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晶晶

摘要 目的:觀察舒適護理模式在AECOPD患者急診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德州市陵城區中醫院急診科收治的AECOPD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模式,比較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FEV1、FEV1/FVC、舒適度評分以及睡眠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舒適護理模式在AECOPD患者急診護理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水平與睡眠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 舒適護理;AECOPD;臨床效果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Mode on Emergency Nursing of AECOPD Patients and Regulation of Patients′ Sleep
SHENG Jingjing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the Mausoleum of Dezhou City,Shandong 253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mode in emergency nursing of AECOPD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AECOP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3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fortable nursing mode.Results: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FEV1,FEV1/FVC,comfort and sleep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0.05).Conclusion:Comfortable nursing mode has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emergency nursing of AECOPD patients,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pulmonary function and sleep quality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s Comfortable nursing; Clinical effect of AECOPD
中圖分類號:R473.5;R338.6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0.07.0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該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氣流受限,同時氣流受限的情況會呈現為持續性發展的癥狀[1]。該病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氣短、胸悶、焦慮、困難等,這些臨床癥狀會使得患者睡眠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因此,在AECOPD患者治療中,需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2]。本次研究了70例AECOPD患者,分析了舒適護理模式在AECOPD患者急診護理中的臨床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德州市陵城區中醫院急診科收治的AECOPD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64.37±3.64)歲。觀察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53~76歲,平均年齡(66.21±4.49)歲。2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干預模式:1)環境舒適護理:在急診科室護理中,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營造一個舒適、安靜與和諧的病房環境,保持好病房中的環境衛生,并控制好病房中的溫度與濕度,依照患者的習慣調節好病房中的光線。在進行急診護理過程中,需要動態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依照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與急診的特殊控制來調整探視人員的人數,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多讓患者及其家屬陪伴患者。此外,護理人員還需要采用期望管理模式,讓患者主動說出對于護理的期望,并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2)心理舒適護理:由于大部分AECOPD患者起病較急,且患者對于疾病的了解程度有所不足,進而使得患者往往會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評估,根據心理評估的結果對其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措施,主動了解患者的心理矛盾,幫助患者解決遇到的問題,提高患者對于護理人員的信任程度,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此外,在護理的過程中還需要保持專業的護理態度,做好患者的隱私保護工作;3)生理舒適護理:在患者進入急診科室之后,護理人員需要立刻對患者的生理狀況進行科學的評估,針對出現呼吸道異常的患者,需要及時給予患者拍背、咳嗽與負壓引流術等措施幫助患者引流肺部痰液,并給予患者化痰平喘等藥物進行治療,以此來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的癥狀,提高患者的舒適程度。
1.3 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2組患者護理干預后肺功能水平、舒適度評分以及睡眠質量評分情況;睡眠質量評分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評分量表,總分為21分,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睡眠質量越差[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在FEV1、FEV1/FVC、舒適度評分以及睡眠質量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AECOPD患者在進行急診的過程中,通常會出現呼吸困難、氣道受阻、喘息等癥狀,而患者在接受治療后,部分癥狀還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睡眠,使得患者出現睡眠質量較差的情況,而患者的睡眠質量對于患者的康復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均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F階段,舒適護理模式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臨床中[4]。與傳統護理模式不同,舒適護理模式更加注重于患者的個人感受,以患者為護理的中心,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提高患者的舒適程度,促使患者能夠享受到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通過環境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所處的病房環境,促使患者能夠處于一個舒適、干凈、整潔的病房環境,進而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境,促使患者能夠平穩自身的心態。通過心理舒適護理,能夠讓護理人員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問題與心理矛盾所在,針對患者存在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進行改善,針對造成患者心理不良情緒的原因,從源頭中改善患者的心理問題并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5];而通過生理舒適護理,則能夠在患者入院之后,促使護理人員立刻對患者病情狀況進行有效的評估,針對患者存在的癥狀,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改善呼吸道異常、呼吸困難等癥狀,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適程度。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舒適護理模式干預后,患者在FEV1、FEV1/FVC、舒適度評分以及睡眠質量評分分別為:(1.89±0.46)L、(66.27±4.83)%、(85.19±5.02)分以及(13.02±0.65)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干預后,患者在FEV1、FEV1/FVC、舒適度評分以及睡眠質量評分分別為:(1.53±0.62)L、(61.35±5.29)%、(79.04±6.13)分以及(16.02±1.38)分;由此可見,觀察組患者在肺功能水平、舒適度評分以及睡眠質量評分中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相比于常規護理干預,舒適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在AECOPD患者急診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凌峰,汪東亮,朱淑琴.循證護理在AECOPD患者急救護理中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7,4(12):993.
[2]戴慧芳,蘇小游,陳芳.集束化護理在提高急診NAVA治療AECOPD患者撤機成功率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3(23):2993-2996.
[3]葉梅妹,謝曉紅.四君子湯結合中醫特色護理對AECOPD伴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患者腹脹效果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2017,13(7):219-221.
[4]代妍,劉運秋,勾海超.目標式護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體外膈肌起搏器輔助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13):68-69.
[5]朱曉惠,龍苗.加溫氧氣霧化吸入在AECOPD病人中的運用效果分析[J].護理研究,2017,22(10):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