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慶潔

一、畜牧養殖動物疫病種類的基本概述
作為基層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業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肉類需求的持續增長,無論是養殖規模還是養殖數量,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與此同時各類疫病的發病率也在持續增加。就目前來看,常見的疫病種類有動物普通疾病、傳染類疾病以及寄生類疾病。
1、普通類動物疾病
畜牧業作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疫病的發生在增加養殖動物死亡率的同時,也給區域經濟造成了巨大損失,而作為常見疫病類型,普通類動物疾病分為三方面,即外科疾?。ㄖw損傷、眼病)、內科疾?。ㄏ到y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等)和產科疾?。y產、乳房疾病以及新生幼畜疾病)。其中與外科疾病相比,內科疾病的病種多且治療難度較大,而在普通類疾病中,危害性最大的是產科疾病。
2、傳染類動物疾病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畜牧養殖成為了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但隨著近年來疫病的高發率在阻礙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同時,加強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已經迫在眉睫。在養殖動物疫病中,傳染類疾病不僅具有極高的發病率,與此同時此類疫病的治愈率也極低,更嚴重者會在短時間內大面積傳播,給養殖戶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從某方面而言,不同的病原體其引發的傳染類疾病也不盡相同,且在傳播過程中直接傳播和間接傳播是其主要的傳播途徑。
3、寄生類動物疫病
在養殖過程中,寄生蟲是導致動物產生寄生類疫病的主要原因,經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寄生蟲有兩類,即外源性寄生蟲和內寄生蟲,常見的外源性寄生蟲主要是節肢動物,而蠕蟲、原蟲等屬于內寄生蟲,在動物生長過程中,寄生蟲汲取動物體內的物質來獲取自身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而當寄生蟲數量在不斷增加時,畜牧養殖的動物就會導致寄生類疾病的發生,阻礙動物正常生長的同時,給區域經濟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二、畜牧養殖動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在當前新市場經濟常態下,畜牧業作為農業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隨著畜牧養殖產業規模和數量的持續增加,畜牧養殖質量始終未能達到預期的養殖目標,據調查養殖人員自身防疫意識的缺失、畜牧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以及畜牧養殖過程中飼養管理方式不當是導致上述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故此為確保養殖效益的最大化發揮,在后期動物養殖過程中,基層產業機構和養殖戶需做好如下工作:
1、加大對疫病防治的宣傳力度,提高養殖戶防疫意識
養殖戶作為牲畜養殖的實踐者和管理者,其自身防疫意識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對疫病的發病率具有重要影響,但由于部分養殖戶自身文化水平較低,在養殖過程中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疫病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清理、消毒工作的不到位增加疫病細菌滋生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埋下巨大安全隱患。為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政府機構和有關部門需加大對疫病防疫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定期開展疫病防疫工作宣傳會議亦或是到深入養殖戶進行專業指導,從而在提高養殖戶自身防疫意識的基礎上,規避大規模疫病的發生,另一方面基層產業機構還需對加大區域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從而在提升專業人員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基礎上,為后期養殖戶疫病控制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相應的人才資源。
2、加快養殖場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優化農村防疫制度
在當前規?;B殖過程中,養殖場基礎設施的不完善也是影響養殖質量和養殖效率的重要因素,故此為從根本上規避一系列其它問題的產生,一方面養殖戶在進行規模化養殖過程中,需提高對養殖場地地形、土壤和周遭環境的考察,在確保其符合牲畜養殖的條件下,建立系統化養殖場——如在養殖場和生產區門口設立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消毒設施,以此在嚴格控制疫病發病率的基礎上,為預期養殖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養殖場還需建立健全完善的預防控制制度,確保在養殖過程中,養殖各項注意工作能落實到實處,如確保生活區和養殖區有效分離,消毒和清理工作能落實到位,以此在實現對動物規范化養殖、管理的前提下,為最終預期養殖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
3、基層防疫隊伍的建設與加強
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是做好地區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措施、是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需一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對防疫工作提出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防疫質量的要求,做好免疫、監測、檢驗檢測和監督,此外還要全面落實“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職、企業負主體責任”的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啟動追責制,引導企業、養殖戶成為守法主體,主動開展動物防疫工作。
簡而言之,在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畜牧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開展動物防控工作,降低疫病發生率,是現階段推動畜牧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此外養殖動物防疫工作的有序開展,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利于規避動物大面積死亡,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也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161200黑龍江省富??h富路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