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雷
傳統農業灌溉生產中,溝渠灌水或噴灌方式嚴重浪費了水資源,灌溉細化管理控制水平也較低,反而不利于生態農作物的生長。對此,結合節能環保理念,為保障農業灌溉效率,應最優化使用水資源,這已經是生態農業的改革重點,而滴灌技術能夠較好地解決上述問題。
一、滴灌在生態農業節水灌溉中的重要性
1、我國水資源占全球水資源的6%總量,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均擁有水量嚴重不足,是世界范圍內人均水資源貧乏國家之一。不僅如此,南北地區的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導致一些地區淡水資源擁有量較少,工業化污染,嚴重危害了水資源質量,農業需要大量的水進行灌溉,而污染問題不但降低了水資源可利用功能,更不利于農業灌溉的質量,使得農作物出現污染或者是減產。
2、從客觀方面說,農業是我國產業結構的重要部分,占國內用水量多數是生活用水與農業生產用水。相對來說,城鎮化進程地加快,農村與農業用水量呈現下降趨勢,但是這會影響到農作物產量,對此國家、地區投入較大的關注。為高效利用水資源,還能保障糧食產量,應基于糧食安全前提下,選擇適應生態農業生產的灌溉方式,以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與農業發展。
二、滴灌技術的特點及其應用優勢
1、滴灌技術的特點。滴灌技術應用低水壓系統,采取小流的灌溉方式,依據灌溉量與灌溉的范圍進行不斷調整。所以,滴灌的靈活性與針對性較為突出。并且,相比較傳統農業的地面灌溉方式,滴灌技術即使應用在水資源較為貧乏的地區,也可以滿足農作物的基本用水量。滴灌技術應用在農業水資源豐富的地區,無論是在節水還是經濟效益方面,滴灌技術已經在我國多數地區得到了推廣。
2、滴灌技術的農業生產優勢
①防止農作物土壤的鹽漬化。土壤含水且含有較多鹽分,可能會造成土壤的鹽漬化問題,其會嚴重影響農作物存活率,應采取必要措施進行補救。對此,控制土壤鹽分含量,應從控制水含量做起。農業節水采用滴灌技術,實現水資源地循環使用,促使土壤鹽分與水資源共同稀釋土壤鹽分含量,有效減輕農作物生長土壤的鹽漬化問題。并且,將塑料薄膜覆蓋在土壤上,能夠減緩地面水蒸發流失,也是避免水分蒸發后,水資源鹽分進入到土壤,進而起到弱化土壤鹽漬化目的。
②保肥、增肥的效果。滴灌農業技術,在灌溉水分中以適當比例增加營養成分,營養成分會隨著水資源滲透到農作物根系,起到增肥效果。塑料薄膜創造了農作物生長的小環境,保障農作物生長的濕度與溫度,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與生存,增加了農作物生長土壤的有機物含量,可以改善土壤活性。
③生態使用農藥,抑制增長雜草和病蟲害。生態農業滴灌生產中,農藥伴隨著水資源進入到土壤,農作物根系直接吸收,避免因強烈的日照造成的農藥揮發,提升農藥使用率,相對來說,農藥使用量會因此減少??梢哉f,農藥與水滴協同滲透到農作物的根系,非根系的土壤環境干燥,損害了細菌生長環境,防止農作物病蟲害問題的發生。塑料薄膜也能夠降低地面生長的雜草數量,有效避免雜草叢生與農作物爭水、爭肥問題。
3、滴灌技術能夠保濕和增溫,為生態農作物的生長提供理想環境。滴灌技術要輔之塑料薄膜的覆地技術,為農作物生長提供適宜的濕度與溫度,減少過量的水蒸氣與熱量的散失,形成小范圍氣候圈,給生態農業生產提供適宜的生產條件。
4、節約水資源效果明顯。生態農業節水灌溉理念下,應用滴灌技術,是摒棄傳統溝渠灌溉與噴水灌溉的粗放式管理與作用,實現精細控制的過程。再加上塑料薄膜覆地,減少水分流失,保障農作物生長的所需含水量,實現水資源灌溉的最優化方式。根據相關研究結果,科學滴灌技術應用于農作物灌溉,用水量是溝渠灌溉的15%,是噴灌技術的33%,節約用水效果非常明顯。
三、滴灌技術應用于生態農業生產的優化策略
1、推廣使用高效滴灌作業系統。高效滴灌作業系統主要是微重力滴灌與自流滴灌兩個技術系統。微重力滴灌技術的工作壓力、用水效率、供水量均勻等優勢非常明顯,被廣泛應用在各地區農作物生長環境。微重力系統特點非常明顯,包括水頭低壓優勢;水流量較少,能夠為農作物持續供水;流量相同下,系統灌溉面積比普通灌溉大;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水氣比,保證了農作物根系的養分與活性;在有壓水源的環境下進行,能夠合理調控溫室大棚環境,降低病蟲害發生率。自流滴灌技術以儲水器、PVC軟管、開關接頭、滴流器等部分組成,PVC軟管有定量微孔,需要埋設在農作物的根系位置。當農作物收獲后,需要收回PVC軟管,進行二次或多次利用。這種滴灌作業方式將用水量控制在2-4L/h,灌溉效率較高,用水量較低。自流滴灌技術的費用成本較低,無加壓操作與能源操作等優勢,可廣泛應用在生態農作生產中。
2、應用先進的滴灌技術。先進滴灌技術符合生態農業節水灌溉要求,也便于操作者使用,現代化的灌溉計算機系統為用戶提供了便捷、簡明的操作界面,界面功能更加趨于完善。使用先進滴灌技術之前,應普及控制知識與技術操作,給農民提供操作指導教程,保證操作能夠順利進行,按照土壤或農作物的生長數據,合理調節滴灌水量。尤其是在大規模的滴灌作業中,控制好操作技術,能有效降低農作勞動力與能源使用,促進生態農業節水灌溉的發展。
3、提高滴灌技術的精細化水平。滴灌技術應結合農作物的生長階段,提供必要的水資源供給量,精細化控制水量非常必要。將滴灌技術發揮到最好,相關技術研究部門對細化滴灌部分進行處理,提升精細化作業水平,并符合農作物的生長規律與營養需求。與此同時,應用滴灌技術過程中,可適當增加定量的肥料,進而起到提升肥料利用率、精準施肥的效果。
總而言之,滴灌技術是節水灌溉的方式之一,是創新發展傳統灌溉技術的應用?,F階段,滴灌技術尚未普遍應用在我國農業生產中,但是因其具有明顯的節水增產優勢。可以說,灌溉技術對實現農業可持續生產有著明顯價值與意義。
(作者單位:273400山東省費縣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