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曉黎
【摘 要】:目的:分析對腎虛肝郁型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給予平臟調神顆粒治療的效果。方法:將本院婦科2017年0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進行觀察,先將試驗藥物進行隨機編碼,研究者依據患者就診編號和藥物編號進行發藥,隨機的將患者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各40例,分別給予安慰劑、平臟調神顆粒。連續治療8周,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血清激素水平變化、不良反應情況四方面的情況評價平臟調神顆粒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的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癥狀積分、中醫證候積分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清激素水平無明顯變化;無不良反應發生。結論:平臟調神顆粒對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療效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平臟調神顆粒;腎虛肝郁;圍絕經期綜合征;中醫藥療法
圍絕經期綜合征(Menopausalsyndrome,MPS),指女性在絕經前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減退,卵巢功能動態衰退、內分泌功能紊亂,進而引發代謝功能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好發于45-55歲中年婦女[1]。目前對圍絕經期綜合征治療的方式方法較多,其中治療效果較為明顯的是外源性激素補充治療,但亦存在一些不良反應,如出現頭痛、抑郁、體質量增加或減少、疲態、性欲改變等生理精神行為等多方面問題,甚至可能誘發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等疾病[2]。而從中醫學角度,辨證論治,因人施治,采用中草藥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并且副作用較少、安全性較高、無潛在癌變的風險。本研究擬探討平臟調神顆粒對圍絕經期綜合征的治療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選用本院婦科2017年0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0例,年齡40—55歲,平均(48.52±3.78)歲,平均病程(16.74±5.86);對照組40例,年齡41-56歲,平均(48.31±4.09)歲,平均病程(15.95±6.03)。2組患者閉經時間均是1—4年,平均(2±1)年。2組患者年齡、平均病程等基線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平臟調神顆粒(由香附、白芍、延胡索、黃柏、五味子、珍珠母、黃芪、當歸、酸棗仁、柏子仁、遠志、生地黃、知母、蘆根、淡竹葉、浮小麥組成,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制劑室生產)治療,每袋15g,每次1袋,每天3次,連用4周為一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隨訪1個療程。對照組:空白對照,采用與平臟調神顆粒同樣外包裝、同樣質地、同樣劑量的安慰劑,由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制劑室生產。用量、服法及療程同治療組。
1.3 觀察指標(1)治療前后癥狀積分的變化(采用改良的Kupperman評分法);治療前后FSH、E2水平的變化。Kupperman評分是對患者潮熱汗出、感覺異常、失眠、易激動、抑郁、性交疼痛、泌尿系癥狀等情況進行評估,分為重度(大于35分)、中度(20—35分)、輕度(小于20分)三個等級,評分越低,患者臨床癥狀越輕。
1.4 療效判定標準 將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常見癥狀如潮熱汗出、感覺異常、失眠、易激動、抑郁、性交疼痛、泌尿系癥狀等癥狀采用kupperman評分法進行量化積分,觀察治療前后積分變化情況。顯效:治療后積分較治療前下降≥50%且<90%;有效:治療后積分較治療前下降≥20%且<50%;無效:治療后積分較治療前下降<20%。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療效指數(n)=(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5.0%、3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Kupperman癥狀積分均有所下降,治療組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2組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激素水平變化情況
治療后治療組、對照組患者血清中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含量無明顯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圍絕經期綜合征是由于病理性或生理性或手術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卵巢雌性激素分泌減少引發器官和組織的退行性變化而出現的一系列癥狀。1994年WHO推薦采用“圍絕經期”來定義,包括從接近絕經出現與絕經有關的內分泌、生物學和臨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經后1年,即絕經過渡期至最后1次月經后1年。中醫學稱為“經斷前后諸癥”,其病因多責之肝腎二臟,雖以腎虛為本,卻與肝臟關系密切。葉天士指出“女子以肝為先天”。圍絕經期婦女以肝腎兩虛,肝氣郁結為主,治療應疏肝補腎?;颊咧髟V為經期改變、血管舒縮不穩定(潮熱盜汗、抑郁心煩、失眠)、心血管系統變化(血壓波動、心悸、氣短)、骨質疏松,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工作,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據統計,2/3的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圍絕經期綜合征臨床癥狀。治療以滋腎疏肝寧心、理氣解郁活血、生津斂汗安神、益氣清熱補虛標本兼治。故創制了體現此療法的平臟調神顆粒來治療本病。平臟調神顆粒由生地黃、當歸、酸棗仁、柏子仁、遠志、五味子、香附、白芍、延胡索、黃柏、珍珠母、黃芪、知母、蘆根、淡竹葉、浮小麥組成。
本方重用生地黃,滋腎水以補陰,水盛則能制火,且入血分以養血,血不燥則津自潤,是為主藥。當歸用作補血養血之助。酸棗仁、五味子酸以收斂心氣而安心神,柏子仁、遠志、珍珠母養心安神。蘆根、淡竹葉養肺陰,黃柏、知母清上焦及下焦之火,黃芪配浮小麥共奏益氣斂汗之功,香附、白芍、延胡索疏肝緩急止痛,全方配伍上下同治,標本并圖,補而不滯,共奏滋腎疏肝寧心、生津斂汗安神的功效。則陰血不虛所生諸癥,乃可自愈。
本研究結果顯示,平臟調神顆粒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顯效率37.5%,有效率47.5%,總有效率85.0%。治療組總有效率(85.0%)優于對照組(P<0.01);治療組Kuperman評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優于對照組(P<0.05);而患者的血清激素水平在治療前后卻未出現明顯變化,故筆者認為可能與用藥療程的長短有一定關聯,還需進一步探討研究。
綜上所述,對圍絕經期綜合征給予平臟調神顆粒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有效緩解患者抑郁心煩、盜汗、潮熱等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療效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王林麗,張瑤,姚云杉.婦女更年期綜合征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2009,18(22):79-80.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4.
樂杰.婦產科學(7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0-322.
張玉珍.中醫婦科學(7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170.
程中琴,劉小妹,施崇精,王姍姍,袁強華,宋英.HPLC法同時測定平臟調神顆粒中8種成分的含量[J].中國藥房,2018,29(01):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