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彤
會不會剛做完4K普及,8K時代就來了呢?做的工作會不會浪費?
商場的電視機銷售區內,滿目皆是4K電視機。是的,4K電視機已經開始普及,甚至部分型號的價格也十分親民。消費者現在基本不會再去購買普通高清電視機,超高清電視機已經成為他們的首選。而對于清晰度更高的8K電視機,囿于種類少、價格高等因素,目前很少有消費者會費心思尋找、購買。
這一現狀,不容電視經營者輕視,因為這意味著若不能快速部署4K電視服務,將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結局。今年5月,bilibili提出了4K戰略,鼓勵UP主提供4K片源的內容。畢竟對于多數制作者而言,更新所謂4K設備并非很大的負擔,制作4K內容也沒有太大的障礙。也有人開玩笑稱,4K就是互聯網視頻給電視臺挖的坑。畢竟,對于專業制作而言,電視臺向4K遷移并非易事。
前段時間和一位做體育電視的朋友聊天,問及“你們做4K了吧?”朋友回復說:“這個很燒錢,我們負擔不起。”確實,對于專業制作而言,4K并非簡單的攝像機更換,后面牽涉的是成套的設備,以及整個系統的更新,要提供4K的全頻道內容所費不菲。
目前,國內已經推出了十多個4K頻道。按照國家發展要求,各省都會相繼推出各自的4K頻道,一些有實力的城市也會推出4K頻道,如廣州的4K電視頻道等。如此算來,一年左右時間內將會有五六十個4K頻道。如果這些頻道都到位的話,節目源就非常豐富了。一些在視頻網站觀看4K內容的發燒友,很可能會轉向廣電提供的4K內容。
很多人喜歡把5G和4K放到一起,是因為想當然地認為4K內容傳送需要5G的速度支撐。。其實,大部分4K內容并不需要無線傳送,通過一些壓縮技術,當下的有線網是能夠完美傳遞4K內容的,所以5G和4K也沒那么多的關聯性。發展4K電視頻道是現實可行且需要加強投資推動的,目前的問題在于臺網分離。
本世紀初開始,基本上全國的有線網和電視臺都分開運營了,有線網只傳送節目,不參與內容運營;電視臺只制作和播放節目,不參與節目落地過程。該制度執行了大概二十年了,隨著4K時代的來臨也該有些變革了,如果不變革,有線網和電視臺二者之間就會相互拉扯,很難得到現實的發展。
此外需要關注的就是成本問題。由于4K內容成本相對較高,如果以免費方式傳送,勢必存在營利乏力的情況。因此,在4K內容傳送上,最好的選擇自然是單獨定價。不過,高清內容就曾遭遇過無人購買的尷尬,幾年后技術落后了,高清普及了,內容也就免費了。4K時代內容要收費,就需要有線傾情投入,做好營銷工作。而這一積極性肯定來源于有線對4K內容的掌握。所以在普及4K的過程中,應該做好制度上的設計,讓參與的群體有利可圖、有錢可賺。
4K內容發展的“瓶頸”還在于決策猶疑,很多管理者相信8K的普及會非常迅速,現在大家費盡心力做4K,剛做出個樣子就被8K淘汰,多尷尬。這種心態其實也是當初做高清時的心態。時至今日,高清電視的普及工作還未做好,4K時代已經來了。那么,會不會剛做完4K普及,8K時代就來了呢?做的工作會不會浪費?其實從標清時代進化到高清時代,除了清晰度,最大的變化就是畫幅的變化,從傳統的4∶3進化到16∶9。不過16∶9這一畫面格式在4K時代如此,8K時代也還是這樣,因此做4K其實是相對安全的。當下,技術上提升1080p內容清晰度(1080p轉4K)是可行的,且非常方便。未來,提升4K內容清晰度(4K轉8K),技術上也會很便捷。去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筆者就親眼目睹了日本公司的4K轉8K技術,過程非常簡單輕松。所以現在大可拋棄8K的思想包袱,全力發展4K內容和4K電視頻道。
有的事兒,對觀眾而言是忽如一夜春風來,但對于業內人士——特別是決策層而言,并非易事。期待中國的4K電視能夠快速順利地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