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國
作為森林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產業之一,營林造林對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森林產業能否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本文在分析營林生產管理價值以及現代林業造林方法的基礎上,就其二者對森林產業的影響展開論述,旨在進一步發展多元化的森林產業經濟。
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森林產業作為一種基礎性產業,是促進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環境變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森林產業經濟的穩定發展,能夠有效維護生態平衡,保證人們生活品質。而營林造林是森林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產業之一,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對促進森林產業經濟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
一、營林生產管理的價值
當前,營林工作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進入雨季,若植被覆蓋率較低,則很容易導致水土流失、大量泥沙流入河流中,出現田地毀壞、入海口阻塞等現象,損失極其慘重,而通過加大營林造林力度,能夠有效維持水土平衡,解決水土流失等問題。第二,植被覆蓋率較低的地區,若遇風沙侵襲,則很容易導致田地、房屋損壞等。而森林具有極強的防風固沙作用,通過植樹造林,能夠有效削弱風力,從而降低沙塵暴發生的頻率及其威力。第三,營林工作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從而更好推動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第四,通過植樹造林,能夠有效降低空氣中一氧化碳、灰塵等的含量(如,松樹可以有效消滅肺結核病菌等),使空氣質量得以提升。第五,森林不僅具有防塵降噪的功能,還能美化環境、為動物提供棲息地、維持生態平衡,更好保障人類生活品質。第六,開展營業造林工作,能夠有效提高植被覆蓋率,從而避免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發生。
二、現代林業造林方法
1、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主要是指在種植區域直接播撒種子,經過自然培養促進樹木生長的一種造林方法。播種造林法操作流程簡單,技術含量較低,不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工進行育苗、挖坑等,主要適用于一些種植面積較大的林地造林工程。該種造林技術對土地條件具有更高的要求,在選種時,應該結合種植區域的氣候條件、土壤環境和地理位置等,選擇合適的樹木品種類型,從而有效確保種子成活率。在林地的后期管理維護工作過程中,需要不斷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幼林管理能力。適用于該種造林方法樹木品種主要包括:櫟類、油桐和山杏等樹種,因為該類型樹種種子直徑較大,容易發芽,生存能力較強。
2、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是一種以穴植為基礎的造林方式。植苗造林法的主要應用方式為:首先,要整理土地,挖出適合樹苗根底大小的穴坑。在苗木移植后,會導致坑底的土壤下沉,因此要確保苗木根系帶有適量泥土。此外,要合理把握穴坑深度,避免因穴坑太淺導致根系失水或穴坑太深導致苗木呼吸受阻等。在對苗木進行栽培時,應該自然插苗,并保證苗木始終處于穴坑中央。植苗造林法可以應用在任何地區。該種造林方式需要提前挖好地穴和培育樹苗,因此會消耗大量的資金、人力及時間。與此同時,該種造林方式需要結合更加科學、合理的種植方式,且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技術能力有一定要求,才能更好保證樹苗的成活率。
3、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法在現代林業造林過程中,常被應用于種植面積較小的林地當中分殖造林法特點在于其選擇的是樹木營養最豐富、最容易生長的部分(包括根部和枝干),操作較為簡便,且能夠有效縮短培育樹苗的時間、提高苗木種植成活率、降低營林造林成本。具體、正確的操作方法為:按照種植標準要求,在種植區域內挖掘40-60m2的地穴,并保證穴底平整。在栽種時,要始終保持樹苗端正,盡量伸展樹苗梢部和根部,并科學把握樹苗的栽種深度,以確保樹苗根部能夠得到充足的水分和氧氣。由于苗木生長初期對營養成分需求較高,對土壤條件有一定的限制,此外,該種造林方式會損耗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時間,不利于林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三、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對森林產業的影響
1、森林資源的保護與培育
隨著林業改革的不斷推進,森林產業經營發展時間增多,應該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森林產業資源的保護與培育工作,不斷擴大森林面積和森林覆蓋率。與此同時,森林產業的質量和資源利用率有待提升。相關林業機構及部門,應該根據森林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森林產業經營管理模式,并以推動森林經營工作發展為目標,提供具有較強建設性的思考意見。
2、森林產業經濟發展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森林管控和經營模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林業改革的實際需求。因此,基于林業改革背景下,相關林業單位需要積極利用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切實做好建設國家儲備林的工作,從而更好實現森林產業經濟的轉型發展。任何營林造林方法的實施,必須以不破壞生態系統為前提,使自身生態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從而建立更加豐富、全面的生態公共旅游休閑服務體系。
3、森林可持續經營技術體系
由于我國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森林類型繁雜,因此發展我國森林產業經營活動任重道遠。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通過利用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積極借鑒和吸收外國先進的林業管理技術和模式,結合我國林業改革特點,能夠有效提高營林造林工作質量,設計出更加合理的森林產業經營方案,開發出更加科學的森林管理系統,從而逐漸形成森林產業經營管理的可持續理論技術體系。
總而言之,隨著林業改革的逐步推進,森林產業經營面臨著許多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相關部門應該合理采用森林資源保護與培育措施,不斷擴大植被覆蓋面積、提高森林產業經營水平,更好實現森林產業經濟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154500黑龍江省勃利縣林業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