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莉萍 鄧明月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康復護理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生活自理能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6月到2019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表的分組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實驗組(n=40)和對照組(n=40)。患者骨折入院后均及時開展骨科手術治療,手術結束后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康復護理的內容,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生活自理能力、上肢運動恢復情況和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經過早期康復護理后,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提高,且上肢運動恢復能力明顯更好,護理滿意度更高,和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康復護理是優質的臨床新型護理手段,能夠顯著改善上肢骨折患者手術后的生活能力,提高骨折預后,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肱骨近端;外科手術;康復護理;生活自理能力;護理滿意度;運動恢復
骨折疾病大多發病突然且病情嚴重,會給患者骨折部位帶來嚴重的腫脹、出血和疼痛,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隨著我國老齡化發展進程的加快,骨折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肱骨近端骨折發生后,臨床大多采取外科手術進行治療,由于手術的出血量大、恢復緩慢,患者常常預后不佳,早期康復護理對于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本次研究通過選取我院骨科收治的80例上肢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究分析了康復護理對上肢骨折患者術后生活自理能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到2019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表的分組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實驗組(n=40)和對照組(n=40)。對照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男性25名、女性15名,其年齡在18歲—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62±3.57)歲;實驗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男性24名、女性16名,其年齡在18歲—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62±3.23)歲。納入標準:均經過X線、MRI檢查后符合臨床肱骨近端骨折的診斷標準[2],患者及家屬積極配合本院研究工作。排除標準:中途退出研究者;存在精神疾病或先天性臟器功能疾病。兩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年齡差異不大且發病狀況差異在區間范圍內。P>0.05,無統計學意義,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所有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骨折入院后均及時進行CT、MRI影像學檢查,在臨床醫師的指導下盡快開展骨科手術,手術結束后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合理運用抗生素、鎮痛治療、生活起居指導、飲食指導等,實驗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康復護理的內容:康復護理在度過術后一個月的上肢關節保護期后進行:完全張開患肢五指并緊緊閉合,進行握拳訓練;腕部關節伸直到極限,再進行緩慢彎曲,重復五次;以肩部感到疲勞為最佳,待進一步恢復后,進行肩關節及肌肉強化康復訓練,前臂高舉并進行外展和內收的動作,屈肢后緩緩向內收回,同時患肢盡量觸碰健肢肩部,回旋患肢進行劃圈,利用患者五指進行簡單的日常生后動作,強化訓練盡量在患者疼痛范圍內開展。進入完全康復期則需要進行一定的阻力訓練,重點強調患肢的功能性和靈活性,利用人形梯進行上爬訓練,利用啞鈴、拉力計進行力量訓練等,期間注意操作規范,避免二次受傷[3]。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通過對比兩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術后生活自理能力(分數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強)、上肢運動恢復情況(以上肢協調程度、肌張力恢復程度,抓握動作完成度為評定標準)和護理滿意度(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發放調查問卷,了解患者及其家屬對醫院康復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其中90分及以上為非常滿意,70-90分為滿意,70以下為不太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統計所得的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算,計量資料行卡方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術后生活自理能力對比
由表1可見,實驗組患者的術后生活自理能力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上肢運動恢復情況對比
由表2可見,實驗組患者的上肢運動恢復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由表3可見,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由于致傷因素不同,因此其癥狀及病情發展程度也有一定差異[4]。對患者手術后進行早期的康復護理可以有效的鍛煉患者的肢體感知能力,使其在各個官能的訓練中,恢復一定的運動水平,從而恢復基本自理能力,提高康復效率[5]。本次研究通過選取我科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探究分析了康復護理對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術后生活自理能力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經過早期康復護理后,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提高,且上肢運動恢復能力明顯更好,護理滿意度更高,和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是優質的臨床新型護理手段,能夠顯著改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手術后的生活能力,提高骨折預后,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值得科室加強運用指導。
參考文獻
李素華.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對上肢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復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19,43(10):1269-1270,1273.
王會琳.上肢骨折術后康復護理中健康教育干預的應用價值分析[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19,8(3):182.
蔣鳳.護理干預在減輕上肢骨折術后疼痛中的作用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5):50,55.
陳媛.康復訓練護理對尺橈骨雙骨折患者術后上肢功能和并發癥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5):170-171.
陳文芳,劉月花.對行上肢骨折手術后的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效果探討[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7):270-271.