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峰
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終極目標,著重發展主導產業和主導產品,對于各種生產要素進行優化組合,實現更加專業化、規模化的生產,更加社會化、企業化的服務與管理,進一步形成養家、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等一體化的管理體系,進而使得農業也逐漸向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方向發展,在經營管理模式以及產業組織形式方面進行創新創造,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使之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這些工作的前提是發現當前的農業合作社存在的問題,進而才能引領相關研究人員與工作人員切實地、有針對性地將其解決。
一、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相關體制機制不健全
相關部門的體制機制會直接影響到部門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就包括其運行機制不健全、不完善,這樣就會使得一些管理者或者領導在進行經營決策的時候更少地考慮到整體的農業發展方向,而只是在乎眼前的農業經濟收益是否更大,甚至有的管理者會為了一些蠅頭小利,不及時地兌現成員的一些獎勵或者收益,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農業管理者和農業合作社成員的一些糾紛和矛盾。另外,還有部分農業專業合作社在人員以及決策程序等方面的變化過程當中并沒有做好章程的修改工作或者是備案工作,這樣長期發展將會導致合作社缺乏相應的規章制度,它的發展也無跡可尋,會直接影響到農業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
二、整體的發展能力欠缺
農業發展所創造的經濟收益本來就比較低,再加上大多數的合作社還沒有建立完善的“訂單農業”機制,盡管其發展空間比較大,但是很顯然其發展潛力和發展外力并不相適應,因此會使得兩者的具體表現都不夠強勁。總體而言,大多數合作社在經濟效益、品牌價值以及一些其他的產品附加值等方面都還存在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再加上農業發展面臨的自然災害風險以及一些其他的不可抗力風險比較嚴重,一旦發生自然災害就有可能會造成整個農業經濟遭受嚴重的損失,而當前的大多數農業合作社很難承擔這方面的損失,為此,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比較弱,這些都表現為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不足,是當前的農業專業合作社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
三、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專業人才稀缺
當前很多的農村人口都愿意在一些大城市發展,即使是留在農村的人口,也不愿意只做一些農業方面的創業或者相關的工作。因此,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大多數都是農民,其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合作社的經營管理的水平也比較低,這些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一些基本的工作,基本上不具有開拓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加入其中,究其原因來講,還是在于合作社的自身條件不足以吸引一些具有高綜合性的人才加入其中。另外,很多的農業專業合作社的領導級人員并沒有對合作社的長遠發展制定一份詳細而且可行的計劃,并沒有通過多方面的工作來確定農業合作社的未來發展方向以及今后的發展目標,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合作社在應對一些風險的時候便顯出措手不及,而且很多的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最后決策都是由于最高層領導“一人為大”的形式就決定了,很少吸納下級人員或者是一些其他的農民的意見和建議,導致合作社整體的規范性不強。
四、發展協調性差
農業專業合作社具有地區性的差異以及經濟水平的差異,其中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與經濟條件比較落后的地區在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水平以及發展速度等方面形成了很大的差異,或者即使是經濟水平相差無幾的不同地區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很顯然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它的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方向比較明確,發展勢頭比較強勁,很多的農村地區已經開始將其視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載體,對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以及建設新農村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而發展緩慢的地區,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仍然屬于一種初步階段,離現代化農業建設還有一段距離。但是這種不協調性一直存在就很有可能導致一些經濟條件較好而且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快的地區發展得更好,而另外的一些農業專業合作社可能被很多人所忽視,長期處于一種初步階段,很難得到具體的提升,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整個農業專業合作化的平均水平被拉低,這不利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初始目的是進一步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以及建設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而設立的一種組織形式,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農業專業合作社存在多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希望能夠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究給相關研究人員和工作人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想法。
(作者單位:031800 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