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芳
在當前新市場經濟常態下,禽畜養殖業作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產業,如何有效地保證禽畜健康生長,是現階段基層產業機構和養殖戶的核心發展方向,尤其近年來禽畜疾病的高發率,在損害養殖戶切身利益的同時,給國家和社會的整體發展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鑒于此,本文主要以“牛羊引種布病”為例,通過對其病理特征和防控措施進行深入探討,為后期養殖效益的最大化發揮打下堅實基礎。
一、牛羊引種布病的基本概述
青海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養殖產業區,其畜牧養殖效益是區域經濟效益的主要來源之一,故此確保疾病防控工作落實到位,對于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就目前來看,布病作為一種高傳染性疾病,其病菌主要存在于精液、陰道分泌物和羊水中,由此這類疾病其實主要是通過交配、分泌乳汁或流產分泌的胎兒來傳播,其中在牛、羊中的發病率極高。但根據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這類疾病在牛、羊群中的發病癥狀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在牛群中此類疾病一般具有半個月到六個月的潛伏期,臨床癥狀表現在母牛懷孕期(五到八個月)間會流產、子宮內膜炎以及不孕癥,至于公牛則表現為睪丸炎、睪丸腫大;在羊群中其多數病例主要是隱性感染,臨床表現為母羊懷孕期(三到四個月)間會流產、流產前食欲減退、陰道流出黃色黏液以及子宮內膜炎,至于公羊則表現為睪丸炎、睪丸上縮。經大量調研數據分析可知,青海地區的布魯氏桿菌在病原學方面表現出了顯著的地域特性多樣特征,在影響新農村建設工作順利開展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命安全埋下了巨大隱患,為此確保牛羊引種布病防控及治療工作落實到位迫在眉睫。
二、牛羊引種布病的有效防控策略
1、提高對飼養管理的重視度
在進行養殖過程中,部分基層產業和養殖戶往往過度地關注于養殖效益,把飼養管理當做任務來完成,長此以往各項管理工作流于表面,動物疾病的發生率持續增加。為從根本上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在牛羊養殖過程中,需從根本上提高對飼養管理的重視度,積極轉變飼養管理理念,通過及時監測動物的身體狀況并建檔記錄的方式,切實保障管理各個細節落實到位,最終為預期養殖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基礎。
2、加強對養殖人員的培訓力度
養殖戶作為牛羊養殖的實操者,其自身專業能力和養殖經驗的完善度,在一定程度上對養殖質量和養殖效率具有直接影響,且大量動物疾病產生和持續惡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養殖戶專業知識的缺失,為此要想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加強對養殖人員的培訓力度制定完善的培訓學習計劃也是現階段降低動物疾病發病率,提高養殖戶養殖效益的重要戰略手段。
3、做好日常的預防工作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在牛羊養殖過程中,預防工作能否落實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畜牧養殖質量和養殖效率具有重要影響,為此基層產業機構和養殖戶一方面需定期對動物使用的用品進行消毒處理,并做好日常的通風作業,以此減少病菌產生的同時,降低動物疾病發病率,此外工作人員需提前注射相應疫苗來進行預防,并在動物易發病季節,加強對動物的監測和記錄,以防事態的嚴重化。
4、基層防疫隊伍的建設與加強
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是做好地區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措施、是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需一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對防疫工作提出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防疫質量的要求,做好免疫、監測、檢驗檢測和監督,此外還要全面落實“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職、企業負主體責任”的水產畜牧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啟動追責制,引導企業、養殖戶成為守法主體,主動開展動物防疫工作。
5、建立科學合理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
在牛羊養殖過程中,安全防控體系建立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對牛羊養殖質量和養殖效率具有重要影響,故此為從根本上規避一系列其它問題的產生,建立科學合理的生物安全防控體系是現階段基層產業機構和養殖戶開展養殖、疾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具體而言在體系建立過程中,一方面基層產業機構和相關主管部門需從根本上提高對養殖場選址的重視度,即在通過綜合考慮多方因素(水源、周邊環境、交通)后,建設養殖場,從而為后期各項疾病預防工作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在完成養殖場建設工作后,基層產業機構和養殖戶還需建立完善的消毒設備,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從而為牛羊創設一個良好生長環境的基礎上,以此降低疾病的發生。除此之外,在牛羊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還需嚴格按照相關防控作業,對牛羊進行免疫接種,并通過對人流和物流的合理化控制,將病原體隔絕在外,進而為預期養殖效益的獲得創造良好環境。
簡而言之,在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畜牧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開展動物防控工作,降低疫病發生率,是現階段推動畜牧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此外養殖動物防疫工作的有序開展,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利于規避動物大面積死亡,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也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813399青海省興海縣子科灘鎮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