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瑛
【摘 要】目的:分析超聲引導下胸膜活檢應用于疑似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診斷的效能研究。方法:選擇2017年9月-2019年9月來本院內接受疾病治療的13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開展超聲引導下改良式Cope胸膜活檢,分析結果。結果:病理報告顯示為干酪樣壞死以及結核肉芽腫變化者共計86例。病理陽性率為63.23%。在此其中20例受試者接受2次穿刺胸膜活檢等以確診;66例受試者首次活檢得以確診。取材成功率為95.1%。血沉越低,疾病陰性率越高,疾病發生以后越早進行活檢陽性率越高。本組內,胸膜反應共計4例、氣胸共計2例。結論:利用改良式超聲引導下胸膜活檢技術對疑似結核性胸膜炎疾病開展診斷,效能良好。其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診斷方法。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超聲引導;胸膜活檢;疑似肺結核胸膜炎;診斷效能
胸腔積液為一類臨床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癥狀。造成此類情況的發生原因之一為結核性胸膜炎。當前,臨床在診斷此類疾病中可通過胸液生化、影像學技術、臨床癥狀、診斷性抗癆以及病理組織學等方式完成診斷【1】。在此其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診斷方式為病理組織學診斷。結合實際情況,本文全面探究超聲引導下胸膜活檢應用于疑似結核性胸膜炎患者診斷效能研究情況,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9月-2019年9月來本院內接受疾病治療的13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在此其中女性22例、男性114例。年齡均值為42.58±2.62歲。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咯血4例、消瘦10例、盜汗18例、畏寒30例、進食量降低36例、持續性咳嗽62例、胸悶106例、乏力106例、胸部疼痛114例、發熱126例。
受試者自愿參加實驗調查,在此通知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本實驗利用超聲引導下改良式胸膜穿刺活檢術,對患者開展相關診斷工作。所利用的活檢針為改良式Cope胸膜活檢針,具體操作方法為:
在對受試者開展檢查工作之前,實施出凝血時間、血常規等等有關檢查。于B超定位之下確定患者B超定位>3cm實施閉式胸膜活檢。實驗利用經改良后的勾取法,取出病患的胸膜組織。完成常規性消毒以及鋪巾工作。局麻之后,于B超引導下把套針管的針芯卡在外部套管之中,沿著局麻孔下肋上緣垂直刺入。患者的胸膜腔后移除針芯。第一時間連接好規格為50ml的注射器,抽取胸水,完成有關檢查。
在做完上述工作以后,不要馬上移除注射器。應當稍稍回撤注射器芯,同時緩慢退出套管針,以確定套管針剛好離開胸腔為止。插入至帶芯鉤針。在此刻推入套管針,規格約為0.3cm左右。直至鉤針可順利進入胸腔為止。再次回抽套管針0.3cm離開胸腔。對鉤針加以緩慢回納處理,直至有阻力感為止。后停留片刻,套管針朝向鉤反向稍傾斜,保證胸膜卡到溝槽之中,拉出鉤子,取得活檢樣本。136例受試者共接受胸膜活檢164次。
患者的病理學診斷標準為:利用顯微鏡下觀察典型干酪樣壞死或者結核結節視為陽性結果。
1.3 統計學原理
本實驗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內的計數資料開展X2檢驗分析,若p<0.05,證實相關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活檢結果情況
所有受試者中,病理報告顯示為干酪樣壞死以及結核肉芽腫變化者共計86例。病理陽性率為63.23%。在此其中20例受試者接受2次穿刺胸膜活檢等以確診;66例受試者首次活檢得以確診。
在病患所進行的164例次胸膜活檢報告內,無組織2例、存在橫紋肌以及纖維脂肪組織共計6例。剩余156例次均屬于胸膜組織,取材成功率為95.1%。
2.2 胸膜活檢陽性和血沉之間的關聯性情況
血沉指標在45mm/h以上者陽性率為89.66%。血沉指標在45mm/h以下者陽性率為43.59%。2組相比,p<0.05,表明血沉越低,陰性率越高。
2.3 發病時間和胸膜活檢陽性率之間關聯性
從發病時間直至活檢時間10天以上者陽性率為45.16%,從發病時間直至活檢時間10天以內者陽性率為78.38%。兩者相比,p<0.05,表明疾病發生以后越早進行活檢陽性率越高。
2.4 并發癥情況
在164例次胸膜活檢內,胸膜反應共計4例、氣胸共計2例。
3 討論
胸腔積液為一種臨床中常見的疾病,導致此類疾病發生以及發展的因素較為復雜。如果僅僅對病患開展臨床診斷,非常容易發生誤診、漏診現象。由此能夠看出,對于該類型患者實施行之有效的胸膜病理學診斷,有著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有文獻表明【2】:為患者實施經胸膜活檢病理診斷為結核性胸膜炎陽性率為47.7%。本組實驗所得出的相關結果明顯更高。對于疑似患者開展多次活檢有助于提升病理診斷陽性概率。
在本組內共計20例受試者于第二次活檢時予以確診,再一次驗證了適當增加活檢進行次數有助于提升陽性診斷概率。因為結核性胸膜炎病變位置與患者的胸膜上大都呈現為非均一樣灶性分布。因此,建議醫生在對患者開展整個過程中可多部位多次取材,以提升陽性診斷率。
有文獻表明【3】,發病時間在兩周以內的患者胸膜活檢陽性概率比病程超過兩周者要高。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考慮和結核性胸膜炎早期病理性改變主要以干酪樣壞死和典型結核結節為主,隨著病患疾病進展,表現出纖維增生改變。
本組實驗還表明:血沉越快者陽性檢出率越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結核性胸膜炎陽性患者機體存在炎癥改變情況。
總而言之,利用改良式超聲引導下胸膜活檢技術對疑似結核性胸膜炎疾病開展診斷,效能良好。其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診斷方法。多次活檢能夠全面提升陽性診斷率,該法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冉燕,張建勇,趙建軍.內科胸腔鏡胸膜活檢聯合GeneXpertMTB/RIF對結核性胸膜炎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20,19(01):12-15.
胡旭鋼,王劍,宋嘉,吳麗君,陳清勇.結核性胸膜炎的內科胸腔鏡表現及快速現場評價特點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9,25(12):65-70.
張良基,劉建南,黃軼群.經皮細針穿刺胸膜活檢在結核性胸膜炎診斷中的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11):1725-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