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占軍
摘?要:中醫診斷現代化就是運用傳統中醫診斷方法,來收集和分析臨床資料,還要收集和分析以中醫診斷有關的現代醫學的臨床資料,從而對人體的健康狀況和所患疾病作出概括性的判斷及做出“病”和“癥”的診斷。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單靠人為運用中醫理論,不能滿足患者的治療需求,因此需要結合西醫治療,本筆者在臨床實踐中遇到過很多病例,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診斷,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本文主要介紹2例典型病例。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中醫證候?探索
中圖分類號:R2-0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20)08-0-01
一、引言
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從宏觀逐步深入到微觀,一些高科技醫療設備應運而生,對疾病的早期發現及定位定性診斷提供了有力依據。“中醫證候診斷就是對中醫望聞問切,四診特征資料進行診察收集,并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綜合分析,多變組合,然后做出邏輯思維判斷的過程”。運用這種診斷方法,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對疾病的早期發現疾病的精確病位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單靠人為運用中醫理論、知識來診療疾病倍感不足,已很難讓民眾幸福,社會在進步,人們對健康的渴望、對疾病的認識在不斷提升,祖國醫學的發展,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實現中醫現代化是十分必要的。中醫診斷現代化就是運用傳統中醫診斷方法,來收集和分析臨床資料,還要收集和分析以中醫診斷有關的現代醫學的臨床資料,從而對人體的健康狀況和所患疾病作出概括性的判斷及做出“病”和“癥”的診斷。
二、典型病例
筆者在臨床中就常遇到中西結合運用,取得滿意效果,以下介紹2例病例。
例1,朱某,男,82歲,2019年7月16日住院,西醫治療三天未見明顯好轉,主因“ 刺激性干咳,間斷性發熱,全身乏力”要求中醫配合治療,患者面紅干咳無痰,口干尿赤,午后低熱舌紅苔薄脈細,輔助檢查血常規白細胞14×10/mL,肺CT提示“右下肺感染 ”。此病例依據中醫理論偏向于肺陰虧虛證,但依據西醫檢查資料結合患者部分癥狀,可判斷其因屬實證,病邪入肺,淤而化熱,患者干咳無痰喘,病邪無出路, 故而反復發燒,干咳不止,然而從無痰到有痰,必然要經過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病位在下肺,故痰不易咳出,故其證候應屬“痰熱郁肺”為主,給予清熱肅肺豁痰止咳治療,可縮短病程,具體給予清金化痰湯治療,兩天后熱退有痰咳出,病情明顯緩解,兩天后痊愈出院。
例2,李某,男,69歲,2019年7月30日,主因“發熱伴右側腹痛一天,加重四小時”入院。現病史患者一天前因食生冷,后出現右側腹痛疼痛呈絞痛,持續不緩解疼痛,發作時無胸悶氣短伴發熱,體溫高于39℃,門診查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速”,腹部B超顯示肝膽胰脾及右下腹未見明顯異常,血常規正常。入院診斷:1.發熱原因待查2.膽囊炎,西醫給予抗生素退熱對癥治療。體溫降至正常,夜間三點左右,該患者再次出現寒戰,高熱口唇發紺,后汗出熱退,次日查全腹部CT報告提示:考慮闌尾炎,隨即復查血常規:白細胞計數:15.11×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93.2%,中性粒細胞計數14.09×109/L,請中醫科配合治療,患者腹脹,右側下腹部有壓痛,舌淡苔薄白脈滑。結合CT檢查及血常規,考慮中醫診斷屬“腸癰”范疇,證候屬“瘀滯化熱”,治則通里攻下,清熱利濕,輔以活血,治用大黃牡丹湯加減,大黃、芒硝通腑泄熱,牡丹、赤芍清熱涼血,桃仁、薏苡仁排膿解毒,敗醬草解毒消癰,顆粒劑,一副沖服,頓服。該患者服后,大便三次腹脹腹痛基本消失,隨后出現呃逆,晨起八點多呃逆消失,再未出現高熱寒戰,繼續配合西醫治療,兩天后痊愈出院,此病例單純依據中醫四診內容與大黃牡丹湯的主證不符,但憑借西醫檢查結果結合中醫四診可考慮用之且療效明顯。
結語
筆者在臨床實踐中遇到過很多類似以上兩個病案的情況,每每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證候診斷,并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因此,在醫院各項現代醫療檢查完備的情況下,適當配合運用中醫的證候診斷中有其積極的一面。“證候的診斷不能再墨守成規,繼續使用傳統中醫診斷方法,讓證的診斷不僅建立在傳統中醫望聞問切的基礎上,還要建立在現代醫學提供的臨床資料上”。這樣不僅讓患者對醫院的可信度增高,也增加了中醫診斷疾病的可靠性。無論西醫還是中醫,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揚長避短的辦法是中西醫并駕齊驅,攻補兼施,標本兼治,有利于縮短療程,促進痊愈。
參考文獻
[1]胡金亮,李建生.中醫證候診斷標準智能模型建立探索(摘要)[C].第九次全國中西醫結合虛證與老年病學術會議論文集,2007.
[2]王天芳,于麗麗,屈凱等.基于證候要素及病證結合建立證候診斷標準的思路[J].結合醫學學報:英文版,2009,07,(10):901—906.
[3]魏華鳳,季光,鄭培永.證候診斷規范化研究的現狀分析[J].結合醫學學報:英文版,2007,05,(02):115—121.
[4]賈振華,李葉雙,吳以嶺,等.急性心肌梗死證候診斷標準規范化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7,(4):195—199.
[5]袁肇凱.中西醫結合證候診斷標準研究的現狀與思路[C].貴州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診斷專業學術會議,2013.
[6]劉艷驕.甲狀腺疾病中西醫結合治療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
[7]李梢.從維度與階度探討中醫證候的特征及標準化方法[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