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偉山
【摘 要】目的:分析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為對象,按照治療方式分組,分別是對照組和治療組,分別實施的是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治療后對具體的結果分析。結果:分析和對比兩組案例的治療結果,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分別是94.4%和72.2%。分析和對比兩組案例的并發癥現象,治療組的傷椎前高壓縮比、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指標優于對照組。結論:針對脊柱骨折的患者實施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方式進行治療,治療后的優勢明顯,可最大程度提升椎體強度和運動功能。
【關鍵詞】: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脊柱骨折;效果分析;
脊柱骨折的發生幾率比較高,是當前常見的骨折現象,主要發生在交通事故和墜落損傷等,不僅對患者的脊柱功能造成直接的損傷,還可能會出現脊髓損傷等現象。針對病灶的特殊性,在整個階段需要注意的是及時進行對應的治療。其中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可行性比較高,合理治療后減少不良反應。為了分析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效果,選擇我院接受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為對象,按照治療方式分組,分別是對照組和治療組,分別實施的是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治療后對具體的結果分析。詳細的數據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接受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為對象,按照治療方式分組,分別是甲組和乙組。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13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65.64±0.12)歲。治療組男性18例,女性18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64.47±0.41)歲.對比分析兩組案例的基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對數據分析和總結。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的是常規方式治療,患者選擇仰臥位姿勢,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切口部位選擇骨折部位的正中間,將患者棘突位置以及相鄰的椎板等暴露,將4枚椎弓根螺釘通過C型臂x線機進行置入,確保患者螺釘進入到頂點,利用內固定物將患者的椎體恢復到正常的高度。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的是椎體成形術進行治療,采用X線機進行檢測,等到椎體壓縮嚴重的情況下,可采取鉆孔處理,鉆孔之后將椎弓根穿刺套管針置入其中,保持椎體中心與套管針針頭斜面朝面一致,拔出穿刺針內心,在患者椎體內注入固化液+硫酸鈣粉末混合液,注射壓力適當,等到注射液到椎體后壁之后,拔出穿刺針,實施后續負壓引流操作。
1.3 指標分析
(1)分析和對比兩組案例的治療效果;
(2)分析和對比兩組案例的各項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實驗數據分析,用n表示計數資料,用%統計計數資料,用檢驗計數資料,如果檢驗后P<0.05則說明差異明顯。
2 結果
2.1 分析和對比兩組案例的治療效果
分析和對比兩組案例的治療結果,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分別是94.4%和72.2%,數據資料分析如表一:
2.2 分析和對比兩組案例的各項指標
分析和對比兩組案例的并發癥現象,治療組的傷椎前高壓縮比、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指標優于對照組,數據分析如表二:
3 討論
脊柱骨折的發生幾率比較高,對患者自身有一定的不良影響,主要是外力因素和直接因素等導致的一種損傷現象,一般情況下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1]。
內固定治療方式是治療脊柱骨折常見的一種,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選擇合適長度的椎弓根螺釘在透視的情況下操作,對椎體復位可進行復位處理。但是術后可能存在并發癥,結合椎體成形術之后,繼承了內固定治療的優勢,在生物力學方面基本一致。在具體設計上進行了創新,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在治療中對患者進行教育和指導,使其了解結合手術的優勢,積極配合,提升治療依從性[2]。
分析和對比兩組案例的治療結果,治療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分別是94.4%和72.2%。分析和對比兩組案例的并發癥現象,治療組的傷椎前高壓縮比、Cobb角、椎管侵占率等指標優于對照組。說明對脊柱骨折的案例采取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可行性比較高,能避免惡化[3]。
綜上所述,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方式效果明顯,有序治療后改善臨床的不良病癥,值得借鑒和實施。
參考文獻
廖勇,胡喻娟,廖水生.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的效果比較研究[J].當代醫學,2020,26(10):87-88.
李泉.單純內固定與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治療脊柱骨折臨床效果的比較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09):128-129.
黃建.內固定結合椎體成形術與單純內固定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對比[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9,3(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