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要:公共圖書具有閱讀推廣、文化傳播的職能,以地域傳統文化為依托創新閱讀推廣,對公共圖書館發揮自身職能有積極作用。文章主要從問題與優化策略兩個方面討論了如何以地域傳統文化為依托創新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以供參考。
關鍵詞:地域傳統文化?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
中圖分類號:G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01
地域傳統文化,是某一地區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的具有鮮明特色的風俗、生活方式以及人文景觀等,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地域傳統文化流失現象日益嚴重,有很多文化瀕臨消亡。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先行者,有弘揚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與義務。另外,從當前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情況來看,缺少文化性的活動,地方人民難以通過參與閱讀推廣活動來了解地域傳統文化。因此,以地域傳統文化為依托創新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有重要意義。
一、以地域傳統文化為依托創新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問題
1.缺乏系統化設計
當前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主要包含地方文獻收集整理、閱讀活動開展以及信息化建設等內容,但對于以地域傳統文化為基礎的推廣的系統化設計相對缺失。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兩方面。一是外界環境因素,一兩年一次的推廣項目評優要求圖書館短期內就要建立新的項目,但從立項到效果評價往往需要很長時間,這就影響了推廣的設計與實施效果。二是內在因素,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外包已經逐漸常態化,盡管這一模式能夠有效解決圖書館人員、資金不足的問題,但外包方往往對讀者閱讀行為、閱讀需求認識不到位,也難以通過明確把握地方傳統文化的精髓將其應用于閱讀推廣中。
2.本土化特色不足
實際上,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是地方民族精神與人民智慧的凝聚,是地方生活方式的體現,以此為基礎進行閱讀推廣,有利于豐富推廣活動內容,對其繼承與弘揚有積極作用。然而,從宏觀角度來看,現階段不少公共圖書館基于傳統文化實施閱讀推廣時,選擇推廣的內容具有隨機性,對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重視不足,導致推廣活動中的本土化特色不足。盡管有公共圖書館認識到了地方傳統文化的價值,但由于對地方人民的文化需求了解不足,所選內容難以適應人民的生活。
3.缺少社會化合作
在總分館制的引導下,圖書館與社會力量合作已經成為常態,后者逐漸成為閱讀推廣的中堅力量。但是,有不少公共圖書館尋求與學校、企業、文化館、社會組織等合作的積極性不高,由于自身資金、人力不足,也難以通過社會化合作實現優勢互補,造成以地方傳統文化為依托的閱讀推廣創新乏力。而有的公共圖書館盡管和上述社會力量有一定的合作,但因為對地方傳統文化的認識深度不夠,導致推廣的文化氛圍不濃,難以使地方人民對其形成長期的關注。
4.立體化傳播匱乏
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為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渠道,改變了以往人民接收信息慢的情況。但總的來看,有很多公共圖書館在對地方傳統文化的推廣還是傾向于線下體驗,比如開展線下文化活動等,立體化傳播匱乏。所謂立體化傳播,就是線上線下聯合傳播信息,借助網絡新媒體優勢,拓展傳播范圍。當前,立體化傳播已經成為閱讀推廣的主流趨勢。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如果不順應這一發展趨勢,那么就很容易涅滅于時間的洪流中。
二、以地域傳統文化為依托創新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優化策略
1.引入現代設計理念
地域傳統文化往往給當代人留下了過時、古板的印象,將現代化的設計理念應用于以此為依托的閱讀推廣中,有利于激發人民群眾參與閱讀活動的興趣,提高活動實踐效果。例如,從館藏古籍中提取多種古典元素,如傳統紋樣、圖案、造型等,將其與杯墊、帆布包、傘等現代產品相融合,設計出富有傳統文化色彩又具有時代性、實用性的文創產品。在面向人民群眾的古籍主題推廣活動中,將其作為閱讀互動產品贈送與讀者,拉近人民群眾與地方傳統文化的距離。
2.充分利用本土資源
地方通常有豐富的本土文化資源,包括文學藝術、表演藝術、風俗習慣、傳統手工藝等。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本土文化資源來建立閱讀推廣項目,促進推廣活動從文化宣傳走向深入。例如,從館藏地方文獻中選擇有關民俗風情、手工藝、名勝古跡、特色產品等內容,發動不同群體誦讀,鼓勵其于地方官方平臺上傳自己的誦讀音頻,同時為有視力障礙的讀者開設用方言講地方歷史故事的專題活動。另外,也可走進學校開展“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利用本土文化資源向學生傳播地方優秀文化,建立其文化自信。
3.開展社會多元合作
社會多元合作是總分制下公共圖書館新的發展趨勢,對圖書館拓展閱讀推廣群體與范圍有積極作用。公共圖書館有必要緊抓總分館制發展契機,積極開展社會多元合作,與社會力量實現優勢互補。例如,與地方讀者論壇達成合作,將地方優秀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吸納到閱讀推廣活動中來,由他們以閱讀推廣活動為平臺走進人民群眾中傳播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再如,與地方博物館達成合作,通過聯合開展文物展示與講解活動,吸引人民群眾關注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又如,與文化企業達成合作,由企業為圖書館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后者為前者進行企業品牌的宣傳,達成雙方共贏。
4.加強文化立體傳播
文化立體化傳播是公共圖書館讓地方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的有效途徑之一,這既能利用網絡新媒體優勢強化推廣效果,又能通過對人民群眾傳統文化需求的把握來拓展讀者群體。因此,公共圖書館有必要加強文化立體傳播。例如,在喜馬拉雅等有聲平臺中建立官方賬號,以音頻的形式來傳播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在此過程中,根據地方文獻來設置音頻專輯,上傳志愿者朗讀文獻內容的音頻。同時,以音頻的點擊量、播放量在微信平臺上開展主播評選活動,秀出人民群眾的聲音,并吸引更多人參與線上互動。另外,在線下朗誦活動中播放點擊量、播放量最高的前幾個音頻,以豐富活動內容。這是吳中區圖書館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這值得我們借鑒。
結語
綜上所述,以地方傳統文化為依托公共圖書館創新閱讀推廣,普遍存在缺乏系統化協議、本土化特色不足、缺少社會化合作、立體化傳播匱乏等問題。筆者認為,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在傳統文化的閱讀推廣中引入現代設計理念,充分深入把握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優勢,開展社會多元合作,同時加強文化的立體化傳播,凸顯地方特色,提升閱讀推廣質量,從而推動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偉坤.以地域傳統文化為依托創新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J].管理學家,2019(6):151-152.
[2]陳筱琳.公共圖書館優秀傳統文化閱讀推廣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9):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