保證疫苗的接種質量
在豬瘟防控工作之中,疫苗的接種是預防豬瘟的重要技術手段,保證疫苗的接種質量,有助于更好的提高豬群的抗病能力。當地政府部門應該做好對疫苗接種工作的有效監管,加強對疫苗市場的質量審查,避免劣質疫苗流入市場,對疫苗銷售商的營業資格進行審查,這樣就能讓疫苗市場更加規范,疫苗銷售商只有具備經營資格,掌握專業的疫苗運輸及保管知識,這樣才能避免出現疫苗保管不當引起的品質下降,保證疫苗的有效性。豬瘟疫苗的保存溫度必須控制在15℃以下,運輸時也要保證良好的冷藏條件,在接種疫苗時,必須嚴格遵照使用說明進行操作,同時保證接種流程的規范性。對剛出生的仔豬,必須做好超前免疫,接種前要考慮母豬的抗體影響以及仔豬的具體生長狀態。在母豬產后的20~25d,與仔豬一起進行疫苗接種;當仔豬生長至60日齡,應為仔豬安排第二次疫苗接種。保證接種質量,可以大幅提升仔豬早期生長階段的免疫效力。在接種疫苗時,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化的接種技術培訓,確保操作人員的專業性,對接種部位、深度以及疫苗使用劑量都能準確把握,這樣才能讓接種質量得到保障,避免出現接種失效的問題。另外,疫苗接種工作還要根據當地流行病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疫苗種類,再根據豬群的不同生長階段,規劃好接種順序。通常情況下,疫苗要對20~25日齡的仔豬進行接種,當仔豬生長至60~70日齡進行第二次接種;而母豬在配種前與分娩后20d都要進行一次疫苗接種;對種公豬應該進行每年2次的疫苗接種,疫苗接種時使用劑量應該根據生豬個體重量進行細微調整,但通常不會低于750個RID。如果當地有養殖場發生豬瘟疫病,其他養殖場對豬群的疫苗接種都必須使用豬瘟單聯苗加以預防。
3、做好對病豬的隔離與治療工作
如果豬群中發現存在患病的個體,應該立刻將病豬進行隔離,同時對病豬進行搶救性治療。通常情況下,仔豬如果染病,其抵抗能力較弱,自我恢復能力較弱,因此病死率較高。在治療時,可以用30%葡萄糖50mL及25萬IU/mL的卡那霉素2mL進行靜脈滴注,靜脈滴注的治療頻次為2次/d,同時加入地塞米松及雙氫克尿噻和抗生素聯合用藥的方式進行輔助治療,這樣有利于降低仔豬病死率。而對存在腹瀉癥狀的病豬個體,可使用5支左右(2mL/支)0.5%維生素C、地塞米松25mg及5%恩諾沙星10mL等藥物治療豬腹瀉,每天注射2次,這樣就能達到較好的緩解腹瀉癥狀的效果。
綜上所述,豬瘟作為一種傳染性較強、病死率較高的疾病,一旦在規模化養豬場中爆發,就會給養殖帶來重大經濟損失,為此在規模化豬場中必須做好對豬瘟的防控工作。
(作者單位:542710廣西賀州市富川縣古城鎮水產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