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玲
現階段,世界各國均存在著一定的能源短缺問題,并且高速發展的社會嚴重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所以積極推廣與應用環保能源任務艱巨、責任重大。風能、沼氣等均是當前農村常見的環保能源,不僅資源可再生,而且具有明顯的經濟與環保優勢。從實際情況來看,環保能源在農村的落實依據有許多問題,基于日趨嚴重的生態環境污染、能源緊張等現實問題,加重了農村環保能源工作的擔子,農村本有清潔能源的開發是現下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任務。本文將結合內蒙古農村能源建設情況,提出生態安全相關建議并且加以簡要分析。
一、簡析內蒙古農村能源環保和生態安全建設的現實意義
畜牧業是我國內蒙古農村地區重點經濟發展模式,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對周邊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愈加明顯。所以,在農牧業實現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我們需要意識生態安全與生態保護的必要性。依托于現代化農業經營發展模式,為農戶、牧民傳授與指導相應的科學知識與生產技術,實現農牧與土地的科學監管,讓農村能源應用更加合理,在對農業建設基礎不斷完善的同時促進農業持續性發展。重視農村能源應用和生態安全建設,有助于農村居民提升其個人生活品質,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確保人們能在健康的環境中進行生產活動與生活。積極提倡應用環保能源與農村生態安全建設,有助于村民生活質量的提高與改善,減少城鄉發展差距,對于內蒙古農村地區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二、農村能源環保問題分析
首先,應用農村可再生能源效率偏低,未能轉變以往的用能方式,大部分農牧民從事的生活炊事與取暖,都是以秸稈焚燒為主(牧區燒牛糞),每年用于上述兩方面的秸稈為80%左右,這種可再生資源并未實現理想的轉化利用,從而導致一定的資源浪費;其次,農村能源建設缺少完善的投資機制,投入在農村能源環保方面建設資金與物質仍不充足,僅依賴農牧民個人進行建設仍存在一定困難,國家及地方政府所提供的財政支持不可少;再次,現行農村能源技術服務推廣系統不完善,機構與人員配套不合理,與新時代農村能源環保建設工作具體發展需求不相符,難以有效實現技術成果的推廣;最后,缺少對農村能源環保建設的價值宣傳,相關法規與政策仍有很大提升空間,農牧民群眾對未能意識到應用可再生能源綜合的現實意義。
三、能源環保工作路徑分析
第一,畜禽養殖廢棄資源綜合應用。目前,廣大農村地區所使用的環保能源中,占據較大比重的為沼氣,這是因為其通過有機肥與有關配套設備能夠產生清潔能源,因此農村地區有必要加大綜合應用有機肥與沼肥力度。推廣與應用現代能源技術與沼氣服務管理機制,組織村民集體有序回收畜禽養殖廢棄物,有效建設沼氣配套設施,實現有機肥服務社會化,穩定提共農牧民生產生活所需的環保能源。與此同時還能高效應用農村畜禽資源,促進農村經濟持續性發展。
第二,農副資源科學開發綜合應用。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與生產經營中,會生成許多如秸稈等農副資源。立足于農村能源環保工作,應該依據內蒙古各地區具體發展的情況,組織進行收集、運輸與儲存農副資源等有關活動,科學分類不同種類的農副資源,針對性地應用在開發生產清潔能源、牧業飼料、農業肥料等。
第三,投入剩余物回收應用。因為農村地區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在實際進行生產種植中必然會應用到地膜或是投入品包裝,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污染農村自然生態環境。所以,關于相對集中應用地膜的區域需要進行地膜清潔,而且要科學回收農業地膜及其殘膜。加大雙降解與生物降解技術推廣力度,打造環保的農業生產。針對收耕地的地膜殘膜,需要進行集中處理防止對耕地造成二次污染,除此之外,應對化肥、農藥等包裝及時回收,盡可能降低其威脅農村生態環境的威脅,實現土地應用率的提高。
第四,農村能源應用技術推廣要因地制宜。我們以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為例,大量的農作物秸稈使其主要資源優勢,應用秸稈能對農村能源問題進行有效處理。據相關部門統計,若是可以替代秸稈5000kg則能年飼養一頭奶牛。所以,我們應將沼氣建設作為重點,將“四位一體”能源環保模式落實,應用太陽灶、秸稈氣化爐、被動式太陽房、太陽能熱水器等技術,優化內蒙古農村地區能源環保現狀。
四、提高農村生態安全建設水平策略
第一,耕地科學保養。在農村建設生態安全工作中,需要對耕地資源進行科學保養與恢復,由此提升生態安全水平,本文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應用有機肥的有關設施設備建設進一步完善,施用有機肥的面積與范圍需加以擴大,降低農藥應用量。其次,重點保護耕地資源,可以應用免耕法等強化土壤保肥程度,讓耕地種植更好地適用生態安全建設。
第二,農業生產結構合理調整。農業發展和農村生態安全建設之間的關系尤為密切。所以,一定要調整畜牧產業與種植產業結構,讓牲畜與農戶作物和當地生態情況符合,防止因人為因素破壞自然環境。與此同時,還需要將提升農產品產量、質量作為核心,促進產業化穩速發展,從而達到農業與生態安全建設協調發展。
第三,遵守生態發展客觀規律。生態監管工作必須落實,保證各項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應和自然發展規律相符合,經濟活動的開展應是與當地自然生態系統相平衡。有關部門需要提高環境監管重視、增加整治生態環境資金比重,最大努力恢復自然生態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農業持久性地生產發展。另外,
農村地區具有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但不可避免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或日常生活中會影響自然生態環境。所以,農村地區在建設生態安全工作中,應遵守資源開發與資源保護相協調的重要原則,科學管控不合理的生產活動,為生態平衡提供根本性保障。
實現農村能源環保和自然生態的協調發展,對內蒙古地區農村環保的持續性發展十分關鍵。當前,即使環保能源應用中存有一定問題,可環保能源的推廣與應用是大勢所趨,而且要通過多元措施切實推動農村生態安全建設,從而達成農村現代化建設的目標。
(作者單位:137600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農村能源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