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張媛媛
摘?要:《醫學寄生蟲學檢驗》是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檢驗專業的必修課、主干課。但隨著寄生蟲病的發病率逐漸下降,本門課程逐漸被學生淡化。本文作者將反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醫學寄生蟲學檢驗》教學中,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講授,轉化為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對本門課程加以重視,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寄生蟲學檢驗?反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醫學寄生蟲學檢驗》是醫學檢驗專業重要的專業課,該課程作為檢驗專業的必修課是后期臨床課的基礎。但隨著高職高專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教學課時的減少,加之臨床寄生蟲病的發病率的下降,本門課程越來越不受學生的重視。
反轉課堂相對于傳統教學而言,具有角色轉換的作用,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對自己講解的內容負責。激發學生的探索知識的動力。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應的也由灌輸式轉變為互動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醫學寄生蟲學檢驗》的學科特點
《醫學寄生蟲學檢驗》屬于操作性較強的學科,講解的是人體寄生蟲的生物學特性、防治原則和臨床檢驗技術。通過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不僅掌握臨床常見的寄生蟲病的防治原則,而且在寄生蟲檢驗技術方面有較強的實用應用能力。要求學生掌握與醫學相關的寄生蟲的生物學特性、生活史、致病和臨床檢驗方法。該課程具有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特點,作為形態學學科講解的是“是什么”,作為操作性較強的學科,實踐課就顯得尤為重要。
1.《醫學寄生蟲學檢驗》的主要內容
《醫學寄生蟲學檢驗》主要內容為臨床上常見的寄生蟲的生物學特性和檢驗方法。包括總論和各論的內容,總論講述的主要是基本的概念和定義,例如宿主、寄生現象等。總論雖然內容少但是理解各論內容的基礎,各論中的內容都是建立在總論的基礎上的。各論根據人體寄生蟲生物學特性不同分為醫學原蟲、醫學蠕蟲以及醫學節肢動物。各論的講解是按照形態特征、生活史、致病特點和所致疾病,以及檢驗方法的順序進行的。
2.傳統《醫學寄生蟲學檢驗》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為講授式,教師不論理論課還是實踐課都是根據教學大綱進行講述。由于教師上課來,下課走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不能夠及時理解教師上課的講述內容,產生問題堆積現象,進而產生厭學心理。雖然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將多種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但由于學生真正參與教學環節少,收效甚微。
3.《醫學寄生蟲學檢驗》學習方法
由于本門學科的特點屬于形態學,講述的“是什么”的內容,學習方法以記憶為主。要將理論知識加以分類,例如醫學蠕蟲的共同特性和檢驗方法,然后加以記憶。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快捷信息量大的特點,將動畫、Flash、微課、慕課等應用于課堂,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時根據醫學寄生蟲形態學的結構特征采取繪圖的方法,教師可以邊講解邊繪圖,加深學生印象的同時方便了教學。單純的記憶往往使學生容易遺忘,分類記憶加深理解可以使記憶長久,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對原理要重點講解,以加深學生的對知識的記憶。
二、反轉課堂在《醫學寄生蟲檢驗》的應用
1.反轉課堂概述
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是指學生在課前或課外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自主學習,教師不再占用課堂時間來講授知識,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學業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反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為由原來的講述式教學轉變為互動式教學,教師相應的由組織者轉變為參與者。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然后討論,教師最后加以總結概括,加深了學生印象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課前備課實施準備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預先組織教學,在課堂設計上要遵照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反轉課堂教學模式,督促了學生先行學習教師編制的學案,自主的觀看視頻,再回到課堂上內化,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實現了分層次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將具體的實施方法和設計由學生分小組進行,每組選出一個組長負責本次授課和討論的內容,包括PPT的制作等都由學生小組負責。教師在組織教學中只是起到引領作用。可以采取激勵法對課前準備充分、講解內容合理的學生小組進行獎勵。
3.課中正確和合理應用
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采取不同的授課方法。如講解總論中寄生與互利共生的概念時,可以讓學生先分組討論,舉出自然界寄生和互利共生例子,然后教師再歸納總結。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加深了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學習。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為形式,在教師輔導的參與下,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學習過程。教師在實驗課前提出問題并引入臨床相關的典型病例,如滴蟲性陰道炎的快速診斷方法,學生先在課下自己查找相應資料,在實驗課上教師先不講解,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學生對問題有不同的看法,進行辯論。當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想知道答案時,教師再加以總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效果良好。在實驗課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計劃提出實驗目標,講解實驗原理,具體的實驗方法和設計由學生分組討論實施。教師不預設實驗結果,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索精神。
4.課后收集反饋信息
課后總結收集反饋信息對改進教學措施,提高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加以總結。在理論課上不但要提出討論中出現的問題,還要對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例如在各論寄生蟲檢驗方法上,學生提出的各種檢驗方法可能都能起到作用,但就敏感性和準確性來說往往是病原學診斷。教師要講解除原理和針對不同的蟲體的具體檢驗方法。使學生明確知道應該怎么做的同時掌握診斷的原理。在實驗課上教師在總結過程中要邊講解邊操作,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具體操作步驟的印象。針對實驗課上學生動手能力差的狀況,教師可以利用課下實踐開放實驗室。實驗課后開放實驗室,學生可以根據課堂上對實驗內容掌握的程度,選擇實驗項目,強化訓練,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
5.反轉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
《醫學寄生蟲學檢驗》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通過反轉課堂的應用,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在課外看教師的視頻講解,提高了學習效果。反轉課堂最大的好處就是全面提升了課堂的互動,具體表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由于教師的角色已經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習的教練,因此有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對每個學生的學習進行個別指導,使學生對抽象的學科能夠加以掌握。依據學生反饋的學習問題,教師課前設計教學的目標更明確了,學生學習的目標也更明確了。在課堂上的知識內化過程中,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在課前觀看視頻、完成練習時產生的疑惑,總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供學生選擇探究。學生則可以就自己在課前知識建構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向教師、同伴請教,接受教師的啟發和同伴的幫助。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方式進行。學生在學習和提問的過程中帶有很強的目的性,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結語
反轉課堂的實施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刺激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醫學寄生蟲學檢驗》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通過反轉課堂的應用,加強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的和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對本門課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為以后的臨床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馮憲超.在高等教育中開展“反轉課堂”的教學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6,2(8):183-184.
[2]崔寶玉,楊李.哲學思維在寄生蟲檢驗教學中的培養與應用[J].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志,2012,39(6):380-382.
[3]王東,張媛媛.高職院校《寄生蟲檢驗》實驗教學改革與反思[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2,7(8):1-2.
[4]王奕萍.反轉課堂教學模式醫護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適用性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2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