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婷
摘?要:我國扶貧攻堅戰的最終目標是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及人口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自貧困攻堅戰打響以來,很多地區貧困人口已經脫貧,但依然還有一些偏遠山區等存在貧困現象,這里的貧困人口收入很低,生活條件艱苦。只有將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進行有機地結合,建立起相應的機制構建,促進脫貧工作積極有效地開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有機銜接?機制構建
中圖分類號:F??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01
一、脫貧攻堅戰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我國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鄉村振興計劃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兩者之間有著互補性的關聯并起到了相互促進的作用。鄉村振興計劃是以農業經濟為主要依托,以規模化、多元化發展的振興模式。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年前提出的消滅貧困計劃,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偉大計劃與進步目標。我國在扶貧攻堅的過程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和貢獻,將鄉村土地和自然資源進行了有序化的整理,奠定并促進了鄉村發展,為鄉村振興計劃打下了穩定的基礎。其宗旨在于改善貧困地區的人民生活,幫扶貧困區域的產業發展。
二、貧困地區受到的綜合發展限制
1.貧困地區受到綜合條件的限制
絕大部分貧困區域由于地勢、土壤、水源、氣候、交通、教育等等相關問題的存在,而導致的結果是一產的農業經濟作物難以種植或成活,受到地勢的限制無法實現大規模與批量種植。有些區域的土地稀缺、土壤分布不均勻、以石頭山體以及水面區域為主要的構成,土地結構本身就不適合種植與培養農業作物。這一普遍的區域現象形成了大多數青壯年主要勞動力,不得不外出尋覓生活出路或到農業和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工作,留下孤寡老人與留守兒童。信息閉塞、勞動力嚴重不足,即使在我國全面高速發展的時期,也錯失了有利的發展機遇,丟失了通過自然資源和一產農業結構來創造致富的機會,致使整個區域長期處于貧困的尷尬局面。
2.貧困區域受到教育環境的限制
由于大多數貧困區域受到的教育程度普遍比較低,其教育根源是由于教育人才稀缺,引進教師的難度比較大。主要原因是因為貧困區域的地理位置過于偏辟,交通極為不便利而導致的。這一現象就造成了支教老師難以長時間為貧困地區的進行系統性的教育,不斷地更換老師以及形成不定期的教師斷檔的現象出現,再加上貧困區域的綜合教育環境比較落后,教育的基礎設施與教室存在嚴重的不足。形成了不同階段的學生共用同一間教室進行教學,導致有些學生跟不上學習或造成反復學習同一階段的教學課程,讓大多數學生感到乏味、無趣,難以提起對學習的積極性。有一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基本上不加以重視,更有甚者還不贊同孩子到學校讀書和學習。以上現象都形成了貧困區域的居民整體上受到的教育程度不足,培養出高學歷的人才的概率不高。
3.地理位置導致的交通環境的限制
“要致富,先修路”這是我國針對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以及相對貧困的鄉鎮提出的發展思路與方向,大部分貧困區域地處與省與省之間的山體交接之地,往往受到山體本身的阻礙,交通嚴重受到限制,建設成本過大,交通建設周期過長。在山體的對面進行農產品的交易時,只能繞山而行,難以形成大規模的運輸。加上長期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山體滑坡等常見事件的發生,將本來就交通不暢的山區增加了運輸和出行交易的難度,整體限制并拉低了貧困區域的發展空間。
三、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的有效方式
1.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對口援助來帶動產業發展
引進人才與產業結構才能為鄉村振興起到積極的幫扶作用,我國多年來不間斷的實施針對貧困地區的人才輸送計劃,大量下派支教隊伍,致力于從教育本身來提高并助力貧困區域的教育水平,從長遠發展與幫扶的立場來思考。解決貧困致富的核心依舊在于對人才的培養與教育環境的整體拉升,只有重視教育、重點培養出人才梯隊,才有機會帶領貧困地區的人民走出困境,摘掉貧困的帽子。將人才引進來,對口援助,幫助貧困區域的政府有序梳理出具備優勢的產業,具有針對性地開展定向的技術指導,使本地人民實現增產增收。合理地發揮出地方的綜合優勢,集中調配一切可利用與轉化的可用力量來帶動產業發展。
2.將自然資源優化組合,吸納城市消費客群,帶動地方經濟
由于貧困地區的綜合環境往往是具有其特殊性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資源而形成的,依據鄉村振興模式與精準扶貧的思想,將貧困區域的自然資源進行分類梳理,優化并重新進行合理化的組合,形成農業特色產業集群來重點培育。將資源整體傾斜,抓好一個重點,充分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深度挖掘出當地的人文、歷史、風俗等等方面。融入旅游的范疇、打造觀光農業、形成特色農產品輸出等可以轉換為直觀經濟效益的方方面面。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居住生活的人群,由于長期以來的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對具有地理特征、人文、風俗傳承的偏遠地區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文化的沖擊感。體驗農耕的樂趣、感受風土人情的文化交融,品嘗無污染的綠色農產品,周末與假期帶上家人親朋體驗農居生活。農業與旅游的深度結合,再植入當地特有的綜合元素來整體打造、推廣、發展,具有指向性地對城市客群進行有效的傳播和覆蓋,將貧困地區的劣勢轉換為優勢資源,助力貧困地區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舉辦以特色農產品為主線,結合音樂等時尚元素來形成主題文化周定期開展深度體驗式的互動活動來吸納客群,實現當地的經濟增長綜合帶動周邊衍生經濟。
3.結合網絡平臺為貧困區域的農民帶來直觀收益
充分結合網絡平臺優勢,借助直播帶貨的銷售模式,努力爭取到更多可以直觀為貧困地區帶來直接收益的銷售平臺。協助解決貧困區域的農產品滯銷的核心問題,當地政府應當積極配合與全力幫扶鄉村電商的發展,幫助當地農民提升銷售知識、重點培養具有潛力的代表性銷售人員,形成常態化的網絡電商銷售模式,增加直觀收益。
結語
積極學習鄉村振興的核心內容,緊密圍繞脫貧攻堅的戰略方向,合理發揮出貧困區域的自然資源、人文環境、視覺沖擊、農業產業的優勢,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構建,靈活運用,促進貧困地區的整體、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豆書龍,葉敬忠.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機銜接及其機制構建[J].改革,2019(01):19-29.
[2]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郭曉鳴廖海亞.建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機制[N].經濟日報,2020-06-05(011).
[3]張貴群.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N].重慶日報,2020-06-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