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云


摘?要:目的:前列地爾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的療效與安全性。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60例;將常規治療用于對照組的患者,觀察組患者是運用前列地爾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療效比對照組患者高,觀察組患者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均比對照組患者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前列地爾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安全性高,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前列地爾?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58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是一種常見的臨床并發癥。臨床癥狀是肢體麻痹、疼痛和功能失調、壞死直接影響病人的健康,降低生活質量。藥物通常用于臨床治療,除了血糖控制之外,還需要營養神經治療。其中,甲鈷胺廣泛用于臨床治療,這可以有效地緩解相關癥狀,但效果并沒有降低。長期使用可以有一定限度,降低治療效果,導致不好的預后。隨著對周圍神經藥物的深入探索,臨床認為,基于一定基礎的前列地爾攝取具有更好的效果,縮短治療時間,迅速提高周圍神經傳導速度,并確保預后。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探討前列地爾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與安全性。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60例;在觀察組60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患者例數是30例。最小患者年齡為40歲,最大患者年齡為70歲,患者的中位年齡數:(55±4.8)歲。在對照組6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為32例,女性患者為28例,最小年齡為41歲,最大年齡為72歲,患者的中位年齡數:(56.5±4.6)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前列地爾治療,10ml生理鹽水+前列地爾10μg入小壺,生理鹽水100ml沖管,1天1次,持續治療2周。
3.效果判定
3.1將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對比,具體指標:正中神經、腓神經等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感覺恢復正常,臨床各種癥狀消失,腱反射恢復為顯效;正中神經、腓神經等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感覺恢復有顯著改善,臨床各種癥狀基本消失,腱反射基本恢復為顯效;上述指標無變化,甚至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3.2將兩組患者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傳導速度進行對比,具體方法:使用肌電圖心機測量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傳導速度。
3.3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
4.統計學軟件
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和x檢驗,計量料采用(x±s)和t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組患者的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療效比對照組患者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兩組患者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均比對照組患者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概率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1例患者注射部位疼痛,在調整輸液速度后消失,未發現其他異常改變。
三、討論
中國糖尿病發病率在過去30年中逐年上升。成人患者每年增加近10%,其中2型糖尿病占90%。隨著這一疾病的持續發展,DNP已成為一種常見的并發癥。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臨床治療分為癥狀治療和癥狀治療。前列地爾是一種血管活性藥物,它可以增加環磷酸腺苷在細胞內濃度,提供血管舒張作用,并有效地調節體內的脂肪代謝,抑制髓鞘異常合成。可以阻擋神經纖維脫髓和其他損傷。該藥物還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在促進纖維蛋白溶解和血栓溶解中發揮作用,并具有消除血管內微血栓、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和緩解神經缺氧和缺血的功能。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療效比對照組患者高,觀察組患者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均比對照組患者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中1例患者注射部位疼痛,在調整輸液速度后消失,未發現其他異常改變。使用前列地爾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同時安全性高,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呂慧慧.甲鈷胺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機制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4):509—511.
[2]趙海燕,張長寧,黎麗萍,等.前列地爾注射液聯合貝前列素鈉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67例[J].醫藥導報,2018,37,(7):850—852.
[3]王曉敏,沈利蘭,何柏林,等.前列地爾聯合依帕司他和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8,25(13):170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