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毫
摘?要:目的:針對膝關節置換術后圍術期應用規范化疼痛護理進行干預的效果及意義。方法:選擇于2018年01月~2020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80例進行探討分析,通過隨機分組的形式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進行干預,實驗組患者應用規范化疼痛護理進行干預,進行效果對比。結果:通過對比兩組的疼痛情況、并發癥率以及治療時間等實驗組遠遠強于對組差異較大,存在臨床對比價值。結論:針對膝關節置換手術圍術期采取規范化疼痛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緩解疼痛感,改善生活質量,縮短了患者的康復周期,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值得在臨床工作中廣泛的應用。
關鍵詞:膝關節置換術?骨科手術?規范化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2
在醫院骨科的臨床治療當中全膝關節置換術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治療手段,患者在術后進行康復的時候,往往因為早期的康復訓練發生嚴重的疼痛,有些患者的疼痛甚至會持續較長的時間。很多患者由于疼痛較重導致拒絕進行早期的關節訓練,導致最終手術的效果受到了影響。所以,在患者術后進行適當的陣痛護理時分必要,引導患者能夠順利地進行各種康復的功能訓練確保關節機能的恢復,根據相關的文獻顯示,如果建立有效的疼痛效果管理體系,現階段的臨床管理模式當中,最為有效的就是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進行指導。本次探討主要針對在我院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的80例患者進行分組護理,通過不同的護理模式進行對比,分析規范化護理工作的護理效果及意義,目前臨床常見的管理模式中,最有效的模式就是以護士作為指導。本文主要探討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規范化疼痛護理管理的實施效果,詳細內容整理如下。
一、信息與方法
1.常規信息
選擇于2018年01月~2020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80例進行探討分析,通過隨機分組的形式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進行干預,實驗組患者應用規范化疼痛護理進行干預;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在50歲~70歲之間,平均年齡(55.69±3.43)歲;患者平均病程(10.33±1.95)年;觀察組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在50歲~70歲之間,平均年齡(55.39±3.39)歲;患者平均病程(10.29±1.92)年;通過對比兩組患者的常規信息未發現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意義(P>0.05)存在臨床對比價值。
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一般護理進行干預,實驗組患者應用規范化疼痛護理進行干預。
2.1建立疼痛管理小組:針對科室護理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專業知識培訓,培訓的內容和形式包括:集中授課,外出參觀,組間交流等。其中包括常見疼痛處理專家建議、鎮痛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疼痛教育、藥物知識、鎮痛方法的學習、疼痛病歷審理、圍手術期鎮痛觀念等。護士長承擔小組長的職位,同時選8名護理工作優質的護理人員組成,其中2名責任組長,6名責任護士。組長負責:協調、組織、制定、管理等工作內容。責任組長負責:分組管理,對責任護士進行工作檢查監督以及指導等,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進行上報處理。責任護士為疼痛管理主要實施人員。
2.2實施疼痛護理管理:①患者入院的第一時間,護理工作人員需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通過相關的知識教育,讓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以及治療進行相應認知。②術前:護理工作人員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了解,如果患者的疼痛情況較大需要進行物理或者藥物進行陣痛。同時通過健康宣教的形式幫助患者了解疼痛。③術后:護理工作人員需要每天對患者進行兩次疼痛評估,并進行記錄,評估的內容包括:疼痛時間、程度、位置、持續時間以及進行鎮痛的措施等。同時幫助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通過分散患者注意力的形式幫助患者緩解疼痛的感覺。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幫助患者進行講解,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預防患者由于操作不當引起的疼痛加重。④對患者疼痛進行評估,評分<5分,一天需要給3次藥物補充。評分≥5分時,告知醫師進行適當的加藥,同時1小時后進行藥物鎮痛的療效評估,并記錄。⑤出院:責任護士對患者進行疼痛護理滿意程度調查,同時告知患者出院后進行疼痛護理的相關工作。
2.3觀察指標:利用VAS量表評估患者圍術期的疼痛程度。利用自制量表評估患者出院時的護理滿意度,包括護理行為、態度和專業性等,總分100分。
2.4統計方法: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使用(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行x2檢驗,P<0.05存在統計學價值。
二、結果
1.患者疼痛評估在術后均有所降低,同時觀察組要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以及患者滿意度,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三、討論
在醫院骨科的臨床治療當中全膝關節置換術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治療手段,患者在術后進行康復的時候,往往因為早期的康復訓練發生嚴重的疼痛,有些患者的疼痛甚至會持續較長的時間。規范化疼痛護理的特點是護理內容具有計劃性和漸進性,能大大提高手術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物理干預與藥物干預對,幫助患者進行鎮痛。而物理干預包括疼痛評估、知識宣教、環境護理、肢體護理、功能訓練、冰敷和放松療法等。肢體護理可加快靜脈回流,避免腫脹,緩解疼痛,避免形成下肢靜脈血栓和韌帶與肌肉松解等情況。綜上所述:針對膝關節置換手術圍術期采取規范化疼痛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緩解疼痛感,改善生活質量,縮短了患者的康復周期,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值得在臨床工作中廣泛的應用。
參考文獻
[1]王蕾,張萍,權曙霞.圍手術期規范化疼痛護理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20,1(1):29—30
[2]傅幼瓊,鄭秋琴,黃孟凝.規范化疼痛護理管理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及其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8.3(78):76—78
[3]潘雙麗.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規范化疼痛護理管理的實施效果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17,1(8):54—55
[4]鄧雪飛.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規范化疼痛護理管理的效果[J]中國傷殘醫學,2018,18(3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