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摘 要】:目的:研究腸梗阻患者在采取螺旋CT技術診斷時的影響。方法:2018年7月~2020年2月期間,選擇64例于我院收治的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32例),分別采取螺旋CT技術診斷和常規X線片診斷,比較兩組患者最終的診斷結果。結果:比較診斷準確率,觀察組為96.87%,對照組為81.25%,數據有差異,P<0.05。結論:對于腸梗阻患者而言,相較于常規的X線片診斷,在采取螺旋CT技術時可提升診斷準確率,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螺旋CT技術;腸梗阻;檢出率
腸梗阻在臨床中較為常見,病情特征為患者腸道出現粘連或者腫瘤,屬于急腹癥的一種,引起原因通常為由于飲食習慣紊亂或消化不良,發病時多表現為患者腹部出現劇烈疼痛。并伴隨嘔吐、惡心等癥狀。在實際治療中,如果未采取及時救治,很可能引起嚴重的全身反應,甚至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但是在治療前,診斷工作同樣十分重要,因為準確的診斷可以為醫師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不過在以往的診斷中,多采取腹部X線片檢查,據相關研究統計,X線片技術在診斷過程中存在明顯不足,例如誤診率相對較高,因此需要對其他診斷方式進行研究。本文基于此,深入探索螺旋CT在腸梗阻診斷中的價值,試分析其診斷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8年7月~2020年2月,選擇64例于我院收治的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29~61歲,平均(41.15±3.47)歲;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30~62歲,平均(41.62±3.63)歲。對比以上資料無差異,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參選人員皆被確診為腸梗阻;患者皆已成年,可做自主判斷;基礎資料完善;知情研究;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患有其他研究的臟器類疾病;反對研究;已被納入其他研究項目。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腹部X線片診斷,診斷時患者取站立體位,少數患者也可以采取平臥體位進行診斷,掃描患者腹部。
觀察組采取螺旋CT診斷,掃描器械為日本東芝16層螺旋CT,電壓設置為120kV,電流設置為220mAs,層距和層厚均設置為5mm。掃描部位為患者膈肌頂部至恥骨聯合水平,對所有參選人員采取增強掃描;掃描開始前首先于患者靜脈注入100ml碘海醇,流速控制為3ml/s,并分別于30s、60s、180s獲取圖像,然后對結果進行觀察。
1.3 觀察指標
在診斷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的確診率進行比較,數據以實際統計為準。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20處理,計數資料以檢驗、%表示。P<0.05時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診斷,觀察組診斷準確率為96.87%,對照組診斷準確率為81.25%,數據有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由于我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在飲食方面攝入的種類日益復雜,生活中也容易出現暴飲暴食等現象,養成惡性習慣,這在無形中加劇了腸梗阻的發生率,并且逐年提升,朝年輕化發展,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1]。從治療方面來看,目前可供治療的方式表現出多樣化,例如保守治療、手術切除等,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病情;但需要考慮的一點是:需要采取何種治療方法進行干預需要在治療前對患者實際病情做詳細而準確地診斷,在此基礎上制定治療方案,方能使治療效果最優化。
在臨床診斷工作中,對于腸梗阻的診斷難度較大,往往容易使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從而引起患者死亡,因此準確的診斷手段對于腸梗阻患者來說十分重要[2]。在所有診斷方式中可選擇的方式較多,例如結腸鏡診斷、核磁共振診斷、膠囊內鏡診斷、CT診斷、超聲診斷等。其中在采取CT檢查時,主要通過觀察患者場腸管是否出現積氣或積液,例如在診斷過程中發現患者的小腸梗阻管腔擴張直徑大于2.5cm、結腸管腔擴張直徑大于6cm時,便可以確診為腸梗阻[3]。在采取螺旋CT診斷時,掃描速度明顯提升,可以對患者的腹腔實際狀況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檢測。由此可見,在實際診斷工作中可以有效縮短診斷時間,并且提升呈像清晰度,效果十分理想[4]。另外在螺旋CT診斷中采取薄層重建可以提供良好的動態圖像,這有利于準確評判病灶部位以及組織間的空間關系,對于腸管走向可以做系統追蹤。
在此次研究中,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觀察組為96.87%,對照組為81.25%,數據有差異,P<0.05。具體分析為:以往在臨床中對于腸梗阻的診斷方式多采取X線片檢查,從實際應用來看,此方法可以對腸梗阻狀況做出較為準確的評估,但是卻無法對于患者發病原因和具體的病灶部位進行準確診斷,因此對實際的治療方案選擇造成一定局限。不過從當前來看,隨著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螺旋CT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面積日益廣泛,再加上這項技術在大量的研究和革新中不斷完善,診斷時可以清晰地顯示腸梗阻患者病灶部位組織狀況,對于病情實際進展狀況可以作出明確顯示,由此幫助醫師尋找病因。除此之外,在采取螺旋CT診斷時,還可以對腸梗阻患者血管血流情況清晰顯示,由此更加保證了診斷的準確性,在具體應用中相較于常規診斷模式,效果非凡。
綜上,對于腸梗阻患者而言,相較于常規的X線片診斷,在采取螺旋CT技術時可提升診斷準確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王麗,袁玉山,彭彬,等.多層螺旋CT檢查與腹部X線平片對急性腸梗阻的診斷價值比較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9,19(03):150-153.
張桂智,丁建林,梁韜.雙低劑量64層螺旋CT腹部多期增強掃描與血管成像對血運性腸梗阻治療方式選擇的價值[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9,022(001):71-73,78.
馬廷午.腹部增強CT掃描在診斷結腸腫瘤性腸梗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9,17(04):116-118.
貝晶晶,邱敏華,吳加滿.16排螺旋CT對急性腸梗阻患者的診斷意義[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8,28(24):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